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簡介
編製者:H. A. Murray & C. D. Morgan (in 1935)
測驗目的:為一投射測驗,試圖藉由“圖畫的情境” ,讓受試者將個人內心所隱藏的問題,藉由對故事、情節的描述,而投射其主觀的意識,從而發洩自己的慾望、動機等。
二、施測說明
原始卡片張數共三十張,本次施測根據Bellak和Abrams建議之施測卡片進行測驗,共十張。
卡片編號:1,2,3BM,3GF,4,6GF,6BM,7GF,9GF,13MF
測驗內容結構要素:受試者被要求說出關於圖片的四項結構
1前置事件:發生圖片中情況的原因為何?
2目前的狀況:圖片目前的狀況是什麼?
3人物思考和情緒:圖片中的人有什麼樣的思考和情緒反應?
4結局:請預測接下來的結局會是如何?
《附註》受試者的特殊事件說明
• 受試者有明顯的防衛態度。
• 受試者害怕被曲解為不尋常反應
• 隱藏第一直覺所想到的故事,而選擇一個自認為較安全、較不會被投射測驗曲解的故事。
• 結果
三、TAT主題統覺測驗結果推論
(本項內容根據Bellak和Abrams(1997)的計分方式提出推論)
◆ 圖片1
受試者反應:受試者對圖片的反應為,一個小男生,被逼著要學小提琴,目前可能遇到瓶頸,於是看著小提琴,感覺不是很開心,認為接下去男孩還是會繼續拉小提琴,因為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種過程,男孩可能現在很難過,但過幾天可能還是會繼續拉小提琴。
結果推論:個案的成就動機高、堅持度高
◆圖片2
受試者反應:一個農村,圖中三個人物(兩女一男)為一家人,分別為主角(左)、主角的媽媽(右)、主角的哥哥(中),是一個務農的家庭,因為哥哥是家裡面的男生,所以需要幫忙務農,感覺媽媽似乎懷孕了,因為媽媽的肚子凸凸的,可能媽媽是因為懷孕所以才不能去幫忙工作,而主角是比較愛念書的小孩,哥哥很疼她,所以哥哥願意自己去工作,然後讓妹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念書)。
結果推論:家庭態度較自主,勇於追求自我目標,故事大致反映其家庭相處模式
◆圖片3BM
受試者反應:受試者描述圖片為教室最後一排的位置,此女生身體不舒服,而教室只有她一人,可能肚子很痛就蹲著,她現在應該是很不舒服、很難過的。並猜測結局為等等此女生的同學會回來,並送她去保健室。另外受試者對此人物身旁的小物品沒有特別留意。
結果推論:對攻擊感受有強迫性的防衛態度。內在的孤獨感。
◆圖片3GF
受試者反應:圖片中的女人剛剛在房子裡跟老公或是男朋友吵架,現在有點絕望加生氣的摸著她的頭、推著門,在思考剛剛發生的事情,在懊悔剛剛為什麼講出那樣的話,有一種懊悔的感覺。認為結局是她可能是要推開門出去冷靜一下,暫時先不要管這件事情,先等兩人心情平靜之後再來談這件事情,這可能是明天或後天的事。她現在情緒比較不好,需要冷靜一下。
卡片反應向度
人際關係的失落
對過去行為
的罪疚感
●剛剛和人吵架,現在絕望和生氣的摸著頭,懊悔為什麼要說出那樣的話
結果推論:在遭遇到人際關係的衝突時,會感到懊悔與失落,並傾向歸因於是自己的錯。
◆圖片4
受試者反應:覺得是富豪和情婦,受試者注意到兩人背後的背景不像是一個正常的家,感覺像旅館之類的,因為後面的裸女圖不像是放在家裡面的畫,覺得女生想從男生身上索求一些事情的感覺,但男生別過頭去,所以覺得兩人不是平等的關係,男人感覺位階較高,女生是順從他的。覺得現在是女生在跟男生索求些什麼,在跟他說話,肢體動作較主動。男人可能想離開這個房間,女生希望他多留下或詢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快離開,結局為男生會走出這個畫面,留下女人待在房內。感覺窗簾很輕薄,陽光會透進來,覺得他們兩人關係似乎又不是那麼地下,覺得窗簾感覺很溫馨,但擺在此畫裡很奇怪。受試者堅信兩人的關係仍是富豪與情婦。
卡片反應向度
男女關係的感覺和態度
• 兩人是不平等的關係,男人位階較高,女生是順從他的,女生像在跟男生索求什麼,最後男生會走出這畫面
• 窗簾很輕薄,陽光會透進來,但擺在圖裡很奇怪
結果推論:1.對於和異性情感建立認為是較不那麼對等的,害怕對方的離開。2.開放環境不自在→認為情感關係應該是比較隱密的。
◆圖片6BM
受試者反應:離家許久的、在外地工作的男生,回到家裡來,本來媽媽很高興其很久沒回來,很想他。突然它跟媽媽說要跟她說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結果媽媽一聽就嚇到了,事情是男人讓女朋友懷孕了,男人用嚴肅的心情在講這件事情,媽媽第一次聽到,有點嚇到和擔心。
卡片反應向度
母親或一般母親形象的態度和感覺
• 媽媽很高興孩子很久沒回來,很想孩子
• 男人讓女朋友懷孕了,媽媽有點嚇到也很擔心
• 媽媽被倒會??
