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對岸友人的實作記錄,因此有些說明可能會不太明白,但不影響

用哪種皮好?

驢皮為上,牛皮、豬皮次之(勿用馬皮、騾皮)

自製者若無法獲得真驢皮,用牛皮、豬皮熬膠,也比市場上的假膠要靠譜的多。(三國兩晉南北朝的人們認為牛皮、豬皮為上,驢、馬等皮為次)

馬皮跟驢皮功效相反,馬皮(騾皮)敗血甚至會造成孕婦流產,而驢皮是可以補血的。

製膠用水

若有狼溪河水(也許已遭工業污染)、阿井水(深井水也勉強),當然更好了,但我搞不到這三水,在城市裡,連深井水也是奢望,因此只好用自來水和農夫桶裝水。

據宣傳資料,阿水的比重是1.0038,礦物質含量和微量元素高於普通水,以此來熬膠,保健作用更強。冬季春初,是最佳的製作時間。

自製阿膠配料單

主料:驢皮3 斤(已去毛)

輔料1:鮮薑切片若干、人參6克、黃蓍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桂圓10個、甘草10克(古法提到要用這幾味藥材,但沒標明數量,據說配方保密。根據用藥的一般數量,暫且按這個數字用吧。)

輔料2 :自來水若干(泡皮用)。農夫桶裝水2-3桶。

輔料3 :食用鹼100克(洗皮)、自釀五糧黃酒50克(分兩次用,28克用於銅鍋濃縮,22克用於瓷鍋出膠前2小時)、白糖25克、芝麻油25克

主要工具:瓷盆(泡皮)、鐵鍋(燙皮去腥)、高壓鍋(煮皮)、銅鍋(初步濃縮)、小瓷鍋(最後濃縮)、瓷盤(凝膠冷卻) 。不銹鋼菜刀,要磨得鋒利一些。100目尼龍過濾網(壓榨酒的那種就可以)。煤氣灶(古法要求用桑柴火,但在城市裡無法實現,都是煤氣)。其他廚房工具,略。

操作步驟:

1、去毛清洗切塊

若帶毛的驢皮,用熱水燙後,易去毛。選用皮張大、毛灰黑、質地肥厚、傷少無皮膚病、冬季宰殺的驢皮為佳,勿用已腐爛變質的驢皮。

我買的是已去毛的新鮮黑驢皮,省事一些。切成巴掌大小的皮塊,用熱水+食用鹼進行搓洗,初步洗淨,再用刀刮去皮表層的髒物,表裡面的油脂等這時很難去除,下一步再操作。先在清水裡浸泡3~4天,每天換3次水,初步去皮騷味。

2、燙皮切條

鐵鍋的水裡放入鮮薑片。再把皮塊放入沸水中燙煮10分鐘左右,等驢皮捲起時,再等2分鐘取出,此時驢皮基本多半熟了,用刀很容易刮除表層的油脂。刮油後,趁熱把皮切條,放入瓷盆裡用溫水、食用鹼、薑塊混合,至少搓洗3次,盡量除去油膩和異味。

3、煮皮化膠

一煮:把洗淨的條皮放入高壓鍋內,加6斤農夫桶裝水(水量以浸沒條皮為度),煮開,保持出汽2小時,尼龍網過濾出膠液。這時可見條皮的體積大大縮小了,估記只有原體積的四分之一,其大部分皮質已變成膠液溶解在水里。

 已濾出的膠液放在銅鍋裡。 

二煮:高壓鍋裡加農夫水3斤,繼續煮殘皮,保持出汽1個小時,按上法濾出膠液(銅鍋內)。

已濾出的膠液仍然放在銅鍋裡,此時可以小火燒煮了。此時,兩個灶頭在同時使用。

三煮:高壓鍋裡加農夫水1 斤,繼續煮殘皮,保持出汽1個小時,按上法濾出膠液(銅鍋內)。過濾後,發現殘皮已變得很小,就停止煮皮了。

其實還應該按第三煮的操作,繼續煮第4、第5次的,這樣取膠才比較徹底。

四、銅鍋濃縮

膠液的濃縮,其實與濃縮無心糖和煉蜜的操作,是很相似的。

舊法:多次的濾液合併,加入少量白礬粉攪拌,靜置數小時,待雜質沉澱後,收取上層溶液加熱濃縮。但看到有個研究報告稱,不必加白礬更好。因此,我就沒用白礬,還是少用這個東西為妙,它在體內是慢性積累而無法排出的,積累多了易得癡呆症。

