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心校友鍾安妮專訪

「妳就一路向前,回過頭,就會發現路已經被妳走出來了!」

              ~~談孫姆姆的智慧與教誨

撰文:溫淑梅

鍾安妮與管弦樂團

鍾安妮

  • 2012年創立《福爾摩沙愛樂管絃樂團》

  • 聖心女中國、高中部 第22屆

  • 伊斯曼音樂院 (Eastman School of Music) 碩士 /主修合唱指揮,副修聲樂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管絃樂指揮博士 (1998 / 7)

 鍾安妮,現任《福爾摩沙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台灣第一位管絃樂指揮博士,是國內少數能深入管絃、合唱及歌劇曲目的指揮家。鍾安妮對音樂的熱情,肇始於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由於父母都喜歡音樂,一家人的生活總被音樂環繞,自然而然把音樂當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五年級那年,她獲得一個有趣的任務—司令台前的國歌指揮,從此開啟她與指揮工作的不解之緣。

 那年,鍾安妮才11歲,從小擔任班長又是校內各項比賽的常勝軍,在學校赫赫有名。音樂老師需要找個學生在朝會指揮領唱國歌 ,立刻想到她。小女孩接手重責大任,發現自己上台絲毫不會怯場,還深刻感覺到指揮過程竟能與內心強烈連結,彷彿音符能恣意穿梭在指縫掌心間,游刃有餘。這個女孩,似乎生來就注定站在舞台上,散發獨有鋒芒。

 鍾安妮與生俱來的音樂熱情和領導能力在進入聖心女中就讀後,更是獲得巨大的發揮空間。音樂老師馬上發現她的指揮潛能,賦予完全信任,從排練到比賽,全權交給她負責。於是就讀初一的鍾安妮竟然就帶領全班同學在合唱比賽打敗學姐們,又一路過關斬將從縣賽打到全國賽,拿下亮眼成績。「我也不知道老師們為什麼會願意這樣相信一個小孩子...」鍾安妮笑著談起這段往事。對一個指揮來說,排練過程正是最重要的機會累積經驗,聖心師長的「完全相信」,讓鍾安妮得以恣意揮灑音樂天賦,在中學時期就磨練指揮功力。就連上了大學後,鍾安妮還一度被邀請回母校指導合唱團,晉升「鍾老師」的安妮學姐不負眾望,帶領她的學妹們在縣賽拿下第一名。

 音樂殿堂前,鍾老師總是嚴厲而堅定,但鍾安妮笑說自己骨子裡其實十分調皮搗蛋,甚至因為太影響秩序,初三開始被規定不准住校,父親更幾度被時任校長的孫姆姆請到學校「聊聊」。她說:「我爸媽都是非常開明的人,對一般世俗標準的成功沒有什麼興趣,一向不大管我們,也不在乎成績,他們很多想法一致,總是聊得很開心...孫姆姆總告訴我爸媽『她是個善良的人,只是調皮而已。』」也因為一天到晚被叫去學校聊天,父親竟然就成為孫姆姆的好朋友。就算在她畢業後,彼此都還是保持聯絡,維持良好的關係。


 講起孫姆姆,鍾安妮是心服口服,「聖心上上下下唯一管得住我的,就只有孫姆姆,因為我對她服氣。她都是嘻嘻笑,用有智慧的方法講道理給我聽,從來沒有教訓過我,從來沒有。」鍾安妮想起有次愚人節,她把國父遺像換成法國明星亞蘭德倫的照片,「孫姆姆巡堂經過看見,知道一定是我搞的,她也沒講話,就叫我爬上去把它拿下來。我回一句:『又不是我弄的』,孫姆姆說:『我沒有說是妳弄的啊,只是妳比較高,所以妳去把它拿下來。』」鍾安妮回憶起這段往事忍不住哈哈大笑:「我覺得孫姆姆很賊,也很聰明!還有一次,我問她我們要怎麼樣找到自己未來的路?孫姆姆回答:『妳就走下去啊,等到妳回頭再看的時候,路已經被妳踏出來了!』這答案可能有人覺得等於沒回答,但我聽懂了!而且發自內心喜歡這種回答,孫姆姆從來不說妳要幹嘛,而是要我去走自己的路,對我來講,這是很大的智慧。」

鍾安妮與孫姆姆

最愛的母親與孫姆姆參加

鍾安妮於國家音樂廳的演出

 走自己的路,1993 年 9 月,鍾安妮赴美國伊斯曼音樂院 (Eastman School of Music) 就讀,主修合唱指揮,副修聲樂。申請研究所時,班上同學都是經過幾輪淘汰和面試才脫穎而出,唯獨鍾安妮只寄了錄影帶去就獲得錄取,也是唯一位連面試都不用就直接錄取的學生。老師看到她第一眼就說「You are a natural-born conductor.」(妳是天生的指揮),鍾安妮只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就獲得合唱指揮碩士學位。接著又以全額獎學金,繼續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攻讀管絃樂指揮博士,於1998 年 7 月獲得博士學位。


 就在這一年,鍾安妮毅然決然放棄在美的工作機會返回台灣任教,於東海大學音樂系、所,擔任專任助理教授及管絃樂團暨合唱團指揮。除東海教職外,她亦曾陸續擔任幾所大學以及其他樂團的指揮工作。返國後數百場音樂會的演出,曲目跨及多時代與風格,獲得專業人士一致讚賞。除了演出活動外,她在教學、著作,以及廣播主持上的成就,也獲得高度評價。因其卓越貢獻, 2014 年 12 月,母校明尼蘇達大學更評選她為該校中國百年紀念 (1914~2014 ) 傑出百名華裔校友之一,頒予榮譽獎項;2017 年 6 月,鍾安妮受邀指揮法國索隆尼省舉辦的年度音樂節《Les Rencontres Musicales de Chaon》,兩場演出獲全場觀眾起立致敬,喝采聲不斷。


專注在每個音符中

鍾安妮神采飛揚

 鍾安妮始終不忘自己的音樂使命,2012年4月創立《福爾摩沙愛樂管絃樂團》。當時正值父親病重,兩個月後父親便不幸離世。鍾安妮百感交集,「兒時學音樂的契機是父母給的,爸爸走了,但他留了一個最重要的朋友給我,就是音樂,它會陪伴我一生。」鍾安妮把所有的熱情奉獻給音樂和教育,總是一個人當十個人用,直到去年(2019)11月身體出現警訊,原本走路快如風的鍾安妮大病了一場,才學習放慢腳步。對她而言,生病是個禮物,像是回到生命的原點,重新檢視過去是怎麼生活的,人生觀也從此改變。

 鍾安妮始終感念孫姆姆的教誨「她是最睿智、幽默的長者,音樂素養之高更超乎想像。」每年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她必定邀請孫姆姆,姆姆也幾乎場場必到。直至今年(2020)8月,已經高齡95歲的孫姆姆依然堅持親自到國家音樂廳欣賞鍾安妮帶領樂團演出,每次見面,兩人總是緊緊相擁。或許當年女孩問:「我們要怎麼樣找到自己未來的路」時,孫姆姆沒說的是:「等妳回頭再看的時候,妳踏出來的路上,必定會有我的祝福與陪伴」。這位睿智的長者,始終在一旁溫柔而堅定地支持這個聖心女孩,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