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忠孝學生美加東岸教育旅行心得

景點參觀

國三孝班 余婕瑄

上了國三,我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教育旅行了,這為期十二天的旅程,不僅僅只是遊玩而已,也收穫了不少好知識呢!在旅行前,除了要練習好自己的英文能力外,也要認識當地的文化及生活習慣,就是希望能帶著這些準備,在美國留下美好的回憶和滿滿的收穫。

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搭上了十幾個小時的漫長旅程,終於到了充滿異國風采的美國,還有許多美麗景色的加拿大。

那將腳下美景一覽無遺的帝國大廈、象徵著自由的自由女神、逛到腿軟的大都會博物館、令人心情澎湃的百老匯歌劇-歌劇魅影,在在讓我們見識到世界級的景觀與文物。而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那紀念許多著名偉人、也最為富裕的政治中心華盛頓特區及氣勢磅礡的尼加拉瀑布。在華盛頓特區,我看到了聳立在高空中的華盛頓紀念碑,真是令我欽佩不已。再看到旁邊莊嚴神聖的紀念堂,一走進去,不禁感受到一股威嚴感而肅然起敬呢!接著來到了越韓戰紀念碑公園,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感覺自己親身體驗到當時戰爭的殘酷,及受限於另一個制度下的不自由,讓我深深了解Freedom Is Not Free這句話。而看到尼加拉瀑布的當下,我頓時恍了神,這跟別人說的不太一樣,親眼目睹更覺氣勢磅礡,令我嘆為觀止!原本計畫好要去坐遊船從那瀑布下通過,但是因為氣候關係,船隻停駛,但是走在外圍的步道上,依然可以感受到那被水噴濕的滋味。

除了參觀著名景點外,我們還去參觀了世界排行前五名的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踏進哈佛,便感受到獨特的書香氣息,校園環境優美,綠意盎然,佔地廣闊,常常可看到學生自動自發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接著,我們參觀麻省理工學院,一踏進MIT校園,與哈佛的氛圍截然不同,導覽老師非常詳細的告訴我們學校的建築風格及學術特色,令我非常驚艷,聽完整個人對這所學校無限憧憬。

這次的旅行真的令我收穫滿滿,希望以後可以再參加這種活動。

學校交流─紐約聖心

國三忠班 黃榆涵

時代廣場的繁榮,太空博物館的驚奇,尼加拉瀑布的震撼……,每一個景點都有新的體驗與學習,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位於中央公園對面的紐約聖心。

前身是地產大亨豪宅的紐約聖心像一座小型城堡,學生的人數很少,就像一個大家庭一 樣。學伴努力地說著不怎麼流暢的中文為我們導覽,即使不太懂中文也勇敢地與我們溝通,不會的詞語也大方地詢問我們,我想這才是學習外語時應有的態度。很有緣的,我們見到了去年暑假曾來臺灣教過我們的老師Ms.Neely,我們和她班上的學生一起進行課程。在課程中可能是因為學伴的年紀比較小,我們都勇敢地開口表達我們的想法,結束後學伴妹妹還特別送我們一枝筆。

午餐時間,紐約聖心熱情的邀請我們一同用餐,不同年級有不同的用餐時間。午餐有多元的選擇,我們觀察到美國學生常以沙拉或一顆蘋果當作午餐。在聊天的過程,我們也發現雖然歐美文化是大勢,但他們也瞭解且喜歡亞洲文化。當地的老師告訴我們:「聖心是一個大家庭!無論在哪裡,你去任何一所聖心敲敲門,告訴他們你是來自聖心,他們都會很熱情的接待你。」他和我們分享曾經去義大利時的經驗,義大利聖心非常熱情的接待他。這讓我們真的體驗到聖心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即使種族、語言、文化都不同,甚至從未見過面,也依然像家人一樣。

在這趟充實的教育旅行中,我們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增加了對美加文化的了解,練習英文的口語能力;更訓練我們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以及彼此的溝通。很開心可以有這樣文化交流的機會,可以將臺灣的文化宣揚到國外。

