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校友:汪慈芬

~一畝心田

作者介紹

汪慈芬

台灣神學院基督教教育系

現職:馬偕醫院關懷師

*從校友靈修說起

2016/4/23 受林沛英老師之邀,有機會參加母校「聖心女中」舉辦的校友靈修,讓我在 15 歲成長的地方檢視當時 45 歲的自己,也再次走訪 15 歲少女的內心,覺得充滿感恩與祝福。

下圖是當天一個活動:「一畝心田」裡所畫的,老師要我們想想在這畝心田中長了什麼果實?而誰曾經在心田中撒下種子、發芽生長?他們是什麼圖像?(對於不擅長畫圖的我,我覺得畫得很不錯了!而這張大頭照是聖心女中 15 歲的我。)

我想:最初在心田中撒下種子的,莫過於父母吧!

對我來說,父親像大樹,照顧、守護著這個家,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而母親彷彿沒有自己,卻又如風之無所不在…他們在我心田播下為別人付出的種子,長出熱忱、善良的果實,像太陽一樣散發出溫暖,有愛心樂意幫助、關心別人,讓我學習以笑容待人;但也因為他們有許多的顧慮、忍耐、受傷,在我心田長出了糾結的藤蔓:是矛盾、是想太多、是猶豫不決…但在這些細膩的心思裡,卻長出了一雙愛哭的眼,也因此更有憐憫的心、似乎更懂得眼淚。

*回到我的少女時代

青澀的少女時代,是自以為被忽略的少女時代…

初一入學的身高 123 公分(或 132)常是學姐們茶餘飯後調侃的話題,再加上同學們各個出身於優渥的家庭環境,讓身為農家子弟潛在的自卑感油然而生。少女時代就被這份沒自信與自卑(甚至自閉)所禁錮,阻撓著我與其他人靠近… 我總是默默地感受同學們歡樂的氛圍,欣賞著大家開心又充滿自信的笑容…而相簿中的合照裡總是沒有我,因為都是我在拍照。

(感謝林沛英老師在校友靈修的相遇中,肯定我初中「真實的存在」。)

*走一條上帝帶領的路

初中畢業直升高中,明明沒有在玩,也沒有不認真上學,卻在高一帶著滿江紅的疑惑轉學…但後來回想,竟是上帝奇妙的安排與引領。

在新的學校,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重新建立自信心與人際關係,沒想到轉學竟然是上帝給我的祝福。我也在住校生活中學習獨立、學習獨處、更多研讀聖經…甚至後來報考了神學院。

進入神學院更是開闊我的眼界,從神學知識、信仰生活、自我探索…到關心社會議題、公平正義、偏鄉服務、弱勢關懷…更在上帝愛的大家庭中,享受愛與被愛。有一首詩歌名為「神的道路」,歌詞寫著:「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祂的心裡有藍圖,祂的時間不錯誤,一步一步帶領你前途。」很貼近我的際遇與感受,因為只有神最知道我們的需要。

*陪伴與祝福的人生

1993 年進入馬偕醫院成為關懷師。

20 來歲的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第一站即來到醫院,幾天後流淚自問:「年紀輕輕的我,為什麼要面對這些生老病死?如果到學校跟熱情的學生在一起,會不會開心一點呢?」

年長的牧師殷切地對我說:「人總喜歡看美好的一面,也喜歡展現好看的一面給別人,但生病是最不好看的時候,卻有人願意去看他、關心他,對病人來說是最大的安慰;聖經馬太福音 25 章,耶穌說:『我病了,你們看顧我。』說明這是很有意義的事,也是高層次的同理心。」我說:「可是,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他說:「妳不用說什麼,聽比說更重要。」於是,我留下來了…

曾經,陪伴無助病人找尋盼望;曾經,陪伴害怕病人勇敢治療;曾經,陪伴困惑病人思想人生;曾經,陪伴癌末病人實現夢想;曾經,陪伴臨終病人走向終點;曾經,陪伴喪親家屬面對悲傷;曾經,……

每一個相遇都有著無數的眼淚與心疼。我還是不會「說」,但我用「聽」來陪伴、安慰這些受苦的人…給予希望、學習交託,仰望至高上帝來的力量與愛。

27 年過去了!人生最精華的部

分都在此渡過;面對許多生老病死,也是最有血有淚、貼近人心靈及真實信仰的服事。

*一畝心田

導引靈修的老師說:「未完成的空白部分,是我如何延續這些果實?誰被我影響?我在他心田撒下什麼種子?」

感謝上帝愛的澆灌,讓我心中的土壤肥沃起來、種子也健康地茁壯;熱忱、善良的果實,仍像太陽發光、發熱,幫助、關心別人;仍以笑容感染週圍的人,帶來溫暖;而這雙愛哭的眼,持續憐憫、陪伴流淚…

願主幫助我,也在別人心田撒下有好影響力的種子,成為生命的祝福。

畢業20年後的同學會。後排左三:汪慈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