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自己設立門檻,

放膽去玩工作,玩生活

勇闖科技圈的聖心女孩~柯亨蘋


柯亨蘋 Alice Ko

  • 聖心女中高中部第18屆校友

  • 銘傳大學國貿系

  • 日本亞細亞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 奇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行銷 部門

  • 台灣固網業務三部

  • 亞太電信行銷部門

  • 家樂福電信業務暨行銷總監

奇偶科技日本參展_2005

奇偶科技參與Intel科技展_2005

聖心是台灣多數注重升學主義之外,少數崇尚愛的教育與自由學風的園地。因為姆姆和老師們都是以愛心關懷我們,因此同學間少了分數較勁,校園總是多了更多的笑聲。在當時其他朋友們還在水深火熱的應付考試,而聖心的孩子就很得天獨厚的在繁重的課業之後會去逛畫展、聽音樂、看舞展,在那個年代,這樣讓學生有多元化發展興趣的環境,真的是非常少的。記得那時還有禮儀課,我們真的是學習怎麼像淑女走路,考試要頂本書在頭頂不能讓書掉下來才過關。美術課也是又玩絹印又玩皮偶戲。中文課還有錄製廣播劇等等…,我想我的審美觀與滿腦子創意想法就是在那時候開始萌芽的吧。而最特別的是高三大家一起住校,住校生活中的點滴往往就是我們聖心人一輩子的共同回憶。


大學畢業之後我赴日深造,在日本7年間,完成求學與就業。回到台灣之後機緣巧合進入軟體業,之後又轉進電信業。這兩個行業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很重視人的需求,而聖心教育的自由與仁愛深植我心,因此讓我在這幾個職場之中自在悠遊而得到無數的成就感。


我所工作的一家軟體公司,讓我有機會從4個人的車庫小公司輔助它成長到幾百人的上市大公司,一直是投資人追逐的金雞母。老闆是很開明的科技工程師,給予我非常大的揮灑空間,我所掌管的市場行銷部門專責提供創意,扶助業務單位到全球各地參展、提供工程師產品開發的方向,而公司與研發的產品在我們單位的建言與包裝之下全球得獎無數,讓大家信心滿滿。在那個資訊業的黃金年代,藉由公司內各國的業務無私分享與參展和客戶拜訪,讓我有了更寬廣的世界觀,而和各個海外的大公司跨業種合作也讓我大開眼界,見識到台灣科技產業的高度成長。


之後我轉進電信業,憑藉著我在軟體業的成績,在電信業最熱門的2000年開始陸續擔當過手機數加值服務(Contents)和行銷促銷單位的主管。最初開始時候是Nokia手機當道,我們從下載鈴聲的數位化、圖形的數位化開始,到後來與伺服器端的整合,如Location Base(定位點加值服務)和線上遊戲等等。那時候加值服務做得最好的就是日本和韓國,因此幾乎一兩個月我們就要出差拜訪客戶,如NTT DoCoMo、KDDI和T-Mobile。拜訪世界一流公司讓我著實學習到非常非常多,也因此接觸到很多的先端技術與市場端的知識。把這些知識帶回台灣和內部系統做整合在當時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時候我的日文基礎讓我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爾後,電信進入4G時代,美國的Qualcomm(高通)也開始往亞洲發展,最早也從我們部門引薦介紹到資訊部門,這個又是另一個技術領域的學習。

奇偶科技年度產品訓練

與國外客戶合影_2006

奇偶科技獲得科技研發大獎

新加坡領獎_2007

奇偶科技參與

國土安全大展_2008

而當這些服務都陸續上線,我轉進促銷方案部門,這就是大家平常看到的手機資費方案和綁搭手機,就是在我們手中策劃成形的。這是電信業很核心的部門,掌管每個方案是否能客戶滿意、公司獲利的樞紐位置。這個工作非常累和燒腦,我們每天一早進公司第一個就要先巡視全球市場有沒有新的資費方案,每個方案成形前要準備無數的試算、數據比較與利益分析報告,無數的會議和跨部門協商,這和之前做加值產品是完全兩個世界。但因為這樣認識更多的跨部門同事,同時對於電信業的商業架構有了更深的了解。

之後有段時間,我被挖角到家樂福集團。那時法國總公司成立電信事業部門,因此在台灣也招攬了一批懂得電信商品及系統的菁英,成立台灣家樂福電信。這是個很有趣的嘗試,在大型零售店中推廣電信服務,在當時是很挑戰的工作。不過我要說我真的超級幸運,我的團隊成員們白天非常努力在當時台灣的62家家樂福店中每天穿梭,每月一次的燒腦創意會議也總是讓大家盡情提案。我們曾達到最高一個月申裝數超過一萬門,這讓電信龍頭中華電信都頻頻來詢問我們怎麼辦到的。

回顧20幾年的職場生涯,我的工作都屬於事業開拓型,也就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高壓力的環境下求生存和求突破。因此我的個性不太容易妥協和放棄,就算是再困難我還是會從中找到樂趣和突破的契機。當然在職場中要能夠生存,除了自己本身的努力之外,團隊合作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聖心的愛的教育深深影響我,我也以愛心對待合作夥伴,習慣分工負責、喜歡分享、也會適時鼓勵、更不太藏私,我想這些就是我可以得到很多人協助的主要原因。

人生過百之後,我因為婚姻關係轉移陣地來到美國,這次的挑戰不是工作面,而是生活面。沒有留學美國經驗的我,剛來時有點適應不良,畢竟快步調的亞洲和悠閒慢動作的美國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先生常說不懂我腦袋瓜裡在想甚麼,剛開始我也不知道他的不瞭解是甚麼,好像總是有點代溝。慢慢落入生活之後我開始理解了,那就是我還在用我的亞洲人腦子過生活囉。所以學習把思想的節奏放慢,快手快腳的習慣丟掉,不要太努力搶著做完太多事情,那樣會讓別人討厭的(哈)。幾年的調整之後,覺得自己越來越放鬆,我想這就是適應了吧。

我的心得就是,不要為自己設立門檻,放膽去玩工作,玩生活,因為唯有以玩的心態不會患得患失。很幸運的是過去在職場上無論長官或是老闆都對我非常禮遇,讓我可以盡情的發揮。回歸到生活,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讓我進好的學校學習,也是我最大的經濟支柱。嫁到美國之後我要感謝我的先生,他包容我剛開始的甚麼都不懂,這個挺不容易的。當然我也要謝謝一路上一直支持我的台灣聖心老師同學和美國的龔教官和學姐學妹們,聖心真的就像是一個大家庭,無論何時我們都知道當我們累了會有一群姊妹們幫我們打氣,這個情誼在現在的社會中是很不容易的,我們一定要努力傳承下去。最後謝謝學校邀請我寫點我的職場與生活心得,受寵若驚之餘,也歡喜紀錄與分享。

柯亨蘋與老師及聖心同學聚會

柯亨蘋與老師及聖心同學聚會

柯亨蘋與家人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