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人陪伴
(2)遇到事情容易退縮
(3)過於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
小時候:
從小在基隆長大,幼稚園搬到高雄,因為父母管教甚嚴,所以對環境的不適應(上課會偷偷哭泣,因為想爺爺奶奶)。
姊姊:
小時候個性比較獨立,加上從小學習很多才藝,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
後來有跟姐姐一起去學太極拳,雖然兩個人都極不願意,但是姊姊卻能有很好的表現,出去比賽還可以得名,但我卻用考試唸書補習等藉口,一直逃避。
而且從小到大,做什麼事都要有姊姊陪,才比較敢也比較願意到現在其實做很多事情,我也需要有人陪也會比較
敢。
媽媽:
從小我覺得媽媽對小孩的管教比較嚴格,媽媽會希望小孩比較獨立自主。所以很多時候他會希望小孩子自己做,比如說作業她會要求我自己寫,不懂得自己去查資料,東西忘記帶媽媽也不會幫我送東西。很小就會要求我們做家事〈EX:拖地、洗衣服。〉
退縮的第一件事:
國小自治小市長選舉時,因為害怕所以不敢去六年級的班級拉票。
之後遇到事情,除非是逼不得已,否則就會裝死不去作。
ex.成長背景備有影片 請與報告組聯繫
(1) 可能是孩提時期的經驗行程夢的來源,在覺醒的狀態下,可能有些不復記憶的兒時經驗可以以夢境的方式重現。
(2) 可能是最近發生而且在精神上有重大意義的事件,亦或是幾個重大意義事件融合為一個整體,一同表現在夢中。
(3) 夢具有凝縮的作用。夢中包還著許多可以解釋的意境以及隱藏的意境,夢可以將兩者濃縮於一個夢之中,假若不斷的對夢分析下去,往往可以發掘出更多深藏在夢裡的意義。
(4) 夢有轉移的作用。在夢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的意義,並非永遠是夢形成的最重要產物,往往只是一些未為我們所知的精神力量的次要產物,也就是附有強烈興趣的重要部分往往成為次要的部份。
(5) 夢中不單單只是以畫面的形式形成,有些內容會以言語的方式來呈現。
主角在夢中與一位小男孩在巨大的三角形中,騎著腳踏車,一直騎著、騎著,因為之前有一位完美、富裕的小天告訴主角,他只要騎過了三角形的頂端,如此一來,任何願望都可以達成,因此主角不斷騎著,但是主角突然問了小男孩說,為什麼要一直不斷的直下去呢??小男孩回答說,因為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但主角開始害怕,害怕越過了三角形,沒有辦法得到自己的東西,因此小女孩速度越來越慢、距離小男孩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了解完夢的內容,根據主角自己和佛洛伊德夢的解析來探討主角夢中的意義。
ex.夢的內容備有影片 請與報告組聯繫
1.主角自行的的分析
→主角認為只要越過了三角形,便會掉下去,失控並且摔下去三角形,並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2.依據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來探討主角中物品象徵的意義
(1) 小男孩:可以象徵男性的性器官。若小男孩表許多朋友,則象徵一種秘密;若小男孩代表著是哥哥,象徵為一種情敵。
(2) 巨大的三角形:<1>巨大表示主角一心想長大,及對他所喜愛的永遠貪求不厭。<2>三角形在夢中表一種建築物,代表著主角性器官,亦或是主角與父親的一種關係。
(3) 天使:可能表示天使與主角兩個人之間有著共同的元素。仿同作用,主角希望自己的角色是與天使的角色互換的,亦或是將天使視為模仿的對象。
(4) 主角騎著腳踏車爬著光滑的牆壁:象徵重複著嬰孩時期時攀爬著父母和保母,甚至是照顧者的夢的回憶。
(5) 漸漸遠離小男孩,並追不上車子:象徵著主角可能悔恨年齡差距太大,無法趕上。
【一】怎麼看待自己:
