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對此議題不感興趣的慎入
~~~~~~~~~~~~~~~~~~~~~~~~~~~~~~~~~~~~~~~~
兩天的增能研習實在很扎實
很感謝靜萍老師的團隊跟信亨老師協助口譯工作
可以再次與Nigel Green 一起在工作坊探究身體素養
這次以評量跟STEPS策略為焦點
深入探究評量的意義為何?分數的意義為何?
身體素養的評量不要陷入
學術性科目採取的紙筆測驗評量及分數等第的限制
而上次Dr. Green僅就書面介紹的STEPS策略
自己嘗試在課堂中設計活動並實作
縱使相當粗糙但是learning by doing才是專業成長的途徑
教師應該同時身兼
課程的設計者/動作的示範者/實踐的研究者外
更應該成為教學的藝術家
這次Nigel Green帶領老師實際操作
如何以STEPS的策略來設計活動
在過程中不斷地拋出問題讓教師反思
挑戰長久認為"習以為常"的教學思維
這兩天跟同組夥伴討論一些桌球跟籃球的教學活動
再找適當的機會實踐看看
有老師提出依照國內體育課程的架構及教學文化
設計STEPS教學策略有一點難處
從我實踐的經驗來看的確會面臨到一些困難
後來我轉個念從另外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其實不需要陷入運動項目及種類轉化頻繁所帶來的低品質學習成效
我們都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行為觀察到
學生往往學不會的專項動作或是技巧
都是基本運動能力(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的不足
就像是桌球、羽球、排球或網球等網牆性球類運動
學生經常無法學到基本的專項動作或技巧
都是因為缺乏追蹤(Tracking)球的路線及落點的能力
都可以從這些網牆性球類運動中
去設計相似概念的學習遷移活動
核心任務(core task)放在動作概念
第一天上午所提到的反思性教師"reflective teacher"
這是教師面對未知的未來非常重要的圖像
增能有助於促進專業發展
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也可以短暫的在同溫層感受到些許的溫度
但這也只是一個短暫成效的強心針
如果要對自己的教學生涯產生長久性的效益
建議可以從撰寫簡要課程活動及教學紀錄來著手
每節課結束後都能夠簡單紀錄剛剛上課的狀況
記錄那些學生表現較突出
那些學生對於這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太困難
有助於進行課程分組及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
這些資料可以做為下堂課操作STEPS策略的參考依據
複製經驗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改善教學品質的第一步
能夠反思才有轉化 教師有轉化性的思維才能夠進化
當然有老師一定會覺得
"我上18節課沒有時間寫課程紀錄,只有上2節課時間當然比較多"
但我比較好奇的是
專任教師的工作跟薪資應該是full time不是part time
空堂的時間不就是應該用來備課
或是從事與教學相關的事務
一周以35節課來算
應該還有17節的空檔可以運用
如果只是上課
那應該只要領鐘點費就好了
這些話或許不中聽
但認清自己的角色
愛惜得來不易的羽毛
要別人重視體育課之前
應該要先看重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