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同理再傳福音

作者:林彥光

「向輭弱的人,我就作輭弱的人,為要得輭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歌林多前書9:22)

使徒保羅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歌林多前書9:23)。相信許多人也有同樣的心志;不過因為平日交往的朋友大多數是基督徒,所以長期下來培養出特別的「經典語言」。講起話來好像相當「專業化」。說到「專業」,曾經多次去聽有名學者的演講,講員講得頭頭是道,專業同行也聽得津津有味;可是其他一群人卻像牛在聽彈琴,聽得一頭霧水。這也是對我們傳福音很好的提醒。我們首先必須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以及他們心靈的需要,然後再用他們能夠明白的語言溝通。

我們以同理心和未信者溝通,並不是要與世俗妥協,而是要有效率地傳福音。如保羅所說:「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所以,首先我們要認同他們,站在他們的位置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想到早期外國宣教師到臺灣宣教,第一件事是「入境隨俗」,認真學習當地的語言及生活習慣,與本地未得之民認同。相對之下,我們基督徒豈可對骨肉之親自己「分別為聖」?我們應當先和未信者做朋友,了解他們的需要,然後再將主耶穌介紹給他們。看時機成熟時,再邀請他們一起來接受救恩及享受在基督裡的豐盛生命。我們絕不可存信仰的優越感,開門見山就批評人家的信仰。如此做,恐怕會傷了人家的自尊心或惹人惱羞成怒,結果斷絕了溝通,失去領人歸主的機會。辯論有輸贏,卻不能藉此得人心;謙虛的言語及個人的見證才是最有力的宣教工具。

除此之外,在真理的教導上,也要有同理心,按照慕道友的信仰階段及對真理的了解程度去分享。信徒在教會中聽了很多寶貴的信息,可以幇助已經做門徒的,活出合主心意的生命;可是對於未信者或慕道友,這些道理很難明白且無意義。我們要學習保羅,向甚麼樣的人傳福音,就先做甚麼樣的人,設身處地,想想假如我是他,我渴望的是什麼?我能明白接受的是什麼?譬如說,假如我們一下子向未信者說:「來呀!耶穌叫我們一起來進窄門,走小路」,他們一定莫名其妙,結果不得「其門」而入。或者,假如我們對未信者說:「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他們可能嚇得敬而遠之。我們應該先從粗淺的道理開始,跟他們分享主耶穌的愛,傳講永生的道理。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分享:「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1);當他們擔心憂慮,沒有安全感時,我們分享:「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6)。

求主賜給我們諸般的智慧去傳揚福音,以同理心分享真理和人生經驗,並以自己的生命為主做見證。

(2/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