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回與復興

作者:林彥光

「耶和華啊!求祢在這些年間復興,在這些年間彰顯,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懷。」(哈巴谷書3:2 新譯本)

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約70年。於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了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預言,就激動了王的心,鼓勵以色列人歸回耶路撒冷。當時跟隨所羅巴伯回去的約有4萬人。之後,以斯拉和尼希米先後也帶領了一些人回去。他們歸回後,最注重的工作就是重建聖殿和城牆。雖然經過許多阻礙及外來的攻擊,聖殿終於516BC完工。歸回的以色列人,終於能夠歡歡喜喜地在聖殿中守節、獻祭、敬拜!流離失所,分散異鄉的猶太人又可以回到聖地,在耶和華的名下一起聚集。然而話說回來,這次猶太人的歸回,好像跟他們的祖先出埃及的情況很不一樣。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他們都在做奴隸,受凌辱逼迫,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要不要出埃及,其實沒有第二個選擇。然而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其情況似乎大不相同,他們已經融入於外邦人的社會裡,許多方面似乎已經被同化,在一個「新常態」裡隨遇而安,有新的生活方式,對事物有新的優先次序。所以,並不是所有被擄的猶太人,都願意放棄「新常態」的生活,再歸回到耶路撒冷。當以斯拉返國清點名單時,竟然沒有利未人在那裡(以斯拉記8:15),以此例,我們可想而知。

我們過去兩年被瘟疫所擄,過居家避疫生活,與猶太人被擄的情況似乎也有點相似。疫情剛開始時,我們對病毒的侵襲提心吊膽。看到許多人喪失生命,我們傷心沮喪。我們天天「被擄」在家。上班族在家裡視訊上班,學生在家裡網路上課。因為一天到晚在拘束的小空間裡生活作息,心裡煩躁。後來疫苗很快發展出來,打了疫苗後就心安了很多。雖然大家還是生活在疫情的陰影籠罩之下,然而在這過程中,大家對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很強。我們都學會了怎樣參加直播敬拜,視訊聚會,網路購物。真的秀才不出門,不但能知天下事,還能享受佳肴美食。經過了這兩年很不同的生活方式,大家的技能都進步了,處理事情的方式也改變了。這就是疫情中所發展出來的「新常態」。

雖然「新常態」有許多好處;可是它使人更傾向個人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淡薄。它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習慣以及對事物優先次序的選擇。不僅如此,我們的價值觀或許也會因環境的影響而起了變化。讓我們自問:我是不是已經很適應這新常態,不願意再回歸疫情前的教會生活模式?在疫情開始鬆綁,新常態卻依舊存在時,不知大家對神以及對人的定位在何處?主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也相倣,就是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7-39)。我們要如何在新常態裡履行主給我們的教訓?在這轉變的時刻,或許我們對事情的優先次序有變更,可是敬畏神一定要排在第一位。聖經上說:「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言22:4)。願我們存愛神、敬畏神的心,一起為教會的復興來努力。

(2/2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