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

家, 心之所在

第七屆 楊彤芳

楊彤芳

  • Associates of the Sacred Heart 成員

  • 聖心女中第七屆校友

  • 美國加州Santa Clara大學牧靈研究所靈修碩士

  • 曾任美國日立半導體公司會計經理

  • 專長: 培育天主教兒童道理班老師

帶領天主教聖依納爵神操


校友們拜訪修女們。站立右三作者楊彤芳學姊

加州矽谷,群英聚集的地方,自然地也聚集了很多的聖心校友,而且還有一所從高中到幼稚園的聖心學校;甚至聖心會美國修女西部的安養院也在同一個地點 – Menlo Atherton。1996年,我奇蹟似地找到這個聖心的所在地。離開台灣19年之後,再次踏入聖心的校園,那種回家的感覺,開啟了我人生下半段的聖心緣和尋根之旅!

在Menlo Atherton聖心修會安養院內有二位華人修女,陳瑞璋姆姆和戚世皓姆姆,她們曾為台灣聖心服務多年。陳姆姆是我高一的英文老師也是我們的校長。陳姆姆比較晚來安養院,但和中學部的校友互動較多。只要有外地的同學來訪,去聖心會院看陳姆姆就像回娘家看長輩一樣地理所當然! 戚姆姆雖沒教過我,但記得當年她在大學部工作。也因為她,我才找到了本地的聖心會。戚姆姆還能自己開車的時候,每個月都會開車單程50分鐘,去探訪那時還未受洗的家母;甚至親手做菜請我吃飯,我學會了如何炒蘆筍! 當年還是個青少年時,在學校被姆姆們無條件地愛著,沒想到步入中年之後,還能再度被姆姆們無條件地愛著! 當姆姆們在初老時期,也願意參加我們各屆的同學會,和我們一起出去玩和過夜。第四、六屆的校友更是定期地在退休院集合,愛屋及烏地為全體退休修女們過節,包括中國新年! 我們也曾跨屆一起慶祝陳姆姆的生日和入會週年慶。2018年,陳姆姆在會院召開北加州的大校友會,從第二到第十一屆近二十人參加!姆姆們在校時教我們無私的愛,培育了一批勇於付出的學生;還來不及教我們如何接受別人的愛,我們就畢業了。何等榮幸,如今能再度相聚,再度由她們的身教中學習如何接受別人的愛。我們是一群被愛過和有愛的能力的孩子!

右陳瑞璋修女,左戚世皓修女
右戚世皓修女,左陳瑞璋修

談到中年之後,再度被姆姆們無條件地愛著,我想我是少數的幸運校友,不僅被學校的姆姆們愛過,甚至被聖心會在美國的姆姆們長期又無條件地愛過! 因為我加入了Associates of the Sacred Herat 團體 (聖心會的在俗團體https://rscj.org/associates)。在每月一次的聚會中,我遇到了其他美國聖心學校的校友、本地學校的教職員,還有在職或退休的修女們。當年紀比較大的校友或修女聽到我來自於台灣聖心時,常常會很興奮地告訴我,她們當初在學校時曾為台灣聖心建校募款而義賣布郎尼(Brownie)或蛋糕!外地來訪的修女或我去參加外地Associate的活動時,修女們主動來和內向的我打招呼之前,也似乎都已知道我來自於台灣聖心,頗有物以稀為貴的感覺。在聚會分享中,我真正體會到聖心會的國際性,這個少數民族又是新移民的我經常被鼓勵向大家,甚至在大型區域性或全國性的聚會中分享我的經驗!有一次總會長從羅馬來美國西北部出巡,在舊金山的聚會中,我是二位Associate代表之一分享〈女性的靈修〉。演講初稿完成後,帶領我們團體的二位修女幫我修改英文文法和邏輯;總會長不僅在會前茶點中主動來寒暄時已知我是台灣聖心的,會後還寫信給孫姆姆報告相遇和恭喜台灣聖心培育了我! 這是再一次體驗到了聖心的愛與榜樣。 另一個國際性的體會,是關於我們早期制服中特有的領結和白手套在我第一年的Associate聚會中以校友居多,當我們大家回憶在校的點點滴滴的時候,發現她們的制服中也有領結,也要戴白手套。還有量身訂做制服,冬天制服穿裙子都是西方的文化。在那個旅遊不普遍的年代,中外聖心學校在制服的設計思考中,竟然能跨洋千里來相遇!

在Associate的聚會中,除了建立彼此的友誼之外,我們還學習與練習在祈禱及聖心會精神中尋根(包括找尋自己)和找到人生方向! 參加一年後,要決定是否將正式加入,之後每年重申Associate的承諾(commitment)如下: “In the name of our creator, our redeemer, and our sanctifier, and for the greater glory of the heart of Jesus, I _____ renew my baptismal commitment to live by faith through love in God’s presence. I commit myself today in a new way to answer God’s presence. I commit myself today in a new way to answer God’s call to me to discover and reveal the love of the heart of Jesus through my prayer and in all the circumstances in my life. As an Associate of the Society of the Sacred Heart, I promise to do this in a relationship of mutual encouragement, growth and love with the religious and Associates of the Society throughout the world.” 記得我第一次做承諾的時候,剛好孫姆姆來訪也來參加彌撒。當我們要做承諾的人站在祭台前面對大眾時,我看到坐在教堂最後一排的孫姆姆,內心很激動。當我開始唸承諾時,孫姆姆大概也內心激動地站了起來,我看著她,一字一句地唸著承諾,彷彿在告訴她我會將聖心的精神傳承下去。孫姆姆帶著微笑和激動地看著我,代表天主接受我的承諾! 想到當初進聖心就讀時的面試,孫姆姆是主考官,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修女。在和先生孩子們討論初次承諾的時侯,唸初中的女兒問我:媽媽,你要去做修女了嗎?其實,我像是帶髮修行一樣,我們每一個人的家都是一個家庭教會,我希望在家和在工作中把聖心精神傳承下去,如同修女們在大公教會中,將基督的精神傳承下去一般!

記得高三畢業前後,在校刊上看到同學施珊珊的一篇文章,首次看到「山腰上的家」這個名詞。我的「山腰上的家」後來延伸到舊金山、Menlo Atherton、西雅圖、St. Charles(美國聖心會的發源地)、華盛頓特區、休士頓的聖心所在地。不論是因出差還是Associate大會而有機會造訪或停留,每一個地方都留下美麗或改變生命的故事。聖心這個家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而是心之所在,就是家之所在!在學校時我認識了聖瑪德蘭索菲的心,來美後,進而認識了耶穌聖心和聖母聖心。參加Associate之後,又體會了聖德賢的移民之心和Janet Stuart修女的教育之心!能與「聖心」相伴一生是多麼地幸福!

~完稿於2021年聖瑪德蘭索菲瞻禮日~

校友們拜訪陳瑞璋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