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最强的“肌肉”
用知识武装
%
斜面点,有时在岩友的口中也被称为“大包包”,英文叫Sloper。
它通常是指圆形隆起的岩点,幅度了面积可大可小,没有表面纹路或较浅、较少大角度弯曲手指关节,不容易施力。
各种人工斜面点
野外也不少这样让人伤脑筋的支点,著名的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中,线路风格不是裂缝,就是摩擦点
:
特别是topout翻上顶的时候,手上技巧被我称为:掌上压
。
斜面点不仅常见,还是一只细节怪,不像指力点,绝对力量在这里没有太多一展身手的机会。
要征服怪兽,重中之重来自四点关键部位的相互配合
:
换句话说就是:
用最佳身体位置、姿态,创造手部的最大接触面积和最好抓点角度,
从而产生最大的摩擦力。
我们来用最简洁、最基础的姿势做对比分析,双脚悬空吊在点上能够更容易看出来关键施力点。
悬吊保持在指点上
vs.
保持在斜面点
上
(点击放大查看身体部位
)
依次仔细对比不同:
手腕、肘部、双肩、腹
部
手指:较平的压在点上,但同时手指尖要用力;
手掌:向下压并依照点的形状覆盖其上,最大皮肤接触面积制造最大摩擦力
手腕:向内扣手腕,给手掌加压(想象篮球运动员投篮,球离手时一瞬的施力动作)
手肘:轻微弯曲才能更好的用力
肩膀:向背后收减少摆荡,支持和控制肘、腕关节
躯干:特别是腰腹肌群,控制整个身体形成一个能够支持手部的角度(在这里是稍微向身前挺),保持紧绷
有些攀爬如上述一样是利用身体重量,也就是地心引力就能达到手掌直接向下压手点的力。
但更多的线路中,岩壁有倾斜角度、支点间的距离会变,另一个手点的难易程度、下一个目标点的位置等等都会对如何抓握斜面点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是时候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真实。
详细讲解实际攀爬时,斜面点的六个技巧、一个专项训练:
1. 角度=平衡。
和其他手点不同,sloper依赖手掌摩擦力和方向性的程度更大,通常只有一个抓握角度配合相应的部位才能够留人。
大部分sloper都需要将身体尽量降低、靠近岩壁,仔细观察手点,去考虑让它如何受力和怎么处理身体与点的位置关系——利用核心、双腿、肩&肘和手腕形成特定的角度来让接触在斜面上的手掌形成能够抓住点的微妙平衡。
以下面这一组动作为例:
(滑动查看注解
)
2. 移动中学会微调。
攀岩并不是静止的。
我们无时不刻地移动,尤其是斜面点对摩擦力尤其敏感的情况下,相对应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身体重心与点之间的关系、变换抓点的手型、脚法等等,从而达到基本上每一秒都是当下最合适的beta。
👇观察下面两张图因为身体重心向左上方移动后,抓点手型、脚尖膝盖部位施力强度、身体姿态和朝向等
的改变:
3. 巧用脚法。
核心稳固身体、降低摆荡的同时,用脚尖勾、脚后跟挂等动作配合摩擦力小的手点,形成手、脚锁点的动作,也能帮助身体留在线路上而不剥落。以下举些例子:
挂脚:
(挂右脚将身体向右拉,核心保持紧绷,因为手点朝↘️施力能产生最
大的对抗)
向上折膝:
(右手点向右➡️推的摩擦力最大,挂脚后用腰腹力量将身体顶起来后出右手反向“扣住”斜面点,同时身体稍向右上方倒能够更有效使肩背力量介入是不容易察觉
的小技巧)
勾脚:
(勾脚将身体倒置,利用地心引力让手掌在点上施力方向朝右下↘️,从而
产生对抗)
4. MAX 摩擦力!!!
斜面点通常没有边缘可以“扣”,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增加接触的每一寸手皮所能产生的摩擦力:镁粉、干燥的手掌、力量、技巧、刷点。
养成习惯,在攀爬前刷点、仔细观察手点的特征——再差的手点都有一个摩擦力最好的部位、多去尝试和对比找准最好抓的位置和手法。例如:
只比手稍微大一点的圆球形手点可能需要五指
张开去包覆
宽阔、起伏不大的单斜面可能需要四指并拢更能够凝聚四根手
指的力量:
侧面角度上有浅浅的凸起的“岩脉”,并住手指用指腹感受、对纹路
进行按压:
或光滑均匀的大点必须刻意下压手腕去增加手掌与点的接触
面积等等。
5. 学会给斜面均匀施压、
以指腹用力。
我们更习惯用指关节发力,潜意识里也更多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因为从初学者起接触更多的是亲妈点和指点,逐渐形成这样的习惯。
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将手放在桌面上,先试试只用五个指尖贴在桌面上、弯曲每只手指的第二指关节、用力向下压的同时朝你自己的方向抽
手(如下)
再试试整只手平放向下压、弯曲第一指关节让指腹和手掌都接触都接触桌面再抽
手(如下)
哪个需要用更大的力气向后抽手?哪个产生的摩擦力更大?
攀爬斜面点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出不同的抓点方式——将所有接触面积的压力最大化,即尽量让每一寸接触手皮的力量都均匀地成为最大压力。
6. Dyno时...
Dyno到一个斜面点时,腹部、背部紧张感很重要,可以控制身体、降低摆荡。
通常,动态跳到亲妈点上时,只要能够摸到点,大概率就能抓住、留在点上。而斜面点因为没有边缘或者边缘非常浅,需要攀岩者dyno得更高一些,肩部才能更好的施展力量。
7. 提高腕部力量。
在科学高效的提高Sloper能力的训练中,除了平日攀爬时做到上述五点细节、加强捏握力和指力以外,很大程度上依靠腕部旋转施压的力量。尤其是腕部用力下压手掌或各种角度让手掌侧扣的力量。
攀爬斜面点时,腕部的压力非常大,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记得我们在肌腱的文章中提到肌腱最容易受伤的原因和如何避免受伤吗?(回顾🔗作为攀岩人,你需要知道的肌腱常识!)。手腕也是富含肌腱但肌肉稍显贫乏的部位,训练的同时也能预防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