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校友曾寶儀:

我在聖心的閱讀經驗


我在聖心讀了六年書,住了六年校,應該可以說這六年某程度上形塑了我一些很重要的人格特質,而有些教導,是悠長而又潛移默化的。其中一項對我來說可成為一輩子的禮物的,可能就是對閱讀的興趣了吧。但這故事有點長,嚴格來講,橫跨了我的聖心生涯。

小學畢業前,我瘋狂地喜歡上倪匡的小說,那時月考學科滿分的獎賞便是一本小說,我的目標是集滿他的遠景系列共44本,每一本不管說的是外星文明極地探險異國風情,都深深讓我著迷,完全打開了我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力。初一時正是我對這份熱情最熾盛的時候,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每週都要寫一篇週記,好幾個禮拜,我把對這些故事滿滿的愛當成週記內容想跟老師分享,沒想到某個禮拜,老師在評語上寫著:妳在倪匡小說裡逃避自己,放下吧!Wow! 這對當時認為老師是天的幼稚的我來說,好像被一枚閃電打到一樣震驚(妳看隔了這麼多年我都還記得這個評語就知道了)。我心裡雖然有疑惑,但是這沒有削減我想集滿系列的目標,只是這份熱情轉為地下,我依然是那個老師心中的好學生。

上了初三,雖然有著高中聯考的壓力,我們班的國文老師在沈重的進度下,還是想要鼓勵我們保有閱讀課外書的樂趣,她邀請我們在每週一次的分享課上讓我們自己選擇介紹喜歡的課外讀物給同學。轉為倪匡地下粉絲的我,鼓起勇氣問老師,我可以介紹倪匡小說嗎?老師說可以啊!於是我挑了一本這44本裡唯一沒有外星人的“尋夢”,用了快一堂課的時間,連說帶演地把那本小說從頭講到尾。我記得,沒有一個人睡著,我記得,我沒有落掉任何一個情節,我記得,講完後老師跟我說:「真好看的一本小說,真好!」那堂課像是救贖一樣,讓我的喜愛又浮上檯面,我確定我沒有錯,而且,我還挺會講故事的呢!

高一時,班上開始流行言請小說(是是是,長大了對這個世界有另一種好奇了),我們那群住校生傳閱啊!討論啊!彷彿是一場地下嘉年華。這種騷動怎麼逃得過老師的法眼?沒過多久,抄家滅門,書被沒收,有份傳閱的都被記了過。啊!這是我在聖心被記的第一個過啊!那時心情有點複雜,一方面覺得真是人生中的污點,另一方面又覺得是與同儕共進退的勳章,當然,還有言情小說不是好東西這樣的印象,哈!

高二,突然愛上金庸,金庸的小說真的是要人命,那一看都是停不下來的,中了邪一樣的我竟然膽子大到,在國文課偷偷拿出來看,一開始還能學周伯通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地左眼看老師右眼看小說,忘記是哪個部份看到忘情兩隻眼聚焦了,老師就發現了。上課中,老師不便馬上處理,把書沒收,叫我去教室後面罰站。我像是慷慨就義的勇士一樣往後走,看到了這麼多年來讓我難忘的風景。我不高,一直不高,基本上沒有機會坐到後排,那一天,我在教室地最後看著在上課的大家,心想,原來是這樣的畫面原來大家的後腦勺長這樣,往窗外望去,原來,上課時的淡水河這麼安靜這麼美。那時的我好像能想像在海上漂流的郭靖,在絕情谷底16年的小龍女,在光明頂大戰各大門派的張無忌,可能會是怎麼樣的心情。事後,可能因為是國文老師,可能因為是金庸,加上我誠懇認錯,並沒有釀成像高一一樣的事故。

寫成這樣不是要讓大家仿效,上課不專心真的是很不對的!(老師我這樣寫應該不會被封殺吧?)但閱讀真的是我一輩子的禮物,它讓我即使離開學校也能繼續學習,小說讓我學會將心比心,工具書讓我擴張視野,我的世界變得比我自己一個人能活出來的更大,真的很美好。

在老師邀請我寫一篇跟聖心有關的文章時,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回憶與畫面傾湧而出,那些當時覺得受傷的現在看來其實也是一種學習。閱讀可能是一種逃避,畢竟,人生有時真的不太容易啊!但閱讀也是欣賞學習與分享,作者分享他的世界給我們,我們也學著分享我們的世界給他人,沒有錯誤的閱讀,但要有能力分辨哪些讀物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養分,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同的學習,真正留下的那些,形塑了每一刻的我們!

另一個角度來說,我也很慶幸這些當時覺得開心或不開心的事發生在聖心,我並沒有因為做了這些古靈精怪的事而被歸類為怪胎或是壞學生,充其量就是有點難搞,於是我得以保有自己,並在這些過程中甚至事後得到反省的能力,慢慢成長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妳們都很美,妳們都很好。

祝福妳們也能繼續成為獨一無二的充滿愛的自己,不管妳在哪裡!


~後記~

曾寶儀—聖心女中國中部、高中部第26屆、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畢業。學生時代,聰穎通達、開朗積極且熱心服務。

在台灣、香港、中國從事藝文及演藝工作,頗負盛名,其中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有:超級星期天、亞洲星光大道3、百萬小學堂、麻辣婆媳、公視藝文大道……等。

其專訪〈大膽築夢最幸福〉收錄於《即使只為了一個孩子的幸福》(樂果文化,2010)專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