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 stufflebeam等人所言:「評鑑的目的,在改進而不在證明。」本校依據此次校務評鑑的
項目與指標,經本校自我評鑑後,針對發現的教育問題與待改善事項研擬自我改善行動計畫,盼能
持續改進學校教育缺失,提昇學校教育績效,以促進學校發展,使之更臻完美。本校自我改善行動
計劃分述如下:
一、行政管理
(一)辦學理念與校務推動
1.持續透過各項會議或研習進修活動,讓本校教師同仁掌握當前教育思潮與時代脈動,了解同
仁的成長需求,共同討論因應方案與未來發展目標,提升教師能力並與時俱進,呼應時代的
教育意義與價值,實踐本校願景與目標。
2.持續落實PDCA與KPI檢核程序,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各處室定期檢核,廣納多元意見進行檢討
、省思,並研擬改進之道。
(二)組織運作與領導
1.發展本校教師個人優勢條件,讓每位教師都有展現能力的機會,藉以型塑優質的同儕學習典
範,安排適當時機賦予領頭羊的角色,激發教師組織學習型合作團隊,彼此激勵正向提升。
2.本校校長及處室主任們,以身作則強化對學校的認同感,加強處室間橫向的聯繫與溝通, 藉
以營造溫馨、和諧、創新、合作的組織氛圍。
(三)行政運作機制
強化行政會議、主管會報等議事功能,藉由行政電腦化、雲端化的管理,提升各處室在行政運
作的整合效能與行政效率,發揮人力與物力資源的最高效益。
(四)品質保證機制
持續落實課室觀察、走動管理、PDCA等檢核與管理,並廣納學生、家長、社區居民與學者專家
之意見,確保學校行政與教學品質之保證與持續提升。
二、課程發展自我改善行動計畫
(一)課程領導
1.因應本校周遭社區環境與學校內部環境的變遷、教育政策的調整、學生學習需要,將針對本 校願景之學習目標與活動主軸的內涵,交由課發會籌組任務編組予以討論修正,提交課發會 決議後辦理;未來將因應資訊時代的快速更迭,研擬學校願景修正的規範與程序。
2.主動提供課程發展與領導、公共關係、表達與溝通技巧、學生正向輔導與管教、翻轉教育、 合作學習等新興教育議題相關進修研習資訊,校長以身作則率領處室主任、全體同仁共同學 習成長,並將以「教室走察」的核心概念,作為課程領導的轉換機制。
(二)課程規劃
教務處將安排各學年教師群,針對本校主題統整課程的教學主題與單元,進行檢討,因應學校
內部環境的變遷與學生學習的需求,研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是否延續或進行調整。
(三)課程實施
強化學年會議、學習領域小組會議功能,定期進行主題式教學計畫或課程活動的檢核與研討,
提升本校教師編擬學習領域課程教學計畫與課程實施的知能。
(四)課程評鑑
導引成立課程評鑑專業學習社群,藉以提升該社群教師課程評鑑的專業知能,並於對話分享的
過程中,針對本校課程組織、課程結構、課程計畫、課程實施進行研討與檢核回饋。
三、教師教學自我改善行動計畫
(一)教師教學省思
鼓勵教師建置教學專業檔案,透過雲端協作平台、教學部落格的建立,以校務評鑑建議之教學
檔案目錄為藍本,蒐集相關文件資料,有意義呈現個人專業成長的軌跡;長期目標則將透過專業研
習、對話分享、觀摩學習等方式,開放全體教師教學專業檔案供全體教師公開閱覽,彼此切磋學習
,共同成長。
(二)班級經營與親師互動
1.持續強化本校教師正向管教與輔導學生知能,發揮三級學生輔導管教功能,以優良的班級經
營作為取得家長信任與合作之基石。
2.提供多元親師溝同平台,提升教師親師溝通知能,主動與家長進行對話,促進親師間的分享
與互動。
(三)研究發展與成長進修
1.本校將落實各學習領域課程教學計畫的研究發展工作,透過學習領域小組的討論,結合學校 願景目標,研擬各學習領域課程、教材、教學與評量;並由家長會編列經費,鼓勵教師進行 課程與教學的行動研究。
2.學年教學群研擬各學習領域教學計畫時,將要求補救教學需納入學習領域教學計畫內,讓每
位教師進行教學過程中,能依規劃方案並視學生實際學習情形,進行補救教學,弭平學生學
習落差。
(四)敬業精神與專業態度
1.因應少子女化的時代趨勢,學校承受招生的壓力,透過危機化為轉機的推動策略,持續營造
