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化交流營接待學生心得分享

每年暑輔的聖心文化交流營是學校的一大盛事,多位海外聖心的同學在臺灣齊聚一堂,與我們共同學習,也體驗臺灣特色。短短兩個星期,這些來自海外聖心學校的同學們,為校園增添了許多不一樣的氣氛,全校同學也經由歡迎會、隨班上課及惜別會等機會,和海外聖心學校的同學有了不少互動。其中,十五位高中部的接待同學與外國同學共同進行了一系列認識臺灣文化的課程與活動,不僅讓外國同學愛上臺灣,我們彼此也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以下是接待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高二孝班 劉子嘉

升上高二的暑假,我再次鼓起勇氣參加了暑期的文化交流。跟去年有些小小的不同,沒有了學姐的帶領,今年輪到我們全權主導;又因為恩德堂的整修工程尚未完工和颱風的意外到來,我們比起往年少了歡迎會和送別會——這些遺憾卻不影響我們創造這兩個禮拜的美好回憶。

在這短短的兩週裡,我們一起上了許多不同的課程,包含中文課、文化議題、環境議題、烹飪、舞蹈等。透過諸如此類,老師們精心設計過的課程,外國同學們可以更深入認識臺灣;而我們,除了在過程中認識到各國的文化,也藉此機會看見那些我們從未了解過的,這片土地的故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堂文化議題課,那也是我第一次覺得和大家好像變得更加親近一些些。那天在正式開始縫我們親手做的布衛生棉之前,老師有先讓我們自己討論關於各國月經文化有什麼差異。結果我們聊著聊著,話題漸漸轉移到關於未婚懷孕的相關問題,包括各國各學校的處理方式:來自美國的同學說他們身邊不乏有求學時期懷孕但仍依舊沒有放棄學業,一路順利畢業的例子;而來自亞洲的我們多數直覺學校的反應則是退學(雖然不同學校則又會有不同處理方式啦)。我這才發現——相較於歐美系國家的開放,我們臺日韓等亞洲國家在這方面真的保守許多呢!


當然這兩週也少不了眾所矚目的校外教學!校外教學可謂我們最興奮期待的課程了。我們帶著外國朋友們去參觀各種名勝景點,白天認真走訪體驗臺灣的文化風俗,晚上我們則瘋狂的玩樂,可說做盡所有青春荒唐事也不為過。包括一起在夜市裡買了十人份的晚餐回房間邊吃邊聊,即使受盡路上行人們的奇特眼光卻仍樂在其中;洗完澡後又開啟宵夜時間,聊著八卦、看著恐怖電影(我自己覺得),笑鬧耳語充斥;而當夜色漸深,則是和朋友們無論熟悉與否同擠在一張小床上,在漆黑中徹夜聊天,直到天空又見魚肚白才緩緩入睡。


在無數次和外國朋友們的交談中,和曾經參加寒假文化交流在國外三個禮拜的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是距離我們如此之近的友鄰日本,都還是有人不認識臺灣,不知道我們的地理位置,不了解我們的文化,還有人甚至會把我們跟泰國搞混(因為英文發音的關係),更遑論那些更遙遠的國家如墨西哥或澳洲了。而透過文化交流的機會,除了玩樂和學習,其實身為臺灣人的我們也在向世界 推廣我們的文化,創造機會讓世界看見我們、和我們的國家——我想,這應該也算是所謂「國民外交」的一種實踐吧。

很多時候,不需刻意去思考對話內容,只是隨意的閒聊幾句話,我們就可以窺見不同文化的不同之處。一直以為我們交換的,不過是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而已;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我才明白,其實,我們交換的是彼此的生活,文化只不過是其中體現的方式之一而已。

我喜歡文化交流,就如同上述所說,是因為喜歡交朋友、喜歡不用出國也能遇見不同文化,喜歡交換彼此的生活、喜歡一起為我們所生長的土地盡一份力——更喜歡在這過程中,不斷成長的自己。

2019年的盛夏,感謝能夠遇見那些獨一無二的人們,一起經歷許多美好時光後,再把這些浮光掠影卻永生難忘地刻進生命,好好收藏。這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夏天,成就最不平凡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