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校友:林欣億

愛與鼓勵 建築之夢成真

林欣億

  • 1993 年聖心女中高中部畢業,28屆

  • 華梵大學建築系

  •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中華民國開業建築師

  • 建築改革社常務理事

  •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法益委員會委員

第一次來到聖心,我驚訝一個學校是在山林中,隨處可以撿到蟬殼,環境優美到我無法置信,當時只是陪朋友報到,但是當下我希望爸爸也幫我登記報名!當時前花園前方滿滿滿一群家長,長龍排隊登記分數,看似就快沒名額,深怕自己無法進來這優美學校,好在很幸運地與好友一起就讀。當時真的只是一個被吸引的念頭就進了聖心女中!真的有種魔力啊!


以往的我在一個國中升學班就讀,我從來不知道自由的空氣竟是如此讓人放鬆開闊,更不知道原來師長可以像朋友般地相擁打招呼。過去的少一分打一下,到聖心的老師親切的關心,讓我以為置身到天堂。過去國中每天寫類似五、六份同科目同課考卷,寫到不必讀書一看題目就知道答案、或每天複習再複習,到了聖心,老師按照合理進度讓我們學習,到考試前一天仍持續授課而未複習。這讓過去只知填鴨式學習的我,頓失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一次段考我遇到嚴重挫折。


高一的老師沒有因為我的分數而對我放棄,老師接二連三地一一私下跟我互動對談,想了解我學習遇到甚麼挫折或困難,我猶記我們親愛的班導魏雪玲老師對我的關愛與鼓勵,歷史老師懇切地勸我好好努力pass過高一就可念理組,陳寶珠老師把我當她孩子一樣,就直接對我說:「林欣億!看妳聰明愛玩調皮,應該不是不會讀書啊,多花點時間靜下心念書。」我沒被任何一位老師打罵過,而是關心勸導。原來念書是自己的事,考不好老師願意協助我,而不是恐嚇鞭打。我嚇到了!怎麼真的有「愛的教育」的學校!



這一切的對比,讓我開始有了轉變,沒有老師的主動複習,但卻養成了我自動預習和複習。沒有打罵逼迫,而讓我真心得到學習的樂趣。沒有多次考券填鴨的填塞知識,而有足夠的時間學會做自己喜歡的筆記。原來學習真的是自己的事,而且可以變成是自己轉換的知識樂趣!


我在學校仍舊很享受那開心自由的師生情誼,我們在愚人節大換班級教室,讓老師誤會走錯教室;我們在老師生日時,每節下課都為她慶祝歡唱;我們在風紀股查違禁品時,互相打小報告請值日生快幫忙藏躲食物…等等等,這一切一切的校園生活樂趣,讓我既懷念又開心。如果說國中的回憶是灰色的,那聖心的生活絕對不只彩色,還有每一個人的特色!


到了高三,第一次參觀修道院,整個人被這空間驚豔,無法置信地看著室內空間也可使用室外抿石子材料,梯間是船桅概念;甲板空間的牆板圍塑了戶外空間的虛實使用。整個修道院的設計概念是一艘船在淡水河邊。室內空間的光線多是天光而非燈光,這樣的空間感受在我過去從未擁有!原來建築是一首詩,可以讓人置身其中,提升心靈層次。也不知道是不是一次參觀修道院的影響,讓我心裡就是只想念建築系!


我現在是開業建築師,在執業過程中,業主感受到我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外,還願意主動提出更多想法,主動解決問題。這些聖心給予的自主學習、自我負責、同理心為人思考、主動幫忙、真誠愛人等等教育,深刻影響著我人生學習滋養的態度和養分。


現在,因體會過填鴨式教育的階段,對於我的孩子,全家孟母三遷,尋找森林幼稚園、體制外實驗小學、公辦公營實驗小學等,從台北舉家搬遷到宜蘭,希望孩子可以感受我當初在聖心鄉野環境的美好。也認為在愛裡長大的孩子,自己會勇於學習,非被動學習!聖心啟發我自我要求學習累積,就像建築師忙碌的生活,熬夜畫圖、開會、看工地等等,填滿了日常;當然聖心也開啟了我的玩心,在案子的空檔,我們透過自助旅行看建築,趁此空檔好好陪伴孩子。


我很滿足現在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平實而甜蜜,我的建築師事務所為人圓夢,也圓我自己人生的夢。這一切的起源,原來是聖心給我的人生變化。謝謝所有曾經教導過我、為我頭痛過的老師!

作品【蘭博烏石港驛站】

第8 屆公共工程優質獎



專注工作 親力親為

跟新竹市長林智堅介紹香山分隊的工地

羅東國中藝術大樓

頭城火車站

居家生活 溫馨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