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無推動生活與品德教育之機制?如何導引學生品德良善?而有公民的基本素養(如良好的品德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社會參與之能力)?
1.依據相關法令規定訂定各項實施計畫,成立「人權、法治、品德教育執行小組」、「性別平等教
育委員會」、「家庭教育推行委員會」,定期於學期初、末召開會議,研討並擬定各項活動以及工
作進度表,並確實執行與檢討,達到預定的目標。
2.透過宣導活動,落實觀念建立,培養公民素養:
(1)法律常識、性別平等暨性侵害防治及家暴防治教育宣導活動:培養知法、守法的正確態度;落
實性別平等觀念,學習自我保護。
(2)模範兒童、健康兒童表揚活動:公開表揚模範兒童及健康兒童,達到見賢思齊之效。
(3)辦理法律常識有獎徵答,結合學習單閱讀小執法說故事,提升法治精神。
(4)辦理品德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影片欣賞,同時融入課程教學與相關議題活動中。
(5)透過晨間宣導、班級閱讀品德教育小故事、習寫學習單、繪本導讀、媒體視讀等方式,落實
3、配合運動會、兒童節、祖父母節、母親節等特殊節日與活動,融入各項議題,進而落實感恩、
關懷等觀念的內化與實踐。
4、善用社會資源,邀請台中張老師、北區區公所政風室、人權促進會、稅捐處、警察局等專業講
師,為師生進行相關議題宣導;校外教學亦安排參觀圖書館、消防局、郵局、警察局等,培養
學生良善品德,具備公民基本素養。
5、鼓勵學生參與導護生、衛生隊、童軍團等學生服務隊,協助推行生活教育及法治教育,輔導學生
從事各項正當活動,以養成學生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