溫馨和諧互信的學校文化,凝聚團隊向心力,激勵教師積極參與或協辦學校各項活動,共謀
學校的特色發展。
2.因應104學年度本市全面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目標,本校陸續推動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
師觀課、教師公開課等,秉持「願者先行」的理念,持續引領本校教師同仁積極投入個人的
專業成長。
四、學生學習自我改善行動計畫
(一)學習機會
1.持續推動學期間與假期學生社團活動,引進校內外教學資源,讓學生社團的類型維持多元的 呈現。
2.持續照顧特殊學生學習需求,辦理特殊生個別化教育方案;照顧學習落差學生,強化志工晨 間課輔、課後照顧班、補救教學之師資與教學能力,提升學習落差學生學習意願,奠定學習 信心,回歸主流班級學習。
(二)學生輔導機制
持續強化三級輔導體制,針對學生學習與行為,教訓輔充分合作,建立完善的訓輔系統,加強
親師溝通,攜手建立完善的學生輔導網絡。
(三)生活及品德教育
1.本校受限班級數員額編制的法規,目前尚無專任輔導教師,輔導室因應現行狀況,將充分運
用校外各項輔導資源,整合其輔導成效,協助本校教師進行學生生活輔導教育。
2.持續落實學生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建立系統化生活與品德教育教學課程,落實教師正向管
教,經營溫馨友善的學校環境,從境教、身教、言教、制教多元管道將品德價值核心意涵種
子,深耕於省三孩子的心田。
3.落實認輔教師機制,對於擁有熱情且願意擔任認輔教師或兼任輔導教師的同仁,給予專業成
長機會、獎勵並建立完善的行政支援系統,提供全面性的支援服務,激勵教師投入意願。
(四)學習成果
1.透過適時、適當的機會,持續宣導評量的目的與方法,讓每位教師均能藉由評量結果予以分
析,自我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並將要求除定期評量的紙筆測驗外,授課教師
均能根據教學進度,於課堂中實施形成性評量,落實認知、技能、情意等學習面向的檢核機
制。
2.鼓勵教師成立多元評量學習社群,藉由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讓社群教師成為本校推動多元
評量的種子教師。
五、環境營造自我改善行動計畫
(一)環境規劃
1.檢視並檢討本校100-103校務發展計畫執行成效,研擬本校104-107校務發展計畫學校發展的
優先順序,研擬各項先期計畫等競爭性需求經費補助,並積極尋求社會資源,落實學校特色
營造的環境規劃。
2.本校各項專業設備如消防、機電等,均將持續委外專業廠商進行維護保養;因應校舍整建工
程完工啟用,重新檢視學校庶務性工作並因應現有人力資源進行明確任務分配,如有不足善
用學校義工或於預算內委外辦理。
(二)財產管理
1.為因應財源不足導致學校年度經費預算額度逐年減少,本校將持續合理分配年度預算,配合
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活動需求,擬定執行月份,並檢視辦理成效。
2.為求學校特色發展的永續經營,除擬定計畫編列預算,爭取教育局經費補助外,並將持續透
過校務基金的籌措,及家長會經費的支援與挹注,以確保經費來源的穩定性。
(三)學校與社區互動
1.本校將透過區公所、里長辦公室、商圈、宗教團體、社區管理委員會等組織,主動走入社區
,提供學校資源與服務,落實學校行銷的各項作為,讓家長願意送孩子至本校就讀。
(四)學校家長會組織與功能
1.目前本校家長會,除年度辦理家長代表大會外,每學期依規召開常務委員暨委員會議,透過
會議審查家長會預算外,並對學校提出應興革建議事項,未來將建議會長多辦理非正式聯誼活
動,並邀請委員多多參與學校活動,藉以凝聚家長會團體動力,增進對學校的向心力。
2.輔導室將繼續規劃辦理本校愛心志工的服務、研習、聯誼活動,邀請志工參與學校重大典禮
與慶祝活動等,營造志工的榮譽感、凝聚力與認同感,持續招募新成員,主動薦送參加教育類
志工基礎及特殊訓練,提升志工服務相關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