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

又叫醪糟,甜酒。舊時叫「醴」,是一種米酒,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小吃。

醪糟經糯米發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

主要原料是糯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酒釀風味萬千,隨著酒麴的不同而造就各式的風味,多多嘗試必有驚喜。

就製作過程來看,與日本甘酒、韓國甜米露,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需材料 &器材

圓糯米(或任何穀物)、酒麴 (有需要可至 好賣+賣貨便 參考)

蒸籠或木桶、蒸飯巾、容器

若是使用桃太郎玻璃罐,米量計算為罐數/3,則為罐子可裝的生米量,例如9罐裝的罐子,容量/3就是可裝3斤生米做出的成品

甜酒釀製作步驟

浸米的目的是讓米粒吸水膨潤,澱粉顆粒的巨大分子鏈由於水化作用而展開,顆粒間得以疏鬆,為蒸飯時澱粉的糊化創造條件。

亦可以使用飯桶、電鍋操作都可以,以方便為主,但不同容器操作起來的風味會有差異。

操作淋飯法時可準備些冰塊放在淋飯容器的下方,這樣沖下去的開水可以快速冷卻,再次反覆沖淋,以利加速作業。

曲粉的撒佈亦可以將麴粉先兌少量水,再與飯混和拌勻,會更順手。

搭窩其實並不是絕對必要,端看個人喜好。

此段描述是必然會看(聽)到的說法,然而就個人長期的經驗,並未做過保溫,皆以自然溫度操作。

米飯的出水速度視環境溫度而決定,溫度越高越快。

殺菌後風味會有所改變,若不愛巴殺後的風味,可適量做短期可食用完畢的份量,或放冰箱保存。

酒曲的說明

目前可見的約為三類,商業麴、土麴、麩皮麴。


商業麴:純根黴菌種,最常見的就是安琪甜酒麴,其實蝦皮上有些廠商做的粉狀酒麴也等同是純種麴了,風味單一穩定,"幾乎"每次風味都能相同,失敗率應該是最低的。


麩皮曲:麩皮是製造各種麩曲的主要原料, 其中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無機鹽等營養成分,足以滿足製曲的營養需求。因此在麩皮上接種純菌種,製成的麴為麩皮麴,也近乎是商業曲的概念,糖化效率僅次於商業曲。


土麴:土麴的風味最多變因各地所用的原料多不相同,環境菌種、氣候也多有異,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風味特色,可謂有萬千風味,但土麴的保存一般需要放在陰涼處或冷藏,保存不當可能會出現蟲子,就如同米放久了會出現米蟲一樣並不需要太擔心,只需拿去曬曬,將蟲去除亦可使用,若不放心便丟棄即可。


在此要跟大家說明,常聽商家會說這酒麴做出來是甚麼風味,其實這是不太正確的。

酒麴本身就是微生物的複合體,儘管是同一酒麴,或許風味應該是接近的,但另外還有製作者的環境、操作手法,原料、水質、氣候...等各種變因,因此同一種酒麴在不同人的手裡成品必定不相同,但同人同環境下人長期做下來確實可以維持在偏差不大的範圍裡,這才是合理的。

穀物的選擇

酒釀來說基本還是以圓糯米為最多人的選擇,因為其支鏈澱粉含量最高,做出來的成品會比較甜。

其他像黑米、紫米也都可以使用,或是做為少量搭配添加。

支鏈澱粉含量:圓糯米 > 長糯米 > 粳米(蓬萊米) > 秈米(在來米)

另外要注意的是支鏈澱粉含量越低的穀物,隨著放置時間越長,會發現穀物慢慢出現粉碎狀,口感不佳,需要盡快食用完畢。

當甜酒釀做好後,就可以接著進行黃酒的釀造了。

黃酒其實是一種統稱,只要是穀物釀造都能歸屬於黃酒,因此像是糯米酒、小米酒、紅曲酒..都算是。

黃酒製作步驟

      若在製作甜酒釀時使用”黃酒曲”,則不用在另外添加酵母,因黃酒曲中已含有天然酵母。

 煎過的酒風味會有很大的轉變,且有爆辣嗆的可能,因此並不建議煎酒。

      有時剛釀好的新酒口感不太柔和順口,經過適當的陳放會使口感變得更好。


以上是最簡單的一種做法,然黃酒各地有各地的工藝跟做法,造就出各種不同的風味,若有興趣可參閱下面的分類細項名稱去網路查詢

網路上有各種工藝的解說跟流程,或可入群討論。

 

黃酒依糖含量分為四大類:乾型黃酒、半乾型黃酒、半甜型黃酒、甜型黃酒

乾型黃酒(糖含量≦15 g/L):淋飯酒(麥)、攤飯酒(麥)、餵飯酒(麥)、紅曲酒(米)

半乾型黃酒(糖含量15.1~40.0 g/L):加飯酒

半甜型黃酒(糖含量40.1~100.0 g/L):善釀酒、鮮釀酒

甜型黃酒(糖含量>100.0 g/L):沉缸酒(紅曲)、封缸酒、香雪酒

其他原料釀造酒

即墨老酒、大連黃酒:以大黃米釀造

玉米黃酒:以玉米釀造


黃酒釀造中有很多可變化的,例如:

因此可以說每一次的酒都是獨一無二的,可能也很難再現


在大陸多數黃酒是加入麥麴、大曲釀造而不加入酵母,例如公賣局的紹興,因此成分中有小麥,但加了麥麴的風味較為不符合台灣人的喜好,因此這可以等上手之後再自行嘗試

大曲跟麥曲中已存在天然酵母菌,因此可以不添加酵母而進行發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