結果推論:1.和母親的關係親密、誠實,不易欺瞞母親,若欺瞞會產生強大的罪惡感。傾向認為母親是慈愛的、正義的。2.母親被倒會(他不好)→男子讓女友懷孕(我不好)
◆ 圖片6GF
受試者反應:此兩人蠻有錢,因位女生打扮有戴耳環、擦指甲油,感覺是出生好家庭的人,這男人可能是突然出現在她背後,可能不是熟人,所以女生像是被嚇到,有點驚恐,而不是轉頭開心的看他,所以應該是不熟識的人。但這男人感覺不像是壞人,在抽菸斗感覺這環境他似乎還蠻熟悉的,他可能看著這個女生長大的一個長輩,很久沒看到這個女生,隔了很久回來,從後面看到那個女孩,覺得那個女孩長大了,但女孩可能忘了這個長輩,所以有被嚇到的感覺。
卡片反應向度
對父親形象的態度和感覺
• 感覺不是壞人
• 是看著這個女生長大的一個長輩
• 女孩可能忘了這個長輩,所以不熟識
結果推論:對長輩的態度較為親切,不怕生,視長輩為和善的。推論其和父親的關係不像和母親般如此親暱,但沒有敵意。
◆ 圖片7GF
受試者反應:較大的女人應該是小女兒的奶媽,因為其在念故事給她聽,小女孩手上有一個像小嬰兒的東西,看她抱的手勢,應該是個娃娃,她抱著娃娃想要出去玩,可能奶媽必須在這段時間念故事給她聽,但她想要出去玩,所以才會一直看外面,小女孩很無奈,想出去玩,但她也知道現在必須留在這裡聽奶媽說故事,這是她現在必須要做的功課,所以她要留在這裡。
卡片反應向度
母女互動的風格和方式
• 在念故事給小女孩聽,她知道這是現在必須要做的事
通常會引發
負向的情緒和互動
結果推論:具責任感,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並達成別人的期望。
◆ 圖片9GF
受試者反應:此圖很奇怪,感覺女生在水上奔跑,本來想說應該是下雪了,但此兩人都穿短袖,是一張奇怪的圖。兩人應該是姊妹,妹妹感覺發生什麼事不想被找到,所以躲在樹上,姐姐在奔跑找她,妹妹有發現,但只是在樹上看,沒有想下來的意思,姐姐的臉看起來有點生氣和緊張,四處在找她的妹妹。結局她們可能要一起去某宴會的感覺,因為姐姐穿高跟鞋,妹妹可能只想逃避去那個宴會,等姐姐放棄尋找她,等宴會時間快到的時候就會下來,而姐姐沒有找到她,所以就獨自去赴約。
卡片反應向度
女性的同儕關係
衝突解決、嫉妒、手足之爭和競爭
• 姐姐的臉看起來有點生氣和緊張
• 妹妹可能只想逃避去宴會,等時間一過,就會下來。
→無敵意與直接衝突!