1.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觀察他人的眼神和語氣),也在意別人怎麼評斷她。
2.會自己預設立場,被拒絕或者是會失敗;所以會退縮不前。
3.會以父母的意見為意見,很少會去反抗父母的要求。
4.自認以自己的個性,人生會平平淡淡,沒什麼大起大落;會照著自己給自己鋪的那條平淡的路走下去。
5.大學以來,參加系會,主角覺得就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二】家人相處模式:
1.父親:
跟爸爸不熟,不會跟爸爸談比較深入,比較內心的事情;認為父親生病還要撐起這個家,令人感到尊敬甚至是喜愛。
在家中是扮演白臉角色,比較理智的。
爸爸不善交際,是個老實人,是個做好自己本分的人。
2.母親:
認為母親很辛苦,要把持這個家。
好像沒辦法跟母親有良好的溝通。
母親很容易想太多。
認為自己像母親這件事,會讓自己很尷尬;因為覺得自己有許多缺點都跟媽媽很像。
母親會抱怨東抱怨西。認為母親抱怨只是為了讓主角和姊姊做家事。
3.姊姊:
跟姊姊有革命情感,會一起被母親罵,一起說閒話。
沒有姊姊的話,家裡什麼事情都處理不好。
爸爸只不過是精神指標。
經濟或者一些事情的處理,都是以姊姊為主。
【三】父母看主角:
覺得跟姊姊比起來,主角比較乖;比較會唸書。
1. 您可以稍微簡述一下主角和您的互動情形嗎?例如:主角認為她很依賴您,您可否舉出一些她依賴您的行為?或者是其他平時互動的情況。
平時都各忙各的,唯一有機會相處是在晚上,吃宵夜或睡覺前。通常都是聊聊天,說一下學校發生的事、工作上的事、媽媽的事,發一下牢騷,但有時卻會因為意見不合,反而大吵。依賴的行為就諸如日常生活的小事,有時會叫我要幫她洗碗、煮麵甚至是連去郵局刷本子都是,晚上吃宵夜都還要人陪…等等。
2. 主角認為自己是個容易退縮的人,那姊姊針對此點的看法是?如果您認為是的話,可否可以請您舉出行為例子。若您覺得不是的話,是否也可請您舉出佐證。
對,她只要遇到困難、事情進行的不順利或是她無法配合時,她就會想要放棄。就以這次我們要去學瑜珈,一開始,她也是興致勃勃的說她要學,問她有空嗎她也說可以,結果因為她剛好遇到期中考,請了2次的假,之後又說要作報告,又請了2次假,就在要上下一次課時,她就說她不要學了。
3. 姊姊還記得主角初從基隆回到高雄的情形嗎?
剛從基隆回到高雄時,她天天哭說她想奶奶,晚上也都不太睡覺都在哭,要等到哭累了才睡,有一天晚上,11點多時她居然把行李整理好,躺在床上躺到2點多就把我搖醒,說要坐車回去基隆。
4. 姊姊是怎麼看待主角和父母之間相處的關係呢?父母是否給予主角什麼期許?又父母對待主角的態度?請姊姊說說您的看法?
他們之間相處的關係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父母希望主角能多花點心思在家裡,而主角總覺得學校的事都忙不完了。所以我是覺得大家各退一步即可。父母當然是希望主角以後有好的出路阿,只是有時在態度言語上,會表現的比較極端和犀利,讓主角無法接受,因而又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5. 姊姊是否有發現主角從小到大的人生階段中,有什麼重大的改變嗎?例如在個性上或者行為上;在某個階段和另一個階段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有!從小時後害怕與人群接觸到被人欺負回家也不敢說,國、高中則是有交到一些知心的朋友可以吐露心事,到現在加入系學會、辦活動,跟不認識的人群接觸,這些都是改變,只是又變得更愛碎碎唸。
6. 曾聽主角說起,在國中或者是高中的時候,有某一段日子中,會回到家一直哭,但主角卻忘記是為了什麼事情而哭,她那時候是否有告知過姊姊或和姊姊分享過呢?如果有的話可以請姊姊告訴我們呢?
她覺得自己好像都交不到朋友,大家好像都不願意跟她相處,回到家後,又感覺得不到家庭的溫暖,造成她那一陣子情緒很不穩定,就只是一直哭一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