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校友:關惠尤

~求學與職涯

作者簡介

關惠尤建築師

  • 聖心女中第22屆校友。

  • 中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雪城大學都市計畫暨建築碩士。

  • 現任關惠尤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桃園建築師公會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學術主委。

  • 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建築學系、銘傳大學建築學系及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近期獲獎紀錄—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台灣音樂紀念館榮獲2020德國iF 室內設計大獎

《台北華山中央藝文公園規劃設計》榮獲台北市第三屆都市景觀大賞

《龍潭十一份文化園區整體規劃設計》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類公共建設類金質獎

謝謝受邀寫這篇文章,讓我有機會在這應當知天命之年 (天啊 ! 竟然已經走到這兒) ,第一次好好整理自己的人生,也跟學妹分享這過程中的點滴。下筆之初,眼前像走馬燈一般晃過許多生命中難忘的片段,我將之分為下面幾個時期:


¨ 我是誰 - 高中時期

國中畢業前,我是個乖乖牌,超過家1公里以外的地方,我都不曾隻身去過, 生活圈很單純,也可以說很窄。在還有髮禁的、智育掛帥的年代,身為一個國中女生,可以被辨識的,大概只有考試成績吧 ! 偏偏我的成績平平,也沒有任何突出的表現,家中因為有四個孩子,所以我猜想父母也爲了生計疲於奔命,成長過程中,也沒太多機會接觸其他材藝,日子就在大考、小考、期中考期末考的循環中過去了。


來到了聖心,這個光是搭車就要40分鐘的學校,對我而言,幾乎是另外一個世界。我第一次發現舺板旁的雞蛋花在冬天的枯枝比夏天更美麗; 第一次在英文話劇表演中跟一群後來成了終身好友的同班同學,一同從零策劃出有自製服裝、 道具,有劇本改編及配樂的深刻表演;體育課是大家的最愛, 透過不同體育項目的學習,我彷彿初次認識自己的身體。高中三年期間,也透過老師的鼓勵, 參加過一兩回的英文演講比賽,體驗了失敗與克服膽怯。 這三年的生活, 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在各方面的喜歡,讓我看見原本就在身邊的自然,也讓我學會了團體合作的藝術。 這個認識真實自己的過程對面對後來的人生相當重要,不論是驕傲的我、膽小的我、感性的我或是理性的我 。那就是我。





高中英語話劇比賽


¨ 從凱蜜斯小姐到百分之八的女生 - 大學生涯

大學聯考當時是以成績分發志願,原本對啃食書本就不擅長的我,僥倖地攀上一個大學的缺,讀的是靜宜應用化學。那時靜宜仍是女校,是學校搬遷到沙鹿新校區的第一年。新的校區,樹都還沒長好,荒煙漫草。由於我的第一志願是讀建築系,因為分數到不了,我打算先找個學校就讀,再一邊準備轉學考,正好就近的東海及逢甲兩所大學都有建築系,就近就可以旁聽,我就肉身留靜宜,一心準備一考上就離開。

凱密斯小姐選美比賽 ( 當年的裝扮真是”艷麗”啊~)

當年的純女校很少,周邊的男性大學生就經常來邀請我們辦舞會,聯誼烤肉或郊遊,如果積極一點,周周舞會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心在漢的我,對於如何盡快練好素描及術科考試比起參加舞會更讓我焦慮。所以我便成了班上少數的不合群者,也或許是這樣「乖乖牌」的形象誤解,我被班上同學推舉為凱蜜斯小姐候選人 〫(註一)[1] 應當是青春無敵的原因吧 ! 就在我莫名以最低年級的身份獲得第一名的殊榮,地方報紙以小小的篇幅刊登活動結果的消息四處張貼在學校的公布欄時,我正準備打包行李北上 : 因為我如願考上了中原建築系 !

在林徽音效應尚未發酵時,國內建築系那時候的女生人數屈指可數,入學當屆有兩班學生,總共約有一百人,女生只有八人。然而少數民族確沒有因此受到特殊的禮遇,在理工科的學系,班上男生忙著找文組女生聯誼,熬夜趕圖還是要靠自己。建築設計是一門綜合藝術,訓練的是觀察、思考的邏輯、美學的培養,累積的是專業技術方面的知識,思考人造環境以及社會的連結,好讓我們未來面對各式各樣的行業與業主需求,可以從容整合與應對。這種沒有標準答案,不用背誦的學習方式,對於我這種不擅長記憶的學生,實在昰再開心享受不過了! 即便要經常熬夜,對於每次設計題目操作過程產出的作品,都讓我獲得相當的踏實感。