用銅鍋濃縮膠液。由於膠液數量較多,我分兩步進行:銅鍋裡先放五分之四鍋的濾液,煮到半鍋時,再加入餘下的濾液,攪拌均勻(此時加入28克黃酒),繼續煮。要煮很久,據說要煮三天三夜。

我用的火候大,用了一天多時間。

濃縮膠液的關鍵是火候,向有“熬膠容易、收膠難”之說。火候小濃縮速度慢,火候大則容易結底焦化。要密切關注火候。夜裡睡覺了,關火,次日起床後,發現鍋裡的膠液凝結了(檢查膠塊底部,發現並無沉澱,可見,確實不必使用白礬來濾清)。小火繼續濃縮。

提沫濾沫

當膠液小火濃縮到一定濃度時,表面上會有很多浮沫,要及時除去。舊法是兌入適量涼水,稀釋後用武火至沸,再用文火限緩加熱,這樣膠液內的雜質便浮上水面。當雜質由鍋邊聚集到中央時,用打沫瓢或打沫刀將其取出。此操作稱為“打沫一個”。

5、砂鍋進一步濃縮

掛旗吊猴:膠液濃縮至一定程度後用膠鏟挑起,膠液呈連珠狀慢速流下,稱為掛珠。

之後是掛旗,又稱掛鏟,指膠液濃縮至—定程度時,膠液粘附於鏟上呈片狀緩緩墜落。

掛旗之後是發泡。膠液濃縮至一定濃度,輔料加完後,用文火加熱一段時間,膠液表面將鼓起饅頭狀較大氣泡。

發泡之後是吊猴。膠液濃縮至一定程度時,用膠鏟挑起.膠液懸吊於膠鏟上形如猴狀。

6、矯臭矯味

出膠前2小時加入矯臭劑及矯味劑: 3斤驢皮,加黃酒7.5斤及砂糖15斤),出膠前半小時加入豆油(1000斤驢皮加15斤),以減低膠的粘性。

在掛旗之後,加入22克自釀五糧黃酒和25克白糖(不用冰糖,因其含有一定量的白礬,在體內慢性積累,不易排出,易致腦癡呆),攪勻,繼續小火濃縮。

即將吊猴之時,加入25克香油。(做芝麻丸時,出了很多芝麻油,這時趁機用上)攪勻,繼續小火濃縮。

7、出鍋凝膠、切塊乾燥

吊猴之後就是膠凝。此時,挑取膠體,粘成一團不再落入鍋中時即可出膠。趁熱倒入塗抹了芝麻油的瓷盤裡,室內自然冷凝。

次日,把冷卻的大膠塊切成小塊。

把小膠塊置竹匾或竹簾上陰晾,每隔2~3天翻動一次,使兩面水分均勻散發,以免膠片發生彎曲現象。

7~8天后整齊地排入木箱中,密閉悶箱並壓平,待外皮回軟(析出水分)再取出攤晾,乾後再悶,再晾乾。

反覆多次,直到膠體充分乾燥,一擊即碎時,用乾淨的微濕紗布,拭去表面的膜狀物,使表面光澤,微晾後,用乾淨紙包裝好,即為成品阿膠。

成品膠要陳放一年後再用為宜,據說新膠火氣大。

竹匾內的精緻膠塊是7兩。另外還有3兩次膠(砂鍋邊沿的膠,洗下來再濃縮所得),3斤皮總計出膠9兩多(未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