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y 20, 2015 1:25:38 AM
肝臟第一階段解毒途徑
第一階段,在肝細胞中的酵素幫助下,毒素透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如氧化、還原、水解),轉化成代謝產物。其中一個酵素是細胞色素 P-450 酵素。毒素透過這個過程變成無害物質,並經由腎臟排出體外。 這個過程往往還伴隨著自由基的產生,若過量會損害肝細胞。幸運的是,人體已經建立起因應的保護機制,並能利用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C、E 和天然胡蘿蔔素),來減少這些自由基所造成的損害。如果缺乏這些抗氧化劑,毒素暴露過高,那麼這些毒性化學物質可能會變得非常危險,因為其中一些或許會將相對無害的物質轉化為潛在的致癌物。在受汙染的環境中,過量有毒物質,如農藥、酒精及藥物會誘導或過度活化細胞色素 P-450 的解毒途徑。可能引發過度活化的物質,包括咖啡因、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油漆廢氣、汽車廢氣、香菸和巴比妥酸鹽。 由於這種誘導,大量自由基在人體內產生。 為了促進第一階段的解毒,防止自由基超載,一系列抗氧化劑,包括為生素 C、硫辛 酸 (lipoic acid)、葡萄籽提取物、槲皮素 (quercetin) 氧化劑,和 N- 乙醯半胱胺酸 (N-acetylcysteine) 等,對人體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肝臟第二階段解毒途徑
在第二階段,肝細胞的結合反應 (conjugation) 過程中,其他物質如半胱胺酸 (cystein)、穀胱甘肽 (glutathione)、葡萄糖醛酸 (glucuronide)、硫 (sulphur),或甘胺酸 (glycine) 分子與毒性藥物或化學物質一起進入人體,一旦經過結合反應過程,這些代謝產物無論是否有毒,都會被中和而變為對身體無害的物質。在第二階段,藥物、毒素和荷爾蒙會被轉化成廢棄物,並透過諸如膽汁或尿液這樣的液體排出體外。研究表明,在某些蔬菜和水果中發現的一種被稱為 D- 葡萄糖醛酸鈣 (calcium d-glucurate) 的天然成分,能抑制葡萄糖醛酸酶 (glucuronidase) 的活性,進而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補充 D- 葡 萄糖醛酸鈣將加強結合反應過程中的關鍵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 (glucuronidation) 途徑。此外,甲硫胺酸 (methionine)、葉酸 (folic acid)、牛磺酸 (taurine)、N- 乙醯半胱胺酸 (N-acetylcysteine),都是對這個途徑有益的協同作用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