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瞭解再反應

作者:林彥光

「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雅各書1:19下)

我們眼裡所看到的事,未必是和我們心裡所想的一樣。古時候有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他有兩個妻子,一個叫哈拿(就是撒母耳的母親),一個叫毘尼拿。當時毘尼拿有兒女,哈拿卻沒有兒女。雖然以利加拿愛哈拿,可是她不能懷孕,於是常被毘尼拿刺激,使她哭泣,心裡愁悶。當他們上到示羅在殿裡獻祭時,悲傷愁悶的哈拿在心中默禱,只動嘴唇卻不出聲。祭司以利定睛看哈拿那副樣子, 就不分青紅皂白,以為她是喝醉了,於是責備她說:「妳要醉到幾時呢?妳不應該喝酒!」(撒母耳記上1:14)。設想你是哈拿的話,你的感覺會如何?可以想像一定很委屈又生氣!很可惜,這是人的通病,還沒清楚瞭解情況,就已經很主觀地論斷;而且理直氣壯,聲勢逼人,連神職人員祭司都不例外。

我們很難從人的外表、行為或言語立刻判斷他的心思、感覺或動機。所以凡事不宜太快下結論,免得陷於論斷,甚至冤枉人家。譬如當我們注意到,某弟兄有一段時間沒來教會時,我們也許直覺的下結論,以為他是「冷心倒退」;卻沒想到他生病了,或必須照顧家人。當我們覺得異常時,我們應當先找機會溝通關心,進一步了解;絕對不可憑直覺定人家的罪。因為假如結果不是你所想像的話,弄得很傷感情,關係也因此破壞了!

不但如此,我們人普遍來說,聽人家講話的能力也不太高明。溝通的習慣通常是太專心表達自己,堅持己見;卻忽略了人家在講什麼。結果從「雞同鴨講」升溫到雞同鴨吵架!如果我們能花點功夫注意人家在想什麼,說什麼,為什麼這麼想,大家就會比較心平氣和,相信也可以消除許多人際關係上,無謂的緊張。今日的經句說:「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意思是說,在我們反應以前,要先好好的聽,了解人家在說什麼,然後以同理心去回應。這樣才能減輕衝突,也不必動怒。

動怒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是極大的致命傷。它好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也好像甩到地上的瓷碟,無法修補。聖經告訴我們:「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各書1:20)。箴言裡也有一句話,我們可以用來勉勵自己:「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言16:32)。讓我們用心學習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凡事先瞭解再反應。使我們與人的關係更美好,日子過得更愉快。

(1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