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處專題

Green Book幸福綠皮書─從隔離與對立,看見人性的微光

輔導處 洪韻雯 老師

熱愛看電影,因為電影總給我無數與生活連結的感動與共鳴,近期不乏許多好片上映,其中最讓我感到難以撫平的激昂便是Green Book(台譯:幸福綠皮書)。英文片名源自黑人司機綠皮書,通常簡稱為綠皮書,在種族隔離時期的一本指南,書中記載對黑人友善的場所,以幫助有色人種在歧視與封閉的社會中生存。

故事改編自60年代,知名美國黑人鋼琴家Don Shirley雇用了一名帶有強烈種族歧視的白人司機Tony Lip,兩人一同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一個多月的旅程中,兩人因膚色、種族、價值觀、成長背景等等的不同,發生許多衝突與磨合,卻也因此碰撞出激烈又美麗的火花。

中年失業的Tony在朋友的介紹下,得到了代雇駕駛的工作;Don是享譽全國的鋼琴家,收到許多演出邀請,並希望藉由此次巡演機會,得以深入美國南部,了解當地有色人種生活狀況。隨著兩人的朝夕相處,Tony原先對Don的排斥與不屑,到逐漸認識Don這個人的本質,不被外表與膚色所蒙蔽;Don即使是頗負盛名的音樂家,但在舞台之後,便什麼也不是了,只是一個被眾人貼滿標籤、需要被隔離的有色人種。記得有一幕,Don與Tony在街上閒逛,看見櫥窗展示著一套筆挺有型的西裝,Tony便熱情的拉著Don進西裝店要試穿,原先老闆以為是Tony要試穿,於是熱情的招呼著兩人,但是當Don表明是自己要試穿時,老闆的臉色瞬間改變,並以各種理由想打發兩人離開,走出店後,Tony的打抱不平與憤怒,對上黯然無奈的Don,那畫面太過真實,讓我感到萬分無力,讓我聯想到人們是否在認識、定義一個人時,只會見自己想見的、想聽的,而非先拋開心中成見,努力的、全然的感受人的本質與美好之處。

另一幕讓我忍不住流淚的便是Don在接受上流社會邀請演出前,想要前往餐廳吃飯,但卻被服務員擋下來,並被帶往另一間儲藏室,桌上擺著炸雞,表示這就是Don的晚餐。Don憤怒得前往一家黑人酒吧買醉,但因身上衣著與氣質不同,酒吧內的黑人包圍著Don並邀請Don上台彈奏鋼琴,縱使Don是學習古典音樂,但內心仍熱愛的原有文化,從排斥到熱情奔放的彈奏傳統文化音樂,Don真真切切的卸下外在包裝,完完全全的接納自己,不再逃避、不再掩飾。原先一方拉扯著對隔離政策的不滿、一方又迎合著政策,以權力、職業包裝、掩蓋自我,深怕他人將自己歸類為有色族群,造成內心長久以來的撕裂與矛盾,因此Don終於理解並面對自我內在衝突:我是誰?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十分微妙細膩,我們往往很容易因主流或過往經驗而定義眼前的人,並非指過往經驗完全是錯誤的,但從心去感受,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如Tony和Don一般,從相互猜忌懷疑,到相知相惜,只要願意理解、接納,便能覺察人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