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家庭教育
課程名稱:我們一起扮家家
實施年級:六年級下學期
總節數:共3節,120分鐘
課程目標:從角色扮演的活動中,讓學生能體驗各種不同的家庭溝通模式,找尋溝通之道。
核心素養:
社-E-B1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表徵符號 ,理解人類生活的豐富面貌,並能運用多樣的表徵符號解釋相關訊息,達成溝通的目的,促進相互間的理解。
社-E-C2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養成尊重差異、關懷他人及團隊合作的態度。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3c-Ⅱ-1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3d-Ⅱ-3將問題解決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報告分享或實作展演。
學習內容:
Ba-Ⅱ-1人們對社會 事物的認識、感受與意見有相同之處,亦有差異性。
Bc-Ⅲ-2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
學習目標:
認知:能比較不同家庭溝通模式的優缺點。
技能:能進行劇本創作與演出。
態度:能瞭解不同的家庭溝通模式後,反思自己的生活經驗。
參考資料
學習活動內容
活動一:家庭模式
(一)課前準備
紙籤、劇本創作表
(二)主要內容/活動
教師先說明三種家庭模式
(1)傳統父權主義家庭生活模式:家庭的生活重心,皆以爸爸為主;爸爸是一切權力的中心,是家中的負責人;爸爸的意見就是大家的意見,不可反對。
(2) 極端女性主義家庭生活模式:家庭的生活重心,皆以媽媽為主;媽媽是一切權力的中心,是家中的負責人;媽媽的意見就是大家的意見,不可反對。
(3) 兩性和諧相處、互相合作的家庭生活模式:家是全家人的,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小如家事的分配、大如家庭重要事項的決定,都是全家人一起參與、一起決定。
將學生分組,抽籤決定詮釋哪一種家庭類型。
各組劇本創作與討論:
(1)教師發下劇本創作表,讓學生進行討論。
(三)總結活動
教師巡視各小組討論的情形,並適時給予指導。
全班收回劇本。
活動二:劇本創作表演
(一)課前準備
響鈴、圖畫紙/白板、筆
(二)主要內容/活動
規則說明:每組表演6分鐘,4分鐘響鈴一次,5分鐘時響鈴二次,代表表演結束。
讓學生依序上台進行戲劇表演。(分配分析組)
分享與討論
(1)在剛剛的戲劇裡,你們看見了幾種不同的戲劇內容。
(2)這些戲劇有哪些地方呈現出來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呢?
(3)家裡的生活比較接近哪一種家庭生活模式呢?從哪些家人的互動方式中可以發現呢?
(4)在這戲劇裡,你們比較喜歡哪一個家庭生活?為什麼呢?
分析組針對所觀察家庭進行心智圖繪製並討論。
(1)誰是一家之主?他們的互動模式,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呢?
(2)你希望將來可以成為怎樣的父母親呢?要是小孩有事想跟你講時,你會怎樣做呢?
(三)總結活動
上台分享心智圖及自己想法。
教學檢討與影像紀錄
傳統父權主義家庭:https://reurl.cc/DqnEnR
兩性和諧家庭:https://reurl.cc/AMnY1e
極端女權主義家庭:https://reurl.cc/EV8e71
學生劇本與展演:https://reurl.cc/lzV7b6
同學們藉由三種不同的主題討論進行腳本的撰寫,並結合資料或在其他影視作品裡呈現的家庭樣貌產現出來。雖然大家都是兩性和諧家庭居多,在傳統父權及極端女權的劇本討論與塑造角色時遇到不少困難,所幸最終大家都演出成功。
👆分為三組演出
👆各組討論並擬定角色、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