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傳播者

高中部第27屆校友 王靖和

111年0928法務部少年矯正學校優良教師受獎

照片右2即作者王靖和

從事教職已經27年的我,有幸於今(111)年獲得法務部少年矯正學校優良教師的殊榮。對我來說最特別的是:我只是一位「代理教師」!感謝學校長官們的肯定,才能有這個機會受獎,也肯定了我多年在教學崗位上的付出。

天生脊椎發育不全的我,自幼深受殘疾之苦,更飽受旁人異樣眼光與欺凌,因此,小學四年級之前的我與學習絕緣,直到遇到四年級的導師,她讓我找回自信,並讓我深深認同:「老師」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聖心會會祖聖瑪德蘭索菲姆姆曾留下一句話:「即使只為了救一個孩子的靈魂,我也要創立聖心會。」這句話在我高中時期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很重要的種子,因此,我願意將「老師」做為我一生的志業,全心全意奉獻其中。

「老師」這份工作不只是薪水來源而已,更是一份有使命感的志業、對青少年影響深遠的工作,需要某種程度上的犠牲及奉獻。「身教」重於言教,要成為孩子們的榜樣,學生對於老師的認同與信任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自身不愉快的童年,讓我在擔任老師時,特別注意與學生的對話:如何正面鼓勵學生、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如何陪伴學生並在父母親面前肯定學生的表現……,這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記得之前學校班上有一位學生從小就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一直有在就醫、服藥與接受諮商輔導,但小學階段並沒有建立良好的習慣,上了國中完全不適應校園團體生活,作業缺交非常嚴重,家長也難以管教,加上常常在下課時因為行為舉止不當發生不少狀況,因此每節下課我要求他帶著課本到我的辦公室念書,我告訴他:這個不是懲罰,是希望減少他發生狀況的機會,剛開始像警察抓小偷般,我必須經常不厭其煩地到班上找他過來,後來他也漸漸習慣。放學前我會盯著他將聯絡簿逐條抄寫整齊,並將其聯絡簿及小黑板拍照給家長,請家長協助一起督促他完成每日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漸有起色,狀況越來越好。家長多次來校拜訪,我總是在家長面前數算著孩子的優點及好表現,家長曾困惑地問說:「他明明犯了很多錯,為什麼還是說他的好話?」我說:「孩子犯錯是摸索過程中的小失誤,孩子其實很棒,我們必須先看見他的好、肯定他的努力,他才願意持續穩定地成長與改變。如果他能夠完全控制自己就不需要就醫、吃藥、看心理師了。」雖然當時我只陪伴了他一年就離開那所學校,但孩子完全了解我的付出,每一次班級有活動或是音樂會,都會主動邀請我參加。甚至到九年級時,所有的同學都爭相告訴我他的改變,聽到後心中有著滿滿地欣慰與感動,我更深信:「愛」是最強大的力量,「信任」是孩子們最好的陪伴,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因為殘疾影響自身多方面的學習。在藝術學習中,培養了自己的志趣與專長;在童軍活動中,學會團隊精神與態度並訓練獨立生活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四年很有愛的聖心生活,這點滴的累積都化作我深具效能的愛。在聖心,我深深感受到聖心全人教育的強大:老師們對學生無私的奉獻、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鼓勵孩子創作與欣賞,及勇於表達自己想法,並讓學生學習能帶著走的能力。高三那年,為了拚音樂系的保送考,老師們給予我極大的包容,除了上國文、英文課外,其他時間就讓我專心準備音樂專業科目、到禮堂彈鋼琴練習、並參加光仁中學音樂班模擬考,這一件件包容與愛溫暖著我的心,感謝天主,我也順利保送大學音樂系,至今我仍被這份溫暖與愛包圍著,並持續在工作中給予學生相同的溫暖與愛,這也是我覺得除了知識上的教授外非常重要的部分。

108年暑假,因緣際會得知桃園少年輔育院要改制為矯正學校正招募教師,我義無反顧決定轉換跑道來照顧這群特別的孩子。矯正學校的孩子幾乎都是來自脆弱家庭,非常需要被愛、被陪伴。去年學校正式改制後,我發揮多年來的學習及職場經驗,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學校,以校為家,把每個學生都當作是自己的孩子愛著。

在擔任導師時,我在學生離校前,會為每一位孩子寫張祝福小卡,不吝惜再給學生多一點關愛,只盼孩子們離開校園後能平安順利,翻轉自己的人生,未來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我也鼓勵善於繪畫的孩子參加各項比賽,曾推薦孩子參加蒲公英希望基金會與法務部矯正署合作的「幸運得主在路上」收容人藝文展,很幸運獲得了優選的佳績,於中正紀念堂藝廊公開展覽,那是孩子第一次被肯定,給予孩子莫大的鼓舞,激勵他繼續拿筆創作,其母親也興奮驕傲地帶著親朋好友去看展覽。曾經有一個學生因為個性與想法與班上格格不入,有不適應的狀況,我耐心陪伴著他,並引導他去適應團體生活並好好上課學習,我也與輔導老師及社工共同合作,讓學生離校後轉銜至職業學校,憑著「要改變自己未來」的信念,成功取得高中畢業證書,清楚規畫自己的生涯方向,順利考取室內配線丙級及乙級證書,服役後感受到軍旅生活給予的穩定與踏實,選擇簽志願役,讓自己完全遠離以往刀光劍影、提心吊膽的生活,真正全新的開始。

擔任訓育組長後,我更是竭盡所能引進社會資源、辦理各種活動或比賽,精彩孩子們平淡乏味的生活;並

將活動與課程結合,讓孩子們有學習的目標,並提升學生生活上的態度與能力;利用班會、假日等時間安排不同議題課程。用心搭配節日設計活動,如:春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教師節、聖誕節等,期盼導引出學生心中的「真善美」,並讓孩子們了解別人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要學習懂得感恩。這一切都是希望孩子們感受溫暖、讓學校更有溫度。

作者邀請丁曉雯等流行音樂製作人來校擔任歌唱比賽評審並辦大師班指導學生

109年作者邀請丁曉雯等流行音樂製作人來校

擔任歌曲創作比賽評審

愛要及時且即時。來到矯正學校後,我更清楚我的使命——散播愛的種子。秉持著「甘願做,歡喜受」的心情為孩子付出、奉獻自己,以實際行動來陪伴這些非行少年學習成長,用愛來滋養孩子們的心靈,願這愛有一天能在他們的心中發芽、成長、茁壯。

邀請作家三毛姪女陳天慈女士(聖心26屆校友)來校討論課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