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另外兩位教學夥伴
在詢問Kahoot如何運用在體育常識的複習
個人分享曾經使用過的經驗及實作所發生過的一些問題
提供教學夥伴參考意見
希望讓教學活動更加流暢
多虧英文老師願意商界英語情境教室讓我們使用
這也是另一個支持翻轉體育教學的資源
寬敞的教室空間
少了制式的桌椅
學生的學習氣氛輕鬆許多
今天去一年級巡堂時
刻意走到英語情境教室看老師上課的狀況
原本生硬的知識性問題
透過Kahoot即時性的作答回饋效果
再加上老師的延伸性補充資料
可以增進學生的記憶
當然這樣的教學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
但是
至少也踏出第一步
透過教師彼此的觀課議課省課
逐步改進教學
這不是為了交作業或是礙於上級強迫執行
而是一種教學責任及承諾
放學時跟授課老師討論觀課的情形
就個人現場觀察到的學生學習行為提供回饋
而不是評價教師的教學
也進一步討論如何在課程活動加入一些教學策略
讓行動裝置融入體育教學產生更佳的學習成效
導引出更寬更廣的學習面向
星期四下午老師便要在另外一個班級嘗試看看
而我也很期待星期四的觀課
老師修正部分教學策略後
能夠在教室內看見不一樣的課室風景
至從完成博士論文後
在研究的歷程發現到一些體育教學的問題
尤其學校教師長期存在的孤立性教學行為
當發現這個問題後
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學校解決這個問題
很高興看見一些學校教學夥伴
願意一起討論對話 分享彼此的專業
共同嘗試設計更多元的體育課程
利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更願意在教學現場嘗試改變
影響更多的學生
誠如美國學者史登豪斯(L.Stenhous)在1975,1980年提出的課程觀:「課程即是研究假設」
教學工作是一種需要高度心智活動的藝術(art)
並非像工程般有制式的作業流程
反而需要教師自我檢證及檢驗的專業成長
教師本身就是一位藝術家
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及對象
便要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
從實踐中不斷地去修正調整教學
這是一種持續性的教學歷程
並非一兩節課就能夠實現教學目標
誠如信凱老師所言:「一個人可以走很快
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很遠走很久」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