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蔥閱梨享噶瑪蘭
課程名稱:噶瑪蘭故事
實施年級:三年級上學期
總節數:共4節,160分鐘
課程目標:透過繪本閱讀,與同儕針對故事內容進行討論與改寫。
核心素養:
國-E-C3藉由閱讀不同類型文本,培養理解與關心本土及國際事務的基本素養,以認同自我文化,並能包容、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
綜-J-C3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理解、尊重及關懷不同文化及族群,展現多元社會中應具備的生活能力。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國6-Ⅱ-6 運用改寫、縮寫、擴寫等技巧寫作。
綜3c-Ⅱ-1 參與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並認同與肯定自己的文化。
學習內容:
國Cc-Ⅱ-1 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綜Cc-Ⅱ-3 對自己文化的認同與肯定。
學習目標:
認識噶瑪蘭土地及環境問題。
閱讀理解文章內涵。
關心環境問題及保育情形。
學習活動內容
1.悅讀噶瑪蘭
(1) 教師進行繪本故事<冬瓜女兒(噶瑪蘭族)>導讀─台灣原住民生活在這塊土地千年以上,有自己的語言,可惜沒有文字紀錄,只能靠口耳相傳留下這些傳說故事。這些傳說故事未必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但是因為有豐富的想像力,最後被人用文字記錄下來。生活在台灣的族群當中,除了漢人有民間故事,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有透過口耳相傳留下了他們族群的神話和傳說,而今天要看的故事,就是噶瑪蘭族留下來的傳說故事。
(2) 閱讀繪本<冬瓜女兒>。(CD搭配繪本PPT)
(3) 閱讀完後,進行內容提問與討論。
(4)補充影片欣賞。
2.噶瑪蘭印象
(1)教師撥放冬瓜女兒寫作引導PPT,發下學習單,先討論故事先後排序,接著討論故事結構,共同腦力激盪故事還可以怎麼發展。
(2)教師引導,接著進行本繪本故事改寫。先請學生完成學習單,再把故事內容寫到稿紙上。
教學檢討與影像紀錄
聽完冬瓜女兒故事結局後,學生都說:「也太悲慘了!」很想把結局改成happy ending,於是每個人對故事改寫都躍躍欲試,果然符合小孩的期望,每篇都是圓滿的結局,「冬瓜女兒順利嫁個好郎婿」、「冬瓜女兒誓不嫁人,和爸媽永不分離」,有趣極了。
學生聽完故事後,都覺得冬瓜女兒的故事結局好悲傷、不完美,剛好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心中的完美結局是甚麼樣子,又或者想給冬瓜女兒更不一樣的人 生,讓學生互相討論及分享彼此的故事,接著將想好的故事大綱寫入學習單,再依照故事大綱完成故事內容,老師修正後讓學生將整篇故事打成電子檔,可以配合資訊課的打字練習,讓學生熟悉中文打字及標點符號的使用。 (吳振維老師)
三年級孩子剛接觸寫作,大部分還只能照著老師給的框架去寫,大部分孩子只有改編結局,如冬瓜女兒從屋頂上掉下來,結果沒有死被強壯的男人接住,最後兩人結婚。很少數孩子能跳出框架寫出自己的風格,如冬瓜女兒很愛畫畫最後開了畫廊,或是結合其他故事如傑克與魔豆的情節。 (陳敏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