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因:
以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小截幼時受到父母言語或情緒上的受虐,故容易發展出邊緣型人格障礙。而客體關係論認為,童年時期不愉快的經驗─例如父母親的愛與關懷不一致,父母雖然讚賞個案好的表現但在情感上卻有無法提供支持與溫暖,這會造成個案將這種困擾的客體呈現內化。進而影響個案無法分辨周遭人的愛憎。因為這些客體關係的困擾導致小截對自我沒有安全感。這正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徵之一。Linehan的壓力-疾病體質理論提出,情緒調節不良與負面環境相影響就容易發展出邊緣型人格障礙。在一個負面的環境會忽略及不尊重個人的情感,當小截嘗試表達情感時,卻遭到藐視甚至處罰。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病因:
以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家庭環境因素在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中佔20%~30%,太多的否定與太少的溫暖、貧窮暴露在暴力環境中及教養方式等社會因素,都容易出現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小截的情緒與精神病態,使其較無常人所擁有的良心譴責、擔憂故容易持續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