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是否據學生學習進程與需求,彈性調整教學設計及教材?並可統整知識概念與生活經驗,活化教學內容?
1.透過學年會議及領域會議檢討各年級、各領域間教材的連續性及架構的完整性,設計補充教材,
並考量學生學習情形及教學完整性適度彈性調整課務。
2.透過社群活動運用同儕力量進行專業分享,討論各領域教學及教材內容,共同製作多媒體教材將
之運用於教學上,並統整各領域間的教學內容,加以連結,避免重複或缺漏不足。
3.結合時事及生活經驗規劃領域學習活動、作業、評量方式,如節慶活動的兒童節表演、母親節感恩活動;推動政令宣導的反霸凌短劇;運用學校多元藝廊規劃等,藉以班級藝文展、寒暑假作業展
熟練並展現平時學習的成果。
4.因應教育部規定考量本校學生需要和身心發展規畫游泳教學課程,將教學年級由原來5-6年級
調整至3-4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