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否依據學生學習成效而規劃教師參與專業成長與進修活動?教師參與情形為何?
1.成立各領域教學研究小組,訂定各領域教師研習制度:
(1)各領域教學研究小組於期初召開會議,排定各領域教師研習順序,並於研習後回校進行分享與
討論。
(2)每學期依據教師教學需要並整合各處室業務宣導規劃教師週三進修活動,包括家暴性侵害防治
研習、環境教育、閱讀推動研習、書法研習、教師資訊研習、教師專業社群活動等,並聘請專業人
士蒞校指導,進行教學經驗分享等活動。
(3)鼓勵教師運用寒暑假參加各領域研習,如綜合領域、閩南語教師認證、閩南語初階進階研習及
各領域教學研習等,101-102學年度已取得書法能力檢定楷書類2人、隸書類2人、綜合領域關鍵能力36小時研習證書共18人、通過閩南語教師認證1人。
2.校內教師研習時數統計:101年度每位教師平均研習時數約為108小時;102年度每位平均約為
119小時。
3.為提升教師推動閱讀專業能力,每學期辦理1-2場次閱讀研習,安排閱讀評量理解研習、手作創
意閱讀月曆研習、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參訪研習等活動,提高教師閱讀運用知能。
4.101學年度第一學期成立「深入笛境」教師專業社群,由校內專長教師帶領共同提升學生直笛
教學能力;101年度第二學期開始成立各學年教師專業社群,每學期規畫6次活動時間,進行教師
專業分享、教學研究、教師公開課研討、教學檔案製作及各社群自訂主題等活動。
5.針對特教學生學習需求規畫特教研習,邀請專業人士及校內同仁進行專題講座及特教生輔導與親師溝通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