[1] LADY CHEMISTRY 是應用學系為了推廣系所自辦的化妝品工廠所舉辦的選美活動, 全系每一個班級推派一名同學代表

當年從各地與我一同轉入建築系的同學, 多年後回校聚會


¨ 白天不懂夜的黑 – 第一份工作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透過學長的介紹,我進到了國內一家頗有規模的建築師事務所,當年景氣蓬勃,四處都在建設開發著,我還依稀記得,從進事務所的第一天起,到下一回天亮著回家,已經整整過了45天。接連著45天的加班熬夜,讓我一下子深刻的體驗了這個行業的辛苦與真實,與在學校天花亂墜的烏托邦設計方案有極大的差異。一時之間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空瓶子! 那時我給自己訂定了兩本存摺,一本是薪資存款,另外一本則是經歷、能力與人脈存款。第一本薪資存款很容易理解,數字一目了然;然而另外一本才是我們可以終身帶走的專業與經歷存款,它是否能累積經驗與實力,甚至人脈,全在於我們自己對每一天,每份工作所投入的回報。


因為第一份工作待的是大事務所,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人,這些人到現在,許多便成為我的精神導師、要好的朋友、旅遊的夥伴或者是專業職場上的貴人。回頭望這些工作上的夥伴,對於初入社會的菜鳥,可以說是比每個月所核發的薪資還要無價的人生資產。人生每個階段的獲得與失去的評量,常常昰在多年之後回頭望時,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 Ciao bella ! – 留學義大利(研究所)

因為轉學的關係,再加上建築系是五年的學制,在第一份工作年資接近五年的時候,我已經快要三十歲了。我感覺自己進入一種學習停滯狀態,雖然不能說昰有從空瓶子變滿的自信,確有一種渴望跳脫日常的空虛。於是我開始申請國外研究所,在1999的夏天,我支身扛著一百公斤的行李來到文藝復興之都-佛羅倫斯。當下的景象真是令我瞠目結舌,即便拖著沉重的行李,因為抬頭仰望,便是百年的壁畫從古老的建物窗外可一眼望見;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著名的圓頂建造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超寫實的出現在街道的端景(詳下圖),烏菲茲美術館宮殿式的迴廊與大衛像並列成一視覺上的軸線,這不斷湧入的視覺美感刺激,伴隨大街小巷飄出濃郁的咖啡香,在後來的留學期間,給了我強烈的文化滋養與城市歷史豐富的浸潤式學習。

街道上看到的百花大教堂穹頂

烏菲茲美術館

我瞬間愛上了Duomo 那呈現工藝美學的巨大穹頂,代表著羅倫斯的永恆標誌,便心血來潮誓言要找到一處可以打開窗戶就看見Duomo的宿舍,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我用兩個月急就章學來的義大利文,四處看房,也碰上了種族歧視的問題,各種離開亞洲國家才會發生的事,這一次,我從遙遠的歐洲,回頭看見自己的所屬國家身份的處境,也跳脫自己的文化溫床,正式迎接刺激的文化及語言差異,用完全不同的視角理解建築及城市規劃,收穫滿滿。

¨ 終身保固的行業 – 開業建築師

103年2月中的一個上午,我接到一通大學同學打來恭賀的電話,原來今天是建築師高等考試的放榜日,這張專業技師執照,我足足考了二十年(中間因為工作與求學多有中斷),從姑娘考成婆,但是這張執照,也代表從此我可以正式開業,成為執業建築師,過去這多年的專業經歷與學習,從此要以此獨當一面,實踐創造,聽起來輝宏偉大,但是這其中蘊含了滿滿的的考驗與與挑戰。


這張執照只是一張入場競技的門票,接下來的場場戰役,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大家還記得2017年商場名人辜成允先生因為滑手機時不小心從階梯上摔倒,不幸身亡。三十年前設計這棟酒店的建築師,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就是設計101大樓的建築師前輩,卻也要為這三十年前的設計認罪。這是終身保固的行業,聽起來就沒有電影中帥哥建築師浪漫多才的夢幻印象那麼迷人。儘管如此,把設計當成理想與使命的死忠愛好者,仍然前仆後繼的投身其中。

¨ 五十+好好 – 人生下半場

無論是哪一種人生,都有高潮與低潮,開業後的幾年,團隊的努力也獲得了不同獎項的肯定,而這過程中的甘苦,也只有親身走過才能深刻體會。有好多次,都被各式各樣的考驗打擊得心灰意冷、筋疲力竭,認為這麼坎坷的事,怎會都讓我碰上。這個時候,望望身邊加油打氣的好友、永遠支持的家人與可愛的女兒,總會讓我重拾信心。因著前面高中時期對自己的認識,了解自己的極限與無愧於付出的努力,因為世事總多變,只要不要過度抱持先入為主的定見與期待,那麼哭笑都不會打折 !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設計獲得2020德國iF 設計大獎

因為轉學,因為留學以及高齡生子與晚開業,我的人生似乎都比同輩要慢一些,有些同年的同學紛紛在思忖退休生活時,我的孩子還嗷嗷待哺,我的事業仍在努力拼搏 ( 話說建築這個行業是可以做到九十歲的) 。但是就是因為走得慢,讓我能更從容得看這一路的風景,更能體會人生多元的價值。雖然已然五十+,下半場的一切仍然讓人引頸期待。


七歲女兒參觀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