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因《去有风的地方》再次成为热门打卡地,难得的工作之余,再次来到了大理。这次住的是朋友推荐的民宿,听说主打深度“在地旅行”和非遗文化体验。
五天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没有去洱海,没有去苍山,更没有去古城。反而是一些未曾去过的古村落,未曾体验过的非遗文化,还有未曾在攻略上看到的隐藏秘境给我留下了全新的体验。
今天,就让我聊聊,那天左老板带着我开启的一场难忘的非遗美食之旅。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喜洲的石板路上,我们追寻着那诱人的香气,寻找传说中的破酥粑粑。喜洲的破酥粑粑,是历史文化名镇喜洲的美食瑰宝。
它诞生于喜洲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外皮金黄酥脆,如同被阳光亲吻过。刚出炉时热气腾腾,咬一口 “簌簌” 作响,酥皮碎裂,内馅香甜瞬间在舌尖弥漫。麦香、红糖香和芝麻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饱含喜洲人的智慧与热爱,它承载着大理传统工艺,彰显古老传承的魅力。
中午时分,一幅色彩斑斓的美食画卷在餐桌上徐徐展开 —— 白族酸辣鱼登场了。白族人民傍水而居,洱海丰富的鱼类资源为这道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食材基础。白族酸辣鱼,有着洱海赋予的天然食材优势。
这道菜在白族饮食历史中源远流长,是白族适应环境、融合多元文化的成果。鲜嫩鱼肉在酸辣汤汁中炖煮得恰到好处,入口即化。酸辣味先刺激味蕾,随后鱼香在口腔散开,令人欲罢不能。其烹饪技艺世代相传,调料用量与步骤都极为精准,诠释着白族土地物产的丰富,令人对这传承千年的技艺肃然起敬。
夜幕如同黑色的绸缎,轻轻笼罩着大理,此时,永平黄焖鸡的醇厚香味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永平,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人员往来频繁,饮食文化相互交融。
上桌时香气扑鼻,鸡肉紧实有嚼劲,经黄焖后香料味渗入其中,香气浓郁醇厚。绵软的土豆与鸡肉相得益彰。它是永平的骄傲,也是大理非遗美食的明珠,见证无数家庭团聚的欢乐,承载着人们对家乡味道的眷恋,让人联想到家庭共享美食的温馨画面。
住在这里没有匆忙,只有沉浸式体验,能真正走进大理世界。左老板精心的安排,让如我一样的人,不仅感受了不一样的旅程,同时也触摸大理非遗文化脉搏。
快乐的时光总是易逝的,而这次旅行,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也许,是对生活的思考;也许,是对自己的思考;也许,是对当下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