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為男性,目前20歲,是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生性樂觀、活潑好動,不只愛好運動,且興趣廣泛,熱衷於各種不同的事物,
喜歡多方嘗試,也積極投入公眾事務,並樂於助人,對人對事方面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與處世原則,不過…...
主角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個小他一歲的妹妹,而除了年幼之時,曾短暫由阿嬤帶過一陣子外,都與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在台北市這都會區成長。
主角不僅是家中的老大,在母親那邊是長孫,在父親那邊也是最受疼愛的孫子,家中的各大長輩,親戚朋友,對於主角無不呵護有佳,雖說不是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也非要什麼有什麼,但只要合情合理,不誇張、不過份,幾乎都能得到其想要的,而對於主角的看法或想法也很重視,任何事情都不會以大人的想法為優先,都會讓孩子們有表達意見的機會,這一切,也讓主角逐漸養成不隱瞞自己的想法,有什麼感受或心情都不會刻意壓抑,會很直接的表達出來,亦或是呈獻在表情上予人知曉。
而主角家中對於事物的看法與觀念,也不拘泥於傳統中國人的價值觀,對於中國傳統的節氣也並無特別重視,倒是對於西方的事物與價值觀有較多的認同於接觸,想法不必固守不變,沒有絕對的對或錯,要時時更新,看事也要感性和理性要同時兼具,不要太感性卻流於濫情,更不要過於理性而失去了人性,這樣的環境下,對於主角實是影響頗多。
但在這種種的情境之下,卻也對主角產生了巨大無比的壓力,而這壓力是無形的,不管是來自父母親的,亦或是親戚朋友的,他們對主角的好,主要不知該如何回報,主角只能要求自己,高度的要求自己,進而產生了偏差,不只是要求自己,更是要求別人,對於自己用了怎樣的標準,主角也將他加諸於他人之上,也因如此,雖說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或錯,但主角認定為是錯的事情,都無法輕易認同他人的想法,更因如此造成……
(部分改編後編入影片內容呈現)
主角就讀幼稚園之時,曾因與他人爭執,而用「尺」攻擊同學,因想不通、也無法理解對方為何會如此小氣……
主角在國小一、二年級,曾經與同學意見不合,在班上吵了起來,對方不肯承認自己的過錯,因一時氣憤,拿起椅子擲向同學……
主角在國小三、四年級時,因不喜老師管得太多、限制太嚴,直接出言頂撞老師的政策不當……
主角在國小時,時常因對自己的表現不好,不達自己的標準,任意汲取手邊可取之物,作為發洩情緒之用途……
主角在國中時期,因為老師突如其來的課堂考試,心懷不滿,用很不好的語氣與很臭的臉部表情跟老師對峙……
主角在國中時期,跟朋友於球場打球之時,遇不良少年來強行霸場,看不慣也忍不住這口怒氣,與對方破口爭執……
主角在國中時期,因為老師對其同學,不明是非的謾罵,心有不平,直接從座位上站起來與其對罵……
主角在高中時,因不滿學校的規定,教官的找砸,對教官直接理論是非對錯……
主角在高中時,對老師在課堂上公開談論政治,且想法充滿偏見,深感不悅,對老師的行為頗為厭惡,直接在課堂上對老師挑明其想法……
主角在大學時,對於管理球場的阿伯的舉動太過超過,眼中無人的舉動,忍無可忍,直接對其批評,吵了起來……
衝動,主角會因一時的情緒波動,而不管結果如何,也就是不去思考會造成何種影響,把其自身的想法展露無遺,
對於不認同的事物,會採取立即性的反抗,相對而言,對於觀念上所秉持的想法,會堅持到底,而不計一切得失。
而,衝動性,此一特質,正是我們要對其主角探討的要素,不僅讓我們,更讓主角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