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吉兒
11歲,家中成員有父親、母親、和弟弟。
家中經濟富裕,父親任職於地質的工程師,但因為父親職務關係,常需要在中東地區、南美洲舉家遷移
因此在吉兒一家,常需要隨著父親的工作,舉家遷移。
因為吉兒必須隨著父親的工作需要,因此必須時常轉學到各地的學校。因此同學對於這位從外地而來的吉兒,常會忌妒、眼紅,甚至是群起排擠,同時,課業也造成無法銜接,造成進度落後,成績不甚理想。
在家中,吉兒成為母親打理家中的一個好幫手,時常會幫助母親處理家中的大小事。
吉兒一家搬到委內瑞拉後,影響吉兒的事情發生了。
某天下午,吉兒在一個鄉村俱樂部的游泳池畔戲水時,被學校同班的男同學惡作劇的排擠和戲弄,惡作劇的將吉兒推入游泳池中。
因此,吉兒受到很大的驚嚇,即使父親即時拯救吉兒上岸,但吉兒卻無法自己站立了,需要有人扶著才可以站起來,或是行走;左臂和左腿呈現僵硬的現象,無法自行走路。
吉兒父母隨即將吉兒這種出現的症狀送往醫院檢查,上醫院檢查的結果,是屬於正常,並沒有任何異狀或是疾病的產生。
因為父親的工作忙碌,很少在家中,因此父親漸漸疏離家中,造成沒有辦法真正的涉入、並且沒參與家庭中與孩子的互動和溝通,因此都將家中的大小事,交給母親打理,母親在家中的分量大於父親,對於子女的親密取代了婚姻的親密,夫親之間有了距離,遇到事情不再有溝通,有了隔閡。
即使家人都已經搬到委內瑞拉,但夫妻倆的對此地的看法也還是十分不一致,母親心中還是不想搬來委內瑞拉,認為這裡很無聊、甚至失去工作、朋友、且認為這裡是沒有靈魂的城鎮,但父親卻認為這裡使很好的地方,有溫暖的陽光、清涼微風、還有迷人噴泉、餐廳、及友善的居民。因此,吉兒的反應則是偏向母親,認為那裡很無聊。因此夫妻倆人在吉兒和弟弟的面前,再次吵了起來,母親抱怨為了丈夫的工作,每次都要舉家遷徙,造成孩子和自己都失去好朋友,和已經適應的生活環境。吵著吵著,甚至牽扯到吉兒的外公外婆。
因為,吉兒父親常不在家,因此吉兒的外婆有時會來幫忙家中事務,因為這樣,讓吉兒的外婆認為吉兒的母親很辛苦、有很多的負擔。因此吉兒的外婆對待吉兒的母親總是以一種保護的角色,無法視吉兒母親為大人,造成過度的保護,甚至介入到家庭的關係中來,對於吉兒的父親,也因此有著仇視、甚至是敵意、不諒解,埋怨自己的女婿,無法給自己的女兒有快樂的生活。因此每次來到吉兒家中,都會將吉兒的父親當作是外人一樣,插手管家中的大小事。也因為外婆過分的介入夫妻兩之間的問題、插手管起吉兒父親對家中的態度,導致家中的孩子和吉兒的父親、和夫妻間的距離更加疏遠。
事件是起因於,吉兒在一個鄉村俱樂部的游泳池畔戲水時被其他男生推落水,當父親把她就起來時,卻發現她已經無法在站立。之後吉兒接受了住院觀察也接受了多次的檢驗與在復健部接受好幾個月的物理治療,但檢驗結果始終是正常,而吉兒僵硬的左臂與左腿也未因物理治療而有改善。
因此吉兒開始被轉介給心理治療師,當治療師見到吉兒時,他牢牢的抓住母親的手臂,一隻腳是拖著走的走進治療室,同一邊(左邊)的是僵硬的。
治療師之後為了慎重起見,還是安排吉兒在兒童醫院做一次詳細的檢查,之後神經科醫師說找不到任何器官或結構上的理由說明吉兒為何無法行走,在報告上也寫說,其所有功能都能完全正常運作。
個案吉兒於十一歲初發症狀時,就醫時所做的測驗,共三項。
(1)魏氏兒童智力測驗(WISC-Ⅲ)
針對個案智力狀況。
測得結果:語文分量表、作業分量表和總智商分別為119、103、109。皆屬於正常值以內,個案智力發展良好。
(2)NEO五大因素人格測驗分析
以五大項性格因素特質來分析吉兒。
結果:根據百分等級摘要表發現個案神經質特質偏高,主要是指個體經驗到的負向情感(如:害怕、傷心、困擾、生氣、罪惡感和憎恨等)的傾向較一般人高。
(3)家庭功能評估表(APGAR),Smilkstein於1978年提出家庭功能評估APGAR主要為了評估家庭成員的看法,評估家庭功能,短時間內審查受測者對家庭關係是否滿意。其中APGAR則各自代表:A適應度Adaptation、P合作度partnership、G成長度growth、A情感度affection、R融洽度resolve。基本上都有相當的信效度。個案自陳測得結果:4分。(中度家庭功能障礙),表示個案對於其家庭滿意度與家庭功能中等偏低。
家庭功能評估表題目(共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