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問題:
(1) 自信心不足
(2) 太在意別人眼光
(3) 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不夠完美
(4) 認為大家都在注意自己的缺點
問題的背景:
孩童時期—
主角在家排行老二,因為主角的姊姊長得很漂亮,小時候大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姊姊身上,所以主角私底下會跟姊姊比較,並且活在姊姊的陰影之下。因此悄悄地建立出自卑的個性。
求學階段—
直到後來有了追求者,才稍微有點自信。高中交了一個男朋友,怕主角被追走,所以一直限制以及貶低主角(批評外表、穿著等)。因此,主角的自信心便又開始低落,並且越來越在意他人的眼光、放大別人的評論。結果最後男友卻劈腿而分手,讓主角覺得自己總是比不上別人,更加沒有自信。
到了高三的時候—
主角在學校中開始有了名氣,常常會有人在路上談論她。但主角卻一直認為是在批評她,而不是讚美她,為此還感到很有壓力。
p.s.這部份備有影片,若有需要可以與報告組聯絡~
1. 測驗簡介:
共有130題,構成13個量表(scale),形成「內外向性、社會適應程度、情緒穩定度」三個因素。選項分為「是」、「?」、「否」;「是」得2分、「?」得1分、「否」者則得0分。
每量表含有十題題目,計算每十題的總分則為該量表分數。測驗中提供國中至大專男女生常模,其中含有百分位數與原始分數對照表,並可繪製側面圖。
側面圖可以以五種類型來解釋:
A型-平均型:三種因素都平均
B型-偏右型:性格外向,但社會適應性低,情緒穩定性亦低
C型-偏左型:雖然內向,然而社會適應好且情緒穩定
D型-左下型:外向且適應性好情緒又穩定
E型-右下型:既內向且社會適應性差情緒亦不穩定
2. 主角測驗結果:E型-右下型
3. 結果分析:
主角的思考向度及憂慮性都是1,表示容易產生過多的想法以及憂鬱。且情緒向度方面不穩定、自我評估亦低,容易受他人看法影響。不過,大致而言,主角待人和善。
1. 測驗簡介:
此量表包括10個變項(生理自我、 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自我總分和自我批評)。
測驗的內容分為四個效度分數(不一致反應、自我批評、故意表現良好、極端分數)、兩個摘要分數(自我總分、衝突分數)、六個自我概念量尺(生理、道德倫理、心理、家庭、社會、學業/工作),以及三個補充分數(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
2. 測驗結果:
個案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及「自我滿意」向度皆低於一般值。而故意表現好這項分數低於一般值,表示此測驗相當有效度。此測驗來源為學生輔導室。
1. 測驗簡介:
本測驗是透過訪問10位同學,詢問他們對於沒自信的人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或想法,進而選取重複率高的16項特徵編制而成,測驗題目共16題。作答方式分為「是」與「否」,答「是」得1分,答「否」則得0分。
和組員的結果比較後,可以知道主角是否真的較他人沒信心;根據主角的作答,再進一步了解主角會表現沒自信的情境是如何。
2. 測驗結果:
主角得分為14分,也就是16題中有14題皆答「是」;可見主角的自信心真的有不足的傾向。而且根據主角的作答,發現主角容易發生以下想法:自認不如別人、很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論、比較注意且在意自己的缺點、傾向掩飾自己比較不好的那一面。
3. 和三位自信心較高的組員比較:
主角得分遠高於組員A、B、C,故我們推論此測驗有一定的效度。
透過主角自我觀察,能夠了解某些事件所引起的思考歷程,及所帶來的情緒和反應。
※事件一:經過別人面前時,別人看了一眼 → 自己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衣服穿錯、臉上有東西等等) → 緊張、焦慮、感覺不安
※事件二:被說像是很愛玩的人 → 覺得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不愛讀書、沒有內涵的人 → 剛開始感到生氣、想辯解,但感到無力,於是無力辯解,被誤會就算了。
※事件三:爸爸說:「這個月花很多錢喔!」 → 感覺自己沒有能力做好收支平衡,自己是無能的、沒有能力做好這樣簡單的事情 → 難過,想辯解,但覺得是自己不對。
※事件四:別人說自己看起來很會吃 → 覺得「很會吃」代表「身材不好、很胖」 → 很在意、心情低落。
※事件五:事情沒做好 → 自己是無能的、沒有競爭力的 → 沮喪、有點焦慮。
※事件六:練球時表現不錯,被隊友稱讚 → 認為只是碰巧的,是自己運氣好 → 一方面覺得有點開心,另一方面又很擔心自己下一次無法表現得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