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想畢業

作者:第四屆校友 陳錦安

春天到了,近學校畢業的季節,驪歌響起,是求學過程中一個階段的結束,卻也是人生另一頁的開始,是離別的情緒,卻也帶有探險嶄新人生的興奮!畢業,必須是完成式嗎?

有一群資深學生,根本不想要畢業……。是課程內容太吸引人?老師的魅力不可擋?還是,經過人生磨練再度回到課堂重新共修學問的快樂?……都是吧!就是沒有人想畢業且讓我來和大家分享這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話說11年前,2011 62日,聖心第四屆的同學們,在一次「菜點得好、餐點做得好、大家吃得好」的三好聚餐後,大夥兒提議,且得到第三屆學姊們的踴躍支持,說服了我們高中的國文老師--左松超教授,展開了至今仍持續進行,一個極其不可思議的國學課程之旅。而促成這項壯舉的是成功男人背後的那雙手--王淑玫老師,衷心感謝王老師的盡力促成。

右:左松超老師

左:王淑玫老師

左松超老師

三好聚會

在左老師堅持不收學費的心意下,我們訂下了師生的約定:

1. 班費支應場地以及師生聚餐。

2. 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問,老師不可以向學生提問。

3. 學生沒有作業,老師會在每堂課後發送補充講義。

好個不平條約啊,是不是符合現代翻轉教育的精神呢?!


第一堂課 《詩經開講 201111 3

左老師以 “詩無定詁” 鼓勵我們這群邁入耳順之年的學生們,讀詩要客觀,切勿偏執,並贈詩三首;

其一

觀音疊翠水瀅洄,八里龍形志意開。素領垂髫俱耳順,先生今日又登台。

其二

花間蹲踞意難猜,贏得同儕笑面開。歲月流金無計住,匡山猶有讀書台。

其三

牆頭馬去粉獅來,大話炎炎信口開。此夕程門同席飲,翩翩海燕落瀛台


一轉眼,時光來到2013年,七十二講的《詩經告一段落,這時,沒有人想畢業。同年3月,《詩經第二班正式成立,加入了多位慕左老師名而來的社會菁英,陣容更為龐大,交流也更加深刻。

第二堂課 閱讀《紅樓夢》 2013221

與其說是閱讀,倒不如說是老師為我們解讀。左老師從甲戌本《石頭記揭示了紅樓夢的主旨: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我們認識了紅樓夢是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的結合體,書中的飲食、服裝、醫學知識、建築……等,盡是文化的寶藏。曹雪芹寫人生榮華富貴皆短暫如浮雲, 這也是紅樓夢的主要精神。由七十回中的《桃花詩知曉在中國文學中,將柳絮與桃花象徵女性肢命運,意味著春光將去,人生的命運漂浮無定,美好的,終將消失…..人世無可挽轉的枯榮無常啊!



好的文學應是真實的人生寫照,譜下人生命運無法掌握的變幻起伏。透過老師的解讀,我們進入作者的世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2015430日,左老師在九十八講後,完成了一百二十回的紅樓閱讀,此刻這群老學生不僅對《紅樓夢有更多的欣賞與理解外,對傳統及文化,對文學與人生有更深的體悟與珍惜。有幾位同學找老師拍了結業照,但,依然沒有人想畢業!

後右一作者陳錦安學姊

第三堂課《老子》 201557

道可道,非常道。無形而真實的存在,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源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唯有不爭,才沒有怨尤。老子認為天地無私,順應自然規律,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這就是天之道。老子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紛亂皆起因於人類的比較,相爭,只有不斷的幫助別人,己所欲施與人,幫助別人越多,自己越富有。


八十一章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老子的中心思想,無為不爭,守柔居後之意。


人生六十餘寒暑的旅程,在老師的詮釋下,心神更加沉澱,懂得清醒地認識自己,保持內心的清虛寧靜,不迷惑於外物,是何等可貴的修為。無為、不爭也格外讓人覺得讚嘆。這時,沒有人想畢業!

