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岩 | 开启互联网自学模式
身体张力1:运动链
身体张力2:初见
身体张力3:摩擦力和接触力
身体张力4:整合
身体张力5:案例分析Dave graham
身体张力6:其他人的定义
01
运动链
为了更好的全面理解身体张力,我们先谈谈运动链。
运动链的概念对攀岩来说很重要,但在岩友中并不经常讨论。简单来说,有两种类型的运动链:开放链和闭合链。
开动链运动是指,运动时运动链的末端,或身体某部分(即手或脚),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移动。例如,挥舞手(投球)或坐着的膝盖伸展。闭合链运动是指在运动中,身体或链的远端与外力有接触,并且是相当大的阻力,其会限制身体末端自由运动。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手抓点或脚踩点的时候。
在闭合链运动中,一个关节的运动将需要其他关节(们)的运动。当我们用膝盖站在脚点上(我理解是向下折膝的意思?)并臀部弯曲时,即使在脚踝处进行很小的移动也会导致膝盖、臀部或两者同时移动。还应考虑将膝盖向下旋转,例如向下折膝动作,这个动作实际上是从髋关节开始。脚踝和膝盖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臀部移动。
在攀爬中,正确使用整个运动链条才能使运动高效而有效,如同在其他运动中一样。例如,在网球发球中,整个动力链的工作负责发球中产生的力量。腿和躯干占54%,肩膀占21%,肘占15%,腕部占10%。如果发球的时间点不正确,或者某一部分的运动不完整、不充分,那么整体所产生的力量会变弱,并且可能导致受伤的危险。例如在棒球的投球动作中,如果能很好的协调发力投球,其投掷臂的最终速度要比仅靠手臂能达到的速度大。
因此,是整个运动链的作用决定了链末端的速度和力量。在攀爬中,我们并不是特别关注手臂的速度,但是整个运动链对特定动作的完成却很有意义。
攀岩的目标是在三维空间中移动重心或找到重心合适的位置,使得够到下一个新的脚点或手点。
尽管攀岩的动作繁多,但有效利用运动链才能产生最有效、最精确的移动重心。如果运动链或身体各部分之间有断开,或使用不正确,则移动效率将很低或失败。“断开”或“使用不正确”这种概念看起来很奇怪,但这实际上经常发生。
在岩场或岩馆观察,会看到有些岩友手点抓的很好或脚点踩的很稳,但是他们的上身和下身似乎没有连接起来。即使你无法解释原因,但可以肯定,你看到他的运动链断开了,特别是在臀部和躯干。观看本月的几次ABS青年比赛之后会发现,表现最好的人与其余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他们对运动链的运用,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他们对运动链的使用。
在任何的攀岩动作中,我们都可以识别出一个或多个运动链,并分析其使用效率。在移动过程中,如果有两个或三个与岩壁的接触点都是闭合链运动。其他动作(例如四点接触墙面的dyno)实际上是闭合动作和开环动作,它们开始闭合,然后在手脚松开时变为打开,然后在重新建立新的手脚时再次闭合。
攀爬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运动链将上、下身连接起来。在某些情况下,闭合链会将两只手连接在一条链上,例如在对抗的反肩动作(gaston)或两边的侧拉点,但最常见的情况是闭合链在身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最后,像其他活动一样,近端到远端运动模式似乎很有效。从本质上讲,这意味着运动开始于下半身,运动穿过臀部和躯干,并终止于手,也就是抓住新的手点。
划重点
攀爬主要利用闭合链运动,运动的目的是适当利用运动链在空间中移动重心,以有利于手或脚的前进。正确的利用包括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的相对力量、运动的速度、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以及身体各部位适当的移动范围。
02
初见
身体张力很难定义,我想先说说三个基本的概念:
(1)所有攀爬动作的基本目的是在空间中移动或寻找合适的重心位置,使得可以出手去/脚抓住下一个岩点。
从重心的角度来定义动作是很重要的。我们很有可能说攀岩中动作的目的是移动手或脚去下一个岩点,但其实是重心的移动才使得出手有可能。如果重心在不合适的位置,或者通过不正确的路径移动重心,你的手或脚将无法够到目标岩点,或者在够到点后无法抓稳/踩稳岩点。因此,如果说一个好的身体张力的定义是将描述张力将如何试图影响重心,也就显得合理了。
(2)身体张力总是发生在闭合链运动中。