學校交流─普林斯頓聖心

國三孝班 褚昱欣

在這次的教育旅行中,我們參訪了海外聖心學校─普林斯頓聖心。不論是校園中的環境、學生,或者上課方式,都令我印象深刻。

當我們一抵達這所學校,便被那美麗的景色給吸引,校園裡的環境十分貼近大自然,放眼望去有翠綠的、淺紅的、光禿禿的,各種樣子的樹木。草地也因陽光的照耀,讓原本的翠綠帶了點金黃。更令人驚喜的是,在這環境優美的校園裡,竟有著一條潺潺溪流,它十分透明清澈,為這如詩如畫的風景做了點綴,讓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

普林斯頓聖心的學生也令我很驚艷,特別是來為我們做導覽的那一群,他們的言行舉止十分大方,又不失氣質,對待我們也非常的熱情,為我們做介紹時也慢條斯理,完全感受 不出任何緊張的感覺,令我讚嘆不已!但同時這又使得我不禁反思自己: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這樣,我卻不行?難道純粹是因為文化的差異嗎?或是其實他們從生活中就不斷地在練習呢?我認為這些問題值得我好好的思考一番。

最後是他們的上課方式,我覺得他們課堂的氣氛滿溢著輕鬆,而且因為班級人數少的關係,所以老師較能顧及每位學生,也能和學生們有較多的互動。還有他們的課程也重視實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生物課中,他們曾操作過解剖蚯蚓的實驗,以及教室裡也正在進行的小雞孵化的實驗。雖然我很羨慕這樣的課程進行方式,很多同學也希望臺灣的教育可以效仿他們,可是我知道因為教育環境和文化不同的關係,所以要在臺灣進行這樣的教育,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與其盼望臺灣能做這樣的改革,不如自己多做些努力,去追求自己嚮往的讀書環境。

經過這次的學校參訪,我更加了解海外聖心和臺灣聖心的異同處,我也從中學到很多的經驗,知道自己還不足之處,更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期待自己能透過這次的交流有所成長。

學校交流─賓州聖心

國三孝班 何宜柔

和賓州聖心學校進行交流的這一天,我與同儕們皆消弭了許多舊有的對於外國學生的刻板印象,也使他們認識到真正的臺灣,而不是「巷議」中的臺灣抑或是「書中」的臺灣,我們向他們描繪出臺灣確實的樣貌。

這天我與三位同學一共進行了三場演說,將臺灣聖心與臺灣特色完整的介紹給當地的學生知曉,當地的老師在每一場中皆安排了Q&A活動,這大大的考驗了我們四人的臨場反應,也帶給我們一次有趣的挑戰,更讓我們見到了臺灣學生與美國學生的差異,當地學生在老師的詢問下皆會踴躍的發問,我們則時常帶著些畏怯,這樣積極的態度是我們所見並努力學習的。

而後便由當地的師生招待我們,我們先是隨學伴在校園裡展開一段旅程,參觀了許多教室和教室內的課堂內容,我們發現他們的桌椅擺放方式與我們迥異,學生的桌椅圍繞著老師 呈現半圓,除方便老師顧及每位學生外,更是為了方便學生能及時發言,以利師生討論,這樣的方式將其校園散發出的自由學風顯露無遺,以及當地熱情的老師們將他們的授課內容與我們分享,都讓我們感受到這所校園的無限魅力。

下午踏出主建築來到室外,因為當時的朦朧細雨竟讓應該活潑的景色染上了詩意。經過一小段斜坡我們回到了餐廳,進行了一場令我印象極為深刻的課程。該校的師長先將我們打散分入各個小組,接著要我們使用20根義大利麵與紙膠帶合作搭起一座塔,要能使棉花糖於塔頂佇立。我們與當地學生在諸多討論和合作後,順利搭起了一座塔。我在這項課程中看見所謂的團隊精神,也體驗到了「STEM」相關課程的樂趣,還有期間與賓州聖心學生及同儕開懷大笑的回憶同樣令我難忘,這樣的課程除了檢視我們的合作能力,也讓我們趁著機會突破了與美國學生溝通的障礙,相談甚歡的過程也讓雙方都對彼此的文化與國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最後的離別依依,證實了我們充實歡愉的一天,我們也的確結交了許多新朋友。此行到了最後不只消弭了我們對美國的刻板印象,同時也給他們帶去真實的臺灣,而我們一日文化交流的任務也宣告卸下。這次的交流使我希冀能在未來參與海外文化交流,使臺灣被更多的人真切的了解,讓臺灣在這國際的舞臺上被看見,進而閃耀發光。

