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成績:5A 10+
代表社團:排球隊
各科考試的準備技巧:
國文跟英文其實是平常累積的,現在會考趨勢就是素養(閱讀理解,考題至少占2/3)透過每日練習英文、古文閱讀和多看小說,考前只需複習基本單字文法、字音字形。
數學跟自然現在的命題傾向生活化,首要得記住公式,除了化學要死背以外,所有題目都有規則可循,每日寫一兩題練習手感,能更快找出問題的規則,並增加準確度,考前只再次需翻閱公式和定律。
社會分成死背的部分跟人文的部分,而目前會考是偏好後者。很多人都有記不起來的問題,基本上是你還沒找到自己的方法,以我來說,我讀歷史的方法其實像在說故事一樣,聽老師說一次,吸收之後,再自己重現一次故事。地理的跟公民我是透過填圖和一些簡單的題目,寫錯或不會的就回去翻課本,不知不覺就把那些要記的變成本能。人文則是要將背的加上時事融會貫通,多看世界新聞會很有幫助。
要說考前準備如果時間不夠的話,準備的優先順序是:社會>自然>國文>英文>數學。因為後三項是靠平時累積,前者須要背,投資報酬率高。(可以針對個人弱點調整)
如何兼顧社團與學業,“助力”與“阻力”為何?
要兼顧社團與學業,最重要的,是如何規劃時間。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假使你本來的生活模式是:上課、補習、玩手機,而你今天加入了球隊,一樣的時間,你就必須放棄其中一個,無法兼顧的人,通常是放棄讀書,手機照玩。要放棄玩手機很難,我個人會選擇放棄補習,這表面上像是最荒謬的答案,但其實你只要能成功要求自己在上課時絕對專心,並且理解老師上的內容,回家確實複習。比補習累到睡著有用多了,上課七分,回家三分,這是最有效率且節省時間金錢的辦法。當少了補習,社團、讀書、玩樂就不會衝突,但前提得是自己的專心度要足夠。參加運動社團本身,就是提升專注力的“助力”。我參加的排球隊是每天早自習練球,還記得有一次在下午寫數學題本時,有題目是我怎麼想都解不出來,腦袋越寫越重,到了隔天早上練完球,剛好又是數學課,一樣的題目,但我腦袋感覺變得比較靈活,大概過了幾分鐘就解完了。這不是胡亂編造,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運動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增加專注力,也就呼籲了剛才所說的學業問題。許多家長及老師認為打球帶來成績的退步,其實恰好相反,多半原因只是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讀書。而家長和老師也是參加球隊活動的主要“阻力”之一。阻止學生去練球,用各種理由綁住他們的師長真的太多,想要反駁但卻無話可說,只能默默待在教室讀書,這種事其實很常發生。
結論&建議
學業為主,社團為輔。不管參加了什麼校隊,依然要優先做好學生的本分,再投入其他領域。透過上課專注和考前準備的技巧,加上時間規劃,就能兼顧社團與學業。適時與老師、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你目前的狀況,就可以有效減少上述的阻力出現。
如果想讓自己的國中生活不只是讀書;回憶起來不只有考試的話,多參加校隊、社團,能讓人有書本以外的學習。不管是跟人的相處,還是培養專長、甚至於比賽體驗,書本都不會教。
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無論多曲折,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p.s.快加入排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