如同前面提到的,闭合链运动中,一个关节的运动将需要其他关节(们)的同时运动。这也就意味着肌肉间的协调将比单个肌肉的力量更重要。并且所有运动链都是很重要的,运动链中的任何部分的运动都将带来运动链中其他部分的回应(运动)。这一点在非自主的动作中特别重要。(我:例如非自主的脱脚。)
(3)为何我们的动作会失败。
在有些动作中,手点或脚点滑落,但是我认为这不如另一种脱落更常见。我多年一直通过视频研究攀岩者脱落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我一帧一帧分析是为了找到脱落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在这之前是什么,和在移动中重心和四肢的关系。在非自主脱落中,经常看到臀关节的移动在手或脚到达下个岩点之前或紧接着。根据攀爬者身体对于岩壁的位置,经常是非自主地弯曲或外展。
03
摩擦力和接触力
正如前面提到的,对攀岩运动的任何方面(包括身体张力)的良好定义都需要能够描述攀岩者正在尝试对重心进行的操作。因为爬升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在空间中定位(给重心找到合适的位置)或移动中。
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动作对重心的影响,就不能说我们真正理解我们正在研究的动作。关于身体张力,我想强调四类基本动作。
1)移动手点的过程中,保持或移动重心在支撑面内向内和/或升高。
2)移动手点的过程中/后,控制重心的向外运动。
3)移动脚点的过程中,保持或移动重心在支撑面内向内和/或升高。
4)随着身体向重力线的方向变化时,保持或移动重心在支撑面内向内和/或升高。例如,躯干的旋转。
当我说“向内”时,是指重心与岩壁的相对水平距离。同样,“升高”是指重心相对于支撑基座的相对垂直高度。
如果您注意到这四类动作中的某些动作与先前帖子的注释中描述的方面相似,那么您是对的。此外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注意到,攀爬中,我们不常常觉得完成这四类动作需要身体张力,你也是对的。
研究过许多的动作,对于完成重心的移动,我不认为任何身体张力的姿势或动作是唯一的办法。身体张力似乎和其他动作起了同样的作用;但是不同的是,我们如何体会移动时身体的感觉,以及体会张力动作中起作用的的其他变量。
为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需要先聊聊向手点和脚点的施力。
01
将我们固定在岩点上的力量
在每个岩点上都有接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这些力的名称是和我们向手点和脚点施力的对应力。在直壁上的平坦的手点(如下图所示),接触力会对抗攀岩者为了抓住点在垂直方向的施力,而摩擦力会对抗为了抓住点在水平方向的施力。
显然,我们不只在直壁上攀爬。同样也需要考虑岩壁的角度和点的形状。如果把上面的点装在屋檐,并将其作为一个侧拉,不同的作用力就如下图。
现在接触力是水平的,摩擦力是垂直的。这点很重要,因为点的形状和位置决定这两个力哪个是将我们稳住在岩点上的主要作用力。
在第一个图中,手点的表面是垂直于重力线。这几乎是攀岩中最理想的情况,因为我们可以将我们的重心挂在点上,并且我们向手点的施力明显的小于身体的重量,因为每个岩点只分担一部分的体重。另外一个方面,一个不与重力垂直的手点,此时想把身体稳住,摩擦力就将起更重要的作用。
最坏的情况,就是第二张图,只有摩擦力和重力向对抗。那我们该如何制造足够的摩擦力使我们能待在岩壁上呢?
02
重心对接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不仅仅是岩点相对于重力线的位置决定作用在手点和脚点之间平衡力;重心相对于点的开口方向也很重要。
例如,在第一个图中,假设这个点的位置超过攀岩者的头,攀岩者的身体靠近墙,从手点到重心的力量线几乎和重力线平行。但是假如他要做一个垂直方向很远的dyno,重心将需要升到足够高,使得动作最后重心和手点在同一个高度。
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手点的稳定,摩擦力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并且,随着重心升高,接触力的角色将越来越不重要。因为当重心向上移时,手点向重心的力量线也在移动,直到重心和手点开口的位置的高度一致。此时,只有摩擦力用来维持手点的接触与稳定,因为重心和手点之间的力量线将和摩擦力平行。
总结
任何情况下如果接触力和手点开口垂直,攀岩者将有很大的力学优势。在其他情况中例如在sloper上,或是屋檐上的平面型的手点,摩擦力和接触力的平衡经常在攀爬过程中变化,有时可能是摩擦力更重要。最后,必须指出接触力和摩擦力是成比例的。增加接触力,就会增加摩擦力。
那,这些又是如何和身体张力联系上的呢?
期待下一次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