第四堂課《莊子》2016年5月4日

老師以劉禹錫() 長恨言語淺, 不如人意深。」之詩句,展開了這一堂莊子的《寓言篇。圓 · 沒有起點,沒有終點,因為無終無始,因此也無絕對的對立。渾圓,有個不變的核心,渾圓之言,最符合莊子一書的表達方式。


《逍遙遊是莊子之志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遙者明至人之心也,當人不受物質條件的控制羈絆時,便能達到心靈的絕對自由。不要受成見侷限,也無須羨慕別人,才能逍遙自由。


莊子以「無待是為逍遙。在世俗中,人人追求「有用」。而莊子則認為順著其用途去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唯有超越是非俗務來認知萬物,才能消除對立,進而逍遙於無限的境界。


左老師引用Phil Bosmans費爾博斯曼神父在《老天…?不可思議》書中的一句話「當四周一片沉寂,沉寂到一個地步,你聽到水聲,從井的深處發出聲響。」來呼應莊子的修身境界,視乎冥冥!聽乎無聲….要聽自於心,聽自於氣,更引申了魯迅的《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藉此呼籲政府要聽到老百姓的心聲。


打開筆記本,還真是寫的密密麻麻,不禁反覆思索,人生果真有至樂?

什麼是人生的快樂?怎麼樣才算是得到快樂?活得快樂,也要活得健康。養生必先養神,集思凝神不耗氣,齋以靜心,排除雜念,精神專一,心靜就是最高境界囉!

左老師一百一十九講《莊子2019926日畫下休止符。沒有人想畢業!

第五堂課 《史記》 2019103日開講。

左老師自己編輯了《本紀選讀》,《世家選讀》,《列傳選讀》等講義,老師也自製PPT在課堂上運用自如。

《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範,也是歷史上第一本紀傳體史書。紀傳體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反映歷史內容的一種體例,同時,也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太史公司馬遷表達了撰寫史紀的目的,是為了完成父親臨終前的囑託,透過對歷史人物的描繪及評價,抒發一己心中的抑鬱不平,表白他以古人身處逆境,仍發憤著書的事蹟自勵,終於在遭受宮刑後,忍辱負重,完成了《史紀這部巨著。


左老師以唐詩人司空圖的《狂題十八首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膽徒傾致鑠金.不是史遷書與說,誰知孤負李陵心……


作為《本紀的開場。一篇篇精彩非常的故事,有時讚嘆,有時憤怒,情緒總隨著太史公的描述起舞。


雖然疫情的干擾下,課程不得不暫停,這並沒有澆熄大家對這堂課的熱愛。疫情稍緩,我們又回到教室,讀完本紀、讀完世家、繼續往列傳前進。


除了上課之外,我們也安排聚餐、慶生過節、郊遊、旅行,我的教室也成了校友們回台相聚時,快樂溫馨的場所。


在我們安排的一趟「絲路之遊」後,有了學弟的加入;又因為參加學校舉辦的靈修課程後,有學妹加入;託科技之福,讓遠在香港的同學也加入了。隨時歡迎聖心人加入我們喔!

課後合影

遊山玩水

祝福老師賢伉儷健康平安

超過10年的這堂國學課,繼續著。真的,沒有人想畢業

後記:

1. 很珍惜我們這一群資深聖心人,以喜樂的行動,回應了修女們的期勉--終身學習。

2. 十一年來,參與學習的聖心人有:

左松超老師。王淑玫老師。

第三屆: 方台華 楊君玲 蘇美雪

第四屆: 余佩玲 范真琴 林黎卿 姜一鳴 段克美 徐懿清 陳正康 陳慧穎 陳錦安 黃慰萱

闕玲瓏

第十四屆: 林碧菁 第十五屆: 汪意惠

聖心友人: 田醒民 何從策 李嘉宏 周淑華 吳文琪 吳瑞香 林麗珠 梁友君 許書業 許玲慧 張園笙

陳承康 湯宇平 黃秋榮 鄭明美 劉錦賢 儀宛平 歐思鼎神父 徐培芳修女

(以上依照姓氏筆畫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