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講座~走進廚房,遠離藥房 主講者:廖文聖(食品安全講師)
日期:112/09/12
雖然廖老師宣稱要以輕鬆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食安問題,但是一堂課聽下來,真是讓人心中吶喊著『啊~真的是這樣啊?好可怕哦!』在充斥著爾虞我詐商業利益掛帥的銷售行為中,如果沒有精進知識,大家真的會不知不覺流入危害健康的「化學添加物」之中!今天講師以「購買食品時請以〞安全成品標示〞做考量,不要再以價格做為選擇條件。」為前題,提出了幾樣食品成份標示的說明。
一、油品:
1、選購進口食品要注意國際條碼,注意產地與進口國的一致性。(台灣的國際碼為471)
2、選擇橄欖油請選酸價(Acidity)低於0.8%,並採低壓冷榨法,市面上標榜的〞純橄欖油〞、〞精煉橄欖油〞,都屬於再次加工使其「脫臭、脫色、脫酸」的次級產品。
3、關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含有omega-3可抗發炎的魚油及亞麻仁油為佳,富含omega-6的大豆油及葵花油攝取過量則會增加發炎指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和苦茶油)也可以抗發炎。
二、糖:請多食用天然食物(如蔗糖、蜂蜜、水果甜),所謂的果糖糖漿就是化學糖,食用後易造成胰島素抗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尤其常常添加在手搖飲料裡。
三、醬油:請大家多選用純釀醬油,才不會無形中吃進了許多不明的添加物。真正的純釀醬油與調和醬油有160倍的成本價差,如果大家都能選購好的食品,就可以讓不良的黑心商品自動下架,消失在消費市場,還給大家一個健康安全的食品環境。
四、看清食品添加物的真面目:
1、所謂的「高蛋白豆片」「脫脂豆片」就是豆渣,是加工後的殘餘物,易致癌,也會造成腎臟負擔。
2、成份標示中的“L-麩酸鈉”,就是味精。
3、在成份標示中有看不懂的物品時最好不要購買,如酵母抽出物、蔗糖轉化液糖、取自其它的“醬汁”也要多留意。
4、註明產品公司「屏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非是「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所屬機構。
五、幾個小知識分享與問題答覆整理:
1、缺鈣會有失眠、抽筋、經痛的症狀,要補充鈣質才不會結石。
2、咖啡不要隨餐喝,避免影響鈣質吸收。
3、鈣質的選擇以天然成份較好,例如海藻鈣。
4、魚油在飯後吃效果較好,可抗發炎、抗憂慮,並不會造成三酸肝油脂上升。
5、好的醬油要放冰箱,橄欖油則放陰涼處即可,都採玻璃瓶包裝較佳,可避免有機物溶出。
僅管市面上食品添加物五花八門、食品添加物的術語也天花亂墜,只要我們秉持『有知識才有選擇權』,並不時的增進自身的知能,就能遠離這些危險,給家人一個健康的身體。樂齡講座將持續提供大家一個學習的環境,歡迎您一起來吸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