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針對問題
(1) 需要人的陪伴:
這個問題,主角說明家裡的人常會責備她不能自己完成事情,或是身旁的人時常抱怨主角不願意自己做事,需要別人在一旁才願意把事情完成。以屋樹人測驗的結果當中,結果有提到主角的力量集中在一點,在各個環境中,可能會抓著一點不放。套用在日常生活的情境當中,可能就是主角需要將能量的寄託在於旁人的身上。看來這個問題,在旁人的抱怨之前,主角並沒有辦法自己知覺;可見這個問題對主角並沒有造成不便,而是主角因外界的壓力,所產生的焦慮。推估此種為現實焦慮,也就是在因應外界的壓力或危險,所產生的恐懼感。其過程可用下圖說明:
依賴行為 →→→→ 外界危機(旁人的責怪)→→→→ 現實焦慮
(2) 遇到事情容易退縮:
主角自述在碰到這種問題時,有些微的感到不安、有些罪惡感。或許沒有實質的行動,不過事件還是會被記住。如她所說,有一天家裡發生小火災,母親與姐姐都在努力的救火,但主角卻能出去到垃圾再回家。此事件的重點為,主角並沒有對當下較為緊急、重要的問題做出反應,而僅僅在問
題的週遭做出一些行動。雖然當下主角沒有努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訪談的過程中,卻提到了這件事,可見這件事情對於主角而言,是尚未解決的。若針對Freud的人格結構來說,由於火是危險的,故id想要避開它;而superego想要使ego面對危險,不過由於id在此事表現得過於強烈,故ego傾向於逃避危險,而選擇去倒垃圾。在事件過後,superego針對此事件,對主角有持續的影響。這種焦慮稱之為「道德焦慮」,是當ego無法滿足superego,其給ego的懲罰。
(3) 過於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
主角想要以所希望的方式與人互動,但是擔心表現出來的行為不為對方所喜歡。這可能為一種神經質的焦慮,也就是ego在協調id與superego時,壓抑了id,由id所產生的能量轉換而來。這裡id希望能與他人以「既親且狹」的方式互動,可能會要求對方依自己的欲望形式;但superego卻想要按照父母所教導的禮節來與人互動。此時的ego聽從superego的指令,而未被滿足的id便以神經質的焦慮來表達。
主角的三個問題,都發生在id、ego、superego三者的互動上,由ego表現出來的行為,分別造成其自身的某些焦慮。主角所關注的是產生的焦慮,而非行為本身。
→ 2 : Freud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在屋樹人的測驗中,主角畫出樹根,表示過去的影響很重要。在這裡,我們將從主角的過去,觀察其對現在是否有影響。主角的問題為:若非較熟的朋友,在與人互動方面,會猜測對方的反應而調整己之行為。根據主角描述,她從基隆奶奶家回到親生父母家的時候,大概在5歲左右。這段期間,是superego的發展期,也就是潛伏期,將社會的規範、道德等內化。由於是祖孫關係,奶奶對主角的管教態度是較為輕鬆的;但回到了高雄,除了與奶奶分離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外,父母雙方皆有工作,無法像奶奶一樣能貼近主角的需要。在步調較快的高雄,媽媽也比較沒有時間跟主角溝通,所採用的管教態度多是高效率、快狠準的。主角另外也有提到媽媽會在主角面前處罰做錯事的姊姊,希望她能學到教訓。由此推估主角在社會化的過程中,superego可能佔著較強勢的位置。尤其在人際互動中,為了使對方有好印象,常採納對方的意見。
1:主角常會出現不自覺透露出想要退縮的意圖,可是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此時,朋友便可以提醒的方式告知,點出他的問題,讓其自己知覺它出現此行為。如此一來可以使主角發現自己又出現退縮的行為,藉此來提醒,並且可以藉由朋友的叮嚀,來漸漸改善自己的行為。
2:多替主角找一些勵志的書籍及文章,例如:蔣公看魚、歐巴馬、偉人傳記。,閱讀別人如何克服困難,努力克服挫折的書籍,來使自己經增加信心。
3:請主角姐姐放手多給妹妹承擔的事務。請姐姐可以教導主角,並讓妹妹有更多的責任去完成一件事,並且適時給予幫助,讓主角可以有能力完成一件事,如此一來便可以增加主角的信心,多次下來,信心的累積,可以幫助主角碰到事情不再退縮,可以努力向前進。
4:建議自信心不足的傾向,可以來個優點大轟炸,盡量給予主角優點的提醒,好讓主角可以增進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