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114_素養導向體育教材研發成果發表會

今天一次在師大參加了三個活動

燒腦卻很精實

獲益良多

沒想到我已經連續四年參加這個計畫跟論壇

應該可以領全勤獎了

感謝師大團隊開發體育教材的努力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期許更多人投入開發教材

進行教學實驗

發展體育教學更多的可能性

本來想提問一些問題

但時間不太夠

寫下來當作個人反思札記

#教學人文

素養導向教學屬於間接性教學方式

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性

透過教材內容及教學策略

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程活動

達到知識、技能、知識及行為的全面性發展

但是在教學現場我們可以看見一些執行上的困難點:

1.學生存在許多差異性的學習經驗

素養導向教學經常看到會採取「探究式及互動式」的教學策略

教學現場常常觀察學生的互動過程

積極活躍的同學很投入教學活動

但是還是有一群同學無法產生學習行為

而發展出其他「隱藏」學習的技術

大家可以想一想

在體育課最感到深刻印象

感受到溫度的時刻是什麼

應該是老師「陪伴」著同學練習

而不是陪那些已經很會打球體育課有高度參與動機的學生

讓學生有更多的討論互動是對的

但如果空泛的討論及應付性的回應

低成就表現的學生反而被忽略

或許

相較於其他同學

他們更需要老師採取直接式的教學

能夠在旁邊陪著學習

提供正向支持的學習環境

經常會反思那些現在「新興、高層次的教學策略」

強調讓學生有更多的互動或討論

還給學生學習主導權是沒錯

學生是主角,老師是輔助角色

但現在常常談論到一些教學策略或模組時

似乎一定都要把這些過程放進去

難道這是唯一嗎?還是之一?

現在經常談到運動人文

應該重新建立體育課的溫度

重新思考「教學人文」的價值

2.就學校的課程結構而言

學校的排課方式(間隔式的排課)及跳躍式的教學單元(一週或兩週就換單元)

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成效

或者試著打破運動項目的藩籬

以運動概念及屬性來串連課程單元

即便操作不同運動項目(排球、桌球)

但還是可以導引隔網性運動的概念及動作原理

3.教師面對一班26-30位同學

為方便「課室經營管理」及「建立教學權威」

採取集體性的技能訓練導向教學

成為多數老師最「安全」、「上手」、「展現專業」的方式

這種技能導向的教學不是不好

反而在某些階段及課程需要透過這種直接性的教學方式

才能建立學生的基本動作技能

因此

我常常思索一個問題:「參與研習、教材研發、教學實驗」

其實都是讓自己對課程教學有更寬廣的理解

提升個人專業發展的途徑

更重要的不斷地自我反思

重新檢視自我教學

從學生來看自己

看見體育教學的更多可能性

而不是單純複製這些教材內容

幫這些教材「扛轎」

我借用美國批判教育學者吉諾斯(Henry Giroux)「轉化型的知識份子」(教師是一種矛盾的存在,亦即教師雖然帶有社會壓迫的特質,卻也蘊含了解放的要素)概念

希望能夠成為「轉化型的教育專業人員」

這才是我所嚮往的目標

4.關於評量的觀點

這是目前推動素養導向評量如何連結到現場最困難的

素養能不能評量?

要教多少時間才能評量出素養?

素養是一種全面性綜括性的概念而非單一性的內容

不易用傳統的評量方式來看待「素養」這件事情

曾經聽過英國學者Green提到

評量是要讓學生知道他目前達到那個階段

也就是目前的程度

是一種自比式的評量(參照式評量 )

而非等地能力比較的評比(標準式評量)

我很喜歡他用旅程(journey)來隱喻素養

用繪製(chart)來隱喻評量

或許真實性評量是目前比較貼近素養導向的評量方式

值得持續開發探究

#Q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