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说过口业这个这个词,就是由语言所造成的业力,比如你开车早路上,突然有人闯红灯,你出口就骂:找死啊。不要命了。
你觉得没有什么,因为他的确无视交通规则,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再比如,你在单位里看到有个同事被老板批评扣奖金了,你就背地里和其他同事议论他:活该,像这种滥竽充数的家伙被开除才好!
也许那个同事在单位里的确不够努力,所以你认为你说的是事实,并不为过。
可真正的事实是什么呢?
那个闯红灯的行人,前一晚失眠了,所以白天精神不好,在你紧急刹车的时候,他已经遭到惊吓,身体惊出一身冷汗了。手里的包包都掉落下来,手机也摔落在地,屏幕都碎了。
尽管你不骂他,他已经承受到他犯错的果报。
而那个被批评被扣奖金的同事,他也完全承受了自己不努力的后果。
他们都在自己的因果轨道里,不偏不倚的。
可是,一旦你在旁边说这些话,看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你在造一个新的口业,在为自己种下新的种子。叫做挖苦讽刺,落井下石。
等过段时间,也许就几天,你就发现你遇到挫折。
而且当你遇到挫折,想要有人理解和扶持一把的时候,你发现竟然身边空无一人,甚至有人冷眼相看。
这是你种下的那颗种子开花了。
在亲子关系里,口业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透过心理咨询,和自己的实践生活经验,发现以下几种语言,就是在种下口业。
1. 你总是……永远……从来……天天……
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也许这是他第三次没有完成。你张口就来:你怎么总是不完成作业?你怎么天天都这样?
孩子的确有做得不够好,不够坚持的时候。
但是,如果你用总是,永远,天天,从来,来试图提醒和监督他,这不仅对他没有用,还会给你自己种下不利的种子。
这颗种子是否定,是怀疑。
在我的咨询里,但凡是父母执着于治理孩子某个行为的,我不用问,就知道他经常说这几个词:你怎么每天不能按时起床?你的房间怎么天天跟个狗窝似的?你怎么永远都说话不算话?
父母在我面前还振振有词:孩子的确是这样啊,就是屡教不改啊?
我就问他们两个问题:
1. 你这样说他们以后,他们改了吗?
2. 你自己有没有某件事,是总想做,但怎么也做不到的?
他们就不好意思地笑笑。首先是,当父母对孩子说天天,永远……孩子能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我们知道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当父母揪着孩子某个行为、“盖棺定论”的时候,意味着,父母对自己某个行为也是不满和无奈的。
所以我就对一个妈妈说:如果你想要你的客户信任你,想要老板委以重任。你得改掉这个口业。
不然的话,只要你某件事没有做到,你潜意识里那个”天天,永远,从来“,很可能投射到了你的客户,或者老板意识里,影响他们对你的客观判断,对你的容错率变得越来越低。
有个妈妈说:“真是这样!自从孩子上小学后的两年,我每天盯着孩子作业,动不动把孩子骂一顿。说他屡教不改。我发现自己这两年事业真是越来越不顺。”
有一次他给客户送合同,明明公章油墨挺多,可是客户却鸡蛋挑骨头说:你怎么每次都舍不得油墨呢!用得着这么节约吗? 他听了一头雾水,觉得很委屈。多么细思极恐啊。
2. 你如果总这样的话,你就会……
我们大部分人都经受过焦虑的痛苦,如果去追溯焦虑的原因,有的会说是思维方式,有的会说是遗传,有的是说气质类型不同等等。 其实更“究竟”的说法,还是因果。
焦虑来自什么呢?来自一个对未知的恐惧,比如你今天喝了咖啡入睡比较慢,你立即担心明天是不是有黑眼圈,会不会在单位里打瞌睡,被老板发现,批评你扣你奖金……
本来只是咖啡让你有点兴奋,但是一想到明天种种可能性。你就发展成失眠了。
这是怎么来的?
你回顾一下,你有没有常常对孩子说这些话? 比如当他今天回来没有先写作业,而是玩了玩具,或者看了电视。
你就对他说:你还在这里浪费时间,今天的作业又要做到半夜了。 你看到孩子上床晚,你就说:你睡这么晚,明天又得迟到了! 当孩子考试测验不理想,你就说:你这样的成绩,以后是肯定考不上高中的,更别提一个好的大学了,以后怎么找得到工作啊!
或许你觉得你说得都对啊,很有道理,你管这个叫做敲警钟嘛。 可是从能量上来说,你实际上做的,就是在传递焦虑和恐惧。
孩子只要小小犯错,拖延,成绩下降,你就立即给他预设了一个灾难性的未来。
他的潜意识就产生了大量的焦虑。有很多孩子之所以强迫性眨眼,洗手,失眠,多动,都是因为有太多焦虑让他无法平静和专注。
这是你造的口业
。
这个口业到你的生活里,会有什么副作用?
首先,有个灾难性的画面会困扰你:如果我的孩子一事无成,我该怎么办?孩子今天学习不好,未来失业啃老,我该怎么面对亲戚朋友?
其次,你也很容易遇到,或者吸引到焦虑的人,他们会提醒你,经济如何不景气,社会如何不安全,等等。搞得你惶恐不安。这正是你经常在孩子面前说的话的翻版。
所谓你给出去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此,如果你想要阻断这个口业的循环,可以这么说话。
1. 就事论事,“话在当下”
我说过一句话:假如孩子骗我100次,我依旧当他只在当下骗我一次。然后去探索他欺骗背后的正向动机。
只要他说出来,并承诺以后改正偏差的行为,我就依旧相信他。并且不再翻旧帐。
比如孩子三次没有做作业,我也只是说:哦,今天没有做作业,是被什么事耽误了吗?或者遇到困难了。
我始终关心他的状态,他的动机,其次才跟他来面对他的事件。这样我们两人都会很轻松。这也是在种下专注于当下,和放松的种子。
2. 你看你做到了这件事,以后你肯定能……
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满脑子都是灾难性的想法,代表他的父母给他种了很多坏种子,比如你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就要捡垃圾。
一旦孩子带着大量焦虑去学习,他就很难专注和放松。
因此,我们要改,重新播种新的种子。
比如,孩子原本每天被老师投诉调皮捣蛋,偶尔有一天你没有接到老师电话。
你回到家就对他说:今天老师说你在学校很好哎,完全没有扰乱秩序,再这样下去,那你就是你们班的标兵哦,遵纪守规的标兵。
如果孩子平时做作业比较慢,偶尔一次提前了半小时,你会说:我好惊讶,你今天提前了半小时就做完了,我想知道你怎么做到的,如果你明天也这样,你很可能从小火车发展成高铁的速度啦!
其实客观来看,孩子变化并没有很大,但是由于你从问题取向型父母,转变为资源取向了,你总能从煤炭里发现钻石,并且内外一致地去欣赏,并且关联到他的美好未来。
这颗种子,就能完美地给孩子赋能。
而且,你别小看这颗种子,当你不断地这样在孩子身上做,你发现你的思维习惯就改变了,你变得乐观豁达,而且慢慢地,你也会吸引到同样豁达乐观的同事,朋友。
表层逻辑是你影响了环境,而深层因是你种下了积极乐观,给人希望和生机的好种子呀。
如果你能听话照做,能按照我说的去改口,重新播种正向的种子,那么未来当你谈论养育话题的时候,你会云淡风轻地说:我的孩子好着呢。
因为你有好种子“给你撑腰”,即使遇到别人眼里再大的烦心事,对你来说,那不过都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