結果推論:1.當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情境時,會傾向選擇逃避而不面對。2.無直接衝突和競爭反應→防衛
◆ 圖片13MF
受試者反應:他們兩人是鄰居,女的住牆的另一邊,是公寓,故擺設都一樣,女生喝醉沒有發現自己走錯房間,於是就很順的到這個房間裡,想舒服睡覺就脫光衣服,很自然的就睡著了,此男生比較晚下班,他打領帶,應該是剛下班的感覺,然後發現有一個女生在他床上,且全身赤裸。他認為是不認識的所以不能看,故把眼睛遮起來,接下來這男生不會把她叫醒,只在旁邊的椅子休息,等女子隔天醒來,才跟她說你昨天跑到我家來,後來兩人成為很交心的好朋友。
卡片反應向度
揭露對性的衝突,能反應出個案對自己伴侶的態度和感受,尤其在性行為之前和之後
• 男生認為是不認識的所以不能看,只在旁邊的椅子休息→無性行為
• 後來兩人成為很知心的朋友
• 第一直覺
結果推論:1.害怕別人評價真實的自己 2.主角故事不合乎一般大眾情節→推論
四、TAT推論統整
• 家庭情境
• 較自主、成就動機高、堅持,但可能會為了滿足重要他人的期待而迫使自己遵循別人的想法。
• 和母親的關係親密,和長輩的互動友善,面對情境衝突時易選擇逃避而不傷害他人。
• 外在情境
• 內在自我的孤獨感。
• 在人際間遭遇到衝突時,會感到懊悔與自責。
• 對於情感方面的關係建立較不對等,且傾向認為情感關係是隱密的。
• 害怕他人去評價真實自己
一、測驗簡介
賴式人格測驗是由賴保禎及賴美玲老師所編制的測驗。我們所做的是測驗的新訂版。透過自陳式量表
的方式能夠瞭解人格。本測驗總共有150題,每十題構成一個人格特質,所以有15個人格特質。此15特質
再構成四個因素(factor)。
除了這15項人格特質以外,測驗還有一個誠實性,用來檢驗受試者施測出來的結果是否足以採信。
二、計分方法
每十題構成一個量表,若勾選「是」則得兩分、「否」則得零分、而「?」則得一
分。「?」的意思是對題目的敘述不能完全確定為「是」或者「否」時勾選。
三、測驗分析
賴氏人格五等級表
數值分析:
首先先來看主角的內外性。主角的活動性很強、領導性、社會外向、安逸性較高,而思考性
為中庸。接著是情緒穩定性的部分,變異性中庸,自卑感偏弱,但神經質較高。而心理健康的部
分,除了緊張性較為中庸以外,其焦慮性和憂慮性都是屬於很低,表示心理健康為良好。而社會
適應性方面,客觀、合作性的部分主角都屬於中庸,而攻擊性則偏低了些。最後,再來看誠實性
的部分,其值為4,屬於可信,因此此測驗是足以採信的!
四、結果分析
賴氏人格把人分為A、B、C、D四型,而根據系統值之計算,而得出人之類型。除了這四型以
外,另有準型。像主角的系統值D的數值最大但是系統值沒有到達10分以上,所以主角為D'型
(D類準型)。
• D型-D系統值在10分以上者
• D’型-D系統值在9、8、7而且比其他系統值大者
D型(Director Type)
• 性格是外向又好動
• 情緒穩定、心理健康良好
• 社會適應良好,可擔任團體的指導者
l 簡介:
• 成人依附量表:高雄醫學院 行為科學研究所
•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民86)
l 目的:
希望藉由依附量表的測驗,了解主角對於週遭人們之於主角的依附類型。
l 成人依附量表(一)
• Ainsworth在陌生情境測驗中對嬰幼兒分成三類:安全型依附、焦慮矛盾依附以及逃避型依附
由上圖可知,大學女性常模中,安全依附分數是較為偏高的;而我們主角的安全分數不但也是三個依附分數中最高得且亦比大學女性常模為高,故我們推論我們的主角在家庭中是較偏向安全依附的。
l 成人依附量表(二)
•Bartholomew及Horowitz(1991)根據Bowlby所提出的二向度內在運作模式,發展出四種不同的依附風格模式。
•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
依附風格之測量結果,在題平均數之得分越高,表示在此依附風格越佳。故若以此四種依附來看主角的題平均分數,可知主角在人際依附關係中是較屬於焦慮依附的。又若以此四種依附來看大學生常模題平均數,可知以焦慮依附平均得分最高,故目前大學生較偏向焦慮依附。
l 根據上述兩種依附測驗:
• 個案對主要照顧者之依附為安全依附
•對外在人際關係依附則為焦慮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