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心中小學學生大型會議擔綱主持、分享角色

玩出自我領導力 展現未來教育可能性

高二孝王婕蓁同學分享領導力筆記本

國二孝陳宥里徐羿安叮嚀大人張貼出

自己的個人使命宣言


你能想像在大型會議中,面對董事長、各校校長、主任等眾多與會來賓,由小學生、高國中生擔綱主持、分享等角色的情景嗎?在聖心女中23至24日主辦的2018全國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討會議中,聖心中小學95位小學生、國高中生從接待、主持、分享、小組研討、美術設計、攝影、校園導覽都譲學生領導人自己來。小小年紀在近百位來自全台大人的聚會場合從容應對與發表,展現全校推行美國柯維博士的「自我領導力」教育成果,讓「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是領導人」成為可能,翻轉教育,展現未來教育的可能性。

常把自己比擬成斜槓青年的分享組高三學生林湘芸,這次以「當七習慣遇上科展」為主題,向與會來賓分享,她表示,當自己事情很多很雜,同時要兼顧學校課業,又報名參加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營甄選,又是辯論社社長,要帶領辯論社社員南征北討全台跑透透跟他校辯論好手打辯論,也在學校生物老師劉錫軒老師指導下採集標本,研究蜘蛛,今年以「臺灣產擬蠍目之分類研究」榮獲中華民國第58屆中小學科展「動物與醫學」科探究精神獎。這樣多工的忙碌生活,多虧了平日受到自我領導力的訓練,從中找到了高效能的方法。

研討組的主持人之一高二蘇芃羽表示,當初想報名參加這個活動主要是想訓練報告能力以及溝通口才,更重要的是測試自己有沒有勇氣與同溫層外的人溝通、發表意見。與蘇芃羽搭檔的高二王婕蓁說今年是自己學七個習慣的第五年,國一時是學校第一年開始推行七個習慣。學校從一開始一點一點的在推行,到現在高一國一學妹都有必修的七個習慣課,七個習慣早已徹底融入我們的生活了。在這次準備過程中,簡報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改,但也從中強化了我們對七個習慣的專業知識。要在來自各校的貴賓前報告如果說不緊張是假的,但這次莫名的到了前一天才開始緊張,而不是整個準備過程都在緊張,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早已對七個習慣非常熟悉,所以才沒有帶給我們太多緊張感吧!

年僅14歲的國二徐羿安和陳宥里說,她們是四組主持人中的一組,在她們這一組裡,她們被分配到了分享什麼是個人成功及公眾成功,並要教董事長、校長、主任這些大人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完成個人的目標及個人使命宣言,在會議中邀請分享並叮嚀大人們要將自己的使命宣言張貼在各處,每天看著謹記在心。

聖心女中校長魏雪玲表示,從2014年聖心女中及聖心小學全校引進美國柯維博士的「自我領導力」教育,用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找到內在動機,在瞬息萬變的不確定時代找到不變的高效能原則。體現聖心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育觀,也回應會議中嚴長壽總裁的專題演講「未來教育應有的元素」,教育不能只看分數,要能改變自己,對社區、社會帶來好的影響,要有培養全世界未來人才的宏觀格局,翻轉教育,為世界的共好與和平而努力。

高三忠林湘芸分享當七習慣遇上科展...

訓練有素的接待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