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侠,侠是指用自己的能力去帮扶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不求回报。概括来说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媚上欺下,不仗势欺人。哪有不平事,那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正义的化身。
还有四句话也可以概括侠义:为天地立心,为人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武侠电影,通常以一种抽象的形式来体现侠的定义,但是往往都是有一个共同点点,总归要回归爱国或者正义的道路上。
14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天下第一》,王晶监制,剧中有很多经典的角色,比如天地玄黄四大密探,古三通、曹正纯、铁胆神候朱无视、柳生飘絮、柳生但马守、万三千、素心等等。
基本随便拿出来一个角色,都很能打。
但是自从天下第一以后,武侠片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因为这之后的武侠电影中已经没有了侠骨柔情,也没有了一身正气,有的只是媚与俗。
女演员们最多的是嘟嘴,卖萌。处处都要散发出一种诱惑性很强的性感,即使以同样的表情来演绎潘金莲,也不会有太多的突兀感觉。
比如《新笑傲江湖》中几位女主角的表现
任盈盈生气时的样子
任盈盈邪狂时的样子
这哪是威胁别人?也丝毫感觉不到邪气,你看那跳动的眉毛,略微撅起的嘴唇,分明是一种情人之间的撒娇。什么时候,任盈盈成了这样的一个人。
依琳生气时的样子
对于依琳,没有太多的挑剔,因为这个演员身上没有佛性。看不出来一丝慈悲的感觉。这部电视剧中,近镜头泛滥,一方面是因为近镜头可以节省很多的经费,不用实景拍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彰显剧中的女主角,颜值很能打,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有这样的颜值,也不会遭受太多的非议。
但是时间,已经回不到十四年前的那个时代了,本以为那时候只是武侠剧再次辉煌的时候,不料曹公公的一退,中国的武侠剧已经倒退了十四年之久
老版独孤九剑
这才是独孤九剑的气势,赏心悦目但又杀气纵横。现在的电视剧,需要的是流量,需要的是赚快钱,导演恨不得一天拍三部电影,演员们则是负责卖萌,打造人设,赚流量钱。
任盈盈
这个镜头,有点儿模仿梁家辉在《黑金》中的那句谁赞成谁反对,镜头位置一样,只不过一个头朝左一个朝右,一个无限接近满分,一个无限接近一分。照猫画虎,画虎不成反类犬。游蛇学龙,徒增笑料给世人。
梁家辉的谁赞成谁反对
小女人撒娇式任盈盈。
电视剧武侠剧看得少,电影武侠剧看得多。武侠剧没落楼主说的有一定道理,我觉得武侠剧没落也是时代背景变了。
武侠小说诞生于清末,繁荣于民国时期,顶峰在50到70年代的港台,80年代的内地诞生了一批李鬼写手。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游侠列传、志怪、传奇、话本。
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政权、政府模糊化,整个世界架构脱离现实世界,有独特的组织架构,而对于整个世界架构的控制力来源于主要角色的道德观和武力值,正邪对垒、路见不平、锄强扶弱等等。
因为在武侠诞生之时的清末,繁荣的民国,追根溯源的汉唐元宋明清,政府的控制力没有达到基层,而混乱基层的治理可能存在着一种在政府之外的良性力量的需要,可能这种力量真实存在,也可能只是一种美好愿望,所以“侠”这种政府力量之外的正义力量诞生了。
而民国又是中国混乱割据的另外一个高峰,政府力量衰败的极点,在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境下,民众如同崇拜宗教般期望“侠客”出现。
50到70年代的港台,香港的英港政府和台湾的国民党余孽,一直走的是上层精英路线,底层由黑蛇会把持,这种治理架构也是武侠小说的沃土。(香港那时候各种帮派,什么四大探长。台湾的什么帮派,什么黑蛇会背景议员,啧啧啧)
2000年后武侠在大陆式微,是因为大陆完全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治理能力到达社会末梢,没有权利真空地带,没有黑蛇会沃土,所以民众对于“侠”的治理能力么有想象。而工业化大生产需要一个高效、集权的调度组织,把人如同零件一样机械化组装成为一台协调运作的高速运转机器,所以人对控制的想象由“侠”过渡到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