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當主角,感覺起來是最閒,也是最可憐的人。就你不用分析一堆東西,也不用想測驗,一切好像坐享其成一
樣。但就是要把自己的問題挖出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最後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好可憐唷!!會當主角一半是因為大家都
沒問題,所以就我來。另一半,就像我們這組幫我作屋樹人所分析的結果,想藉由剖析自己的過去,來探討我是個
怎樣的人。當然也不是說我對自己不了解,而是想要有人讓我認清說,我的依賴性或退縮,是太超過了還是我自己
杞人憂天。所以對於組員們對我的分析,其實沒有太多的驚訝或恐慌。也讓我真正確定哪些是我應該要去面對的問
題,不再用其他事情來當藉口逃避。
1. 建議不要陪主角去吃飯,會不會提升反向的效果,使主角缺少正向關懷?
我們建議不陪主角吃飯,並非一開始就全盤拒絕,可能是一兩次,適時的讓主角可以自己去完成,並且我們會
在旁幫助主角,因此主角並不會提升反效果,適度的放手,可以讓主角更獨立。
2.主角經過這次報告,對自己有沒有新發現?
知道自己本身對於與人相處常常徘徊在要親密還是要有一定的界線存在,會因為無法拿捏而困擾,但沒想到這
樣的煩惱是因為母親對自己的規範所引起的焦慮。這樣的結果,其實讓我有些驚訝。
3. 在大專人格測驗中,自主性和求助性是相對的,可能不是完全相對,問其之間的相關?
從大專人格測驗中因素分析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在他人指導導向中,求助性和自主性為性質相反的量表,
並非完全是屬於相對的特質,但主角的表現上這兩個特徵,算是差距較大的。
4.若是夢的情境是如同主角的問題??
組員的想法:夢中的小男孩可能是主角的姐姐,並且主角害怕越過了三角形會失去一切,或是得不到自己所想
要的東西。主角之所以會離男孩越來越遠,可能是與姐姐的差距,或是無法完成家中的一切事務,並且有很多
事都是姐姐來承擔,導致主角漸漸越離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