學校交流─賓州聖母院高中

國三忠班 盧薇淇

美加東岸教育旅行的第七天,我們拿著手中的禮物前往賓州聖母院高中的大門,老師在門口帶著笑容和我們打招呼,我們也開心的回應。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有點像飯店擺設的休息區,溫馨又不失氣質的裝潢,不禁讓我很羨慕該校的學生。

接著,我們到了圖書館與自己的學伴見面,準備開始這一天的交流。賓州聖母院的學生們都非常熱情,接待我們的同學帶著我們去參加了派對,音樂和舞蹈再加上糖果,現場嗨到最高點的氣氛我還是第一次體會到呢!那裡的學生都能大方地展現自己,從這之中也能看出我們臺灣的學生真的都比較放不開。

離開派對現場後,我們回到了寧靜優美的校園中,學伴帶著我們參觀校園各個角落。我們在途中遇到的老師都很親切,還會和我們聊天,像是朋友般的相處模式也讓我覺得很放鬆。既然來到學校,那當然要體驗一下他們的課程,中文課、西班牙語課、公民課……等,還有分語言大樓、藝術大樓……。他們的課堂,是用自己選擇的方式,這些都讓我們覺得很新奇,因為這樣的方式是與我們截然不同的。

轉眼間到了午餐時間,那裡是採用自助式的,還有糖果、餅乾、飲料可以享用。填飽肚子後,下午我們做了design thinking的活動,用分組討論以及報告的方式進行,過程中大家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最後也圓滿結束了這個活動。

不知不覺已經快到離別的時候了,我們與學伴各自拿出要給對方的禮物,我們把握著最後交流的時間,然而時間一分一秒的過,是時候該道別了,正好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也是他們放學的時間,這時我發現一件令我驚訝的事實,就是那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自己開車上下學。這趟交流真的讓我又見識到不少新鮮事,對美國學生的生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大學參訪─哈佛大學

國三忠班 林泳婕

這一天,我們到了世界第一學府「哈佛大學」參觀。一進校門,不同科系的校舍各自座落在廣闊的校區內,紅磚式的建築間大面積的草坪和極力伸展的大樹為校園增添了綠意。校園裡,學生們三兩成群的坐在樹下或是倚在紅牆邊談天說笑、或著抱著教科書趕著去上課,校區裡吹著一股「自由」的學風,不如我想像的那般嚴謹。

學校很用心的請到在哈佛就讀的臺灣學生為我們做中文講解,讓我們得以更深入的了解這所一流大學。第一個參觀的是懷德納圖書館,哈佛圖書館系統是由有八十多間圖書館組成,藏書最多的主圖書館的就是懷德納圖書館,而它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外牆和其他校舍一樣由紅磚砌成,入口處數根白色的大理石柱氣派恢弘的撐住門面,大門向下延伸數十階階梯到地面,這棟氣派又不失典雅的建築,是哈佛學子日日夜夜辛勤苦讀的地方。其實懷德納圖書館也有不少有趣的歷史。它的前身名為哈佛樓,起初館內的藏書全是由約翰.哈佛捐贈的,1764年的一場大火讓館藏全化成灰燼,但因為一位學生逾期還書,保留了一本哈佛樓珍貴的孤本,很有趣吧!

我們也參觀了哈佛著名的三謊雕像,等身的雕像靜靜的坐在那,彷彿年復一年的看著學子進入哈佛,再帶著滿滿的學識離開造福社會。這座雕像的左腳特別光亮,因為據說只要摸了它的左腳,就有機會再回到哈佛就讀。遊客們爭相與雕像合照或觸摸它的左腳,似乎對這項傳說深信不已。

參訪完哈佛大學令我們受益良多,除了更了解這所學校外,也聽到了臺灣的學長姐入學哈佛的動機與他們努力念書的過程,這提升了我們念書的動力,也讓我們去思考未來升學的方向。很慶幸我們能有機會到哈佛,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