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
生物層面-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根據第一軸的症狀來用藥,例如小截他的情緒低落與挑釁的行為,就可以抗憂鬱藥物來治療,在衝動控制障礙方面,可以使用抗癲癇藥物,易怒與自殺的部分就以鋰鹽來治療。
不過這邊要提醒各位一件事情,這邊介紹的藥物治療僅是提供大家知識上的參考,藥物須經由醫師診斷與開藥,並且藥師核藥給藥,心理師的職權是不能給藥的,僅只能進行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主要是針對情緒與精神病態的部分來實施心理治療,在這方面我們暫時分成三個大方向來處理:家庭系統、衝動、憤怒及敵意。
首先是家庭系統的部分:
家庭治療的系統觀:家庭成員中若有人出現偏差行為,是因為整個家庭生病了,而表現偏差行為的孩子可能正是反映家庭困擾與扭曲情形的代罪羔羊。
行為問題具有其功能性:學生的偏差行為從家庭系統觀看來是由於系統不健全所造成,或者是為了穩定家庭平衡的一種適應性行為,由後者的觀點來看,其有問題的行為反而是具有功能的。
邊緣型人格疾患通常在家庭系統方面都有一些環境因子,導致衝突持續發生,所以在小截的家庭系統方面我們可以採用家庭治療,意在提供資訊與概念上的預防,以及執行衛生教育,教導他們如何支持小截,以及與小截相處的技巧,建構比較健全的家庭系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採用家庭團體諮商的方式進行。
至於在治療邊緣型人格疾患的衝動方面,採用客體關係心理治療,意在提供小截一個包容的環境,同理個案的情緒,並持正向態度看待個案。
客體關係:客體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人際關係,但是客體關係討論的主題比人際關係廣泛許多。「客體關係是指存在於一個人內在精神中的人際關係型態之模式」,其主要的核心概念是相信人最初的動機在於尋求客體或與他人的關係,而非單純尋求滿足,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和另一個人保持關係。
* 衝突模式:強調病態是由於內在的衝突所引起。
* 缺陷模式:強調病態是由於環境的缺陷所導致。
以原始性防衛機轉來解釋衝突來源,以下是相對治療模式:
* 面對原始防衛機轉,包容者與被包容者的治療-藉由傾聽與觀察,可以得到小截被極端且未調節的情感所淹沒,接納他的這些感覺、調節與轉換它們並賦予意義,然後反映給小截,小截最後內化這些過程學習到包容自己的情緒。
在小截的憤怒及敵意方面,則是採用認知治療的方法,主要的內容為:逐漸挑戰小截失功能的信念,還有以社交技能訓練減低與他人的衝突,以理性情緒行為治療來處理憤怒與敵意等情緒反應而來的行為。
最具代表性的邊緣型人格疾患治療:辯證行為治療,即把認知治療與行為改變技術衡並實施的一個治療法。
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由李娜漢提出,結合以個案為中心的同理心與接納,及認知行為治療的問題解決與社交技巧訓練。
辯證行為療法主要分三個重要項目:接納與改變、辯證、認知行為治療。
*接納與改變:心理師必須接納現有的情形,而小截也要接納本身的狀況,以及所經歷的事情。
*辯證:教導小截事情並非只有全部錯誤或全部正確,個人可在明顯對立的二者之間找到一個綜合體。
*認知行為治療:四階段
第一階段:控制危險的衝動行為。
第二階段:和緩極端的情緒表現。
第三階段:改善人際關係與自尊。
第四階段:提昇融合感與幸福感。
小截常常會在情緒不穩定時有衝動的行為,如自殺或傷害行為,當務之急當然是控制他危險的舉動,確保小截與他人的安全。
再來就是和緩他極端的情緒表現,否則很容易又會有衝動行為的發生,而他情緒平穩也才能靜下來聽心理師說話,並且接受治療。
由於小截自尊低落,常常因為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勃然大怒,所以人際關係不太長久,所以這是第三個要處理的地方。
最後,就是讓小截感到幸福快樂,一切就圓滿成功了。
補充:失功能相關說明
家庭失功能
所謂失功能家庭就是失去健康家庭主要特質的家庭,失功能表示支配家庭溝通的隱藏規則無法運作或不適當,失功能的家庭無法滿足照顧成員成長的功能。在心理方面:失功能家庭的青少年需要作小孩的內在醫治,也就是心理治療。
其中常見的五種失功能家庭結構如:糾結家庭、疏離家庭、有不管事男人的家庭、父母不管事的家庭、父母為未成年者的家庭。(翁樹澍等譯,民87)。失功能家庭青少年常容易產生焦慮性依附行為,是精神科門診的最佳候選人,導師對這些青少年不必擔負三級預防的治療工作,但卻需有辨識及轉介能力,事實上,震驚人心的分手情殺,常是邊緣性人格疾患的把戲,所以導師需對班上失功能青少年發揮溫暖的心、智慧的愛。吳櫻菁(民89)
2.針對反社會行為的治療
一、抗癲癇藥物:目的在降低個案的情緒變動、攻擊行為、衝動行為。
例如小截無論在甚麼情境下,只要事情不順他的意,就會突然暴怒,甚至攻擊他人。(易怒、攻擊)
隨便進入別人家偷竊,並打傷屋主等,缺乏自我控制的行為。(攻擊、衝動)
多次自殺企圖。(衝動)
二、家庭治療:聚焦在父母親監控的行為及紀律的管教。家人需要適度的監控和管教個案,而不是放任,此時小截可能突然情緒暴怒,家人需減少過分表達的情緒(EX挑剔和敵意),改善溝通、增加親子對話;另外改善家人對疾病的了解,了解病狀增加對小截的關懷和應對。
三、行為治療:行為改變技術的懲罰與消弱。
先向小截說明甚麼樣的行為要受處罰,甚麼樣的行為可以被稱讚。由於小截臨界智能不足,可能不適用認知行為治療,單只使用行為治療讓小截行為制約。因此小截出現反社會行為的時候,處罰或消弱;有親社會行為則給予鼓勵和讚美。
參考文獻來源:
http://www2.nutn.edu.tw/gac646/semessages/semessages026.htm
http://pan.idv.tw/document/unpublis/object_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