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最早的书籍

著述于春秋时代的《管子》,距今2700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

每年出版书籍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每年出版书籍(新书和再版)最多的国家,2020的出版量为506,000种,87亿册(张)。

出版蒙文图书最多

中国内蒙古是世界上出版蒙文图书最多的地区,现已成为最大的国际蒙文图书出版中心。

规模最大的植物志书

2004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已出版的规模最大和内容最丰富的植物志书,全书5000多万字,总计80卷126册,记载中国维管束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包括9080幅图版,详细总结、记录、澄清了中国所有已知植物的科学名称、研究历史、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系统位置、物种生境、物候期和经济用途等。

规模最大的木版经书

北京云居寺收藏着乾隆版《大藏经》718函、1662部、77000多块,全部用檀香木历时五年精工雕刻而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版经书。

唯一的“舌血真经”

北京云居寺收藏了一部长达80卷60万字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明朝崇祯年间僧人祖慧刺破舌尖、混合朱砂,历时一年多写成,是世界上唯一的“舌血真经”。

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约3.7亿字,由二千多名学者于1403-1408年间编成。

最早的百科全书

宋代郑樵所著《通志》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共二百卷,分年谱、纪传、二十略,在学术上独树一帜。

第一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十七世纪的手工艺百科全书”。该书对中国古代的生产技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天工开物》初刊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

全书共十八卷,系统记述了古代工、农、矿、冶、兵器等方面和生产技术和经验,并附有操作图解一百多幅。内容有水利、制糖、种植、养蚕……还有火炮、地雷、水雷、化工等。

最早的书籍装订

中国发明了书籍装订技术,其起源要比印刷的发明大约早两千多年。早在公元前1600年殷商时代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书籍装订术——龟骨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陆续发明了多种装订方式,包括简册装、卷轴装、龙鳞装、经折装、蝴蝶装(宋朝)、和合装、包背装、线装(明朝)、平装等。

最早的金石学

北宋欧阳修分析刻有金文的古文物,保留了约400片拓片,是金石学的开创者。

最早的文物目录

吕大临(1046年至1092年)所编纂的《考古图》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物目录,对出土的古文物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它记载绘制了朝廷与私人珍藏、可追溯到商朝(前1600年-前1050年)到汉朝(公元前202-后220年)的青铜文物210件、玉制文物13件。

最早的植物专著

中国人深入了研究各种植物,并在世界上最先出版了大量专著。谱录类著作,多以一种或以一类动植物为主,比较注重于品种及品质的高下优劣的记载。 这些谱录类著作对于所谱植物的种植、采摘、加工和利用等方面也都有所记载。 

现存最早的养蚕专著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养蚕专著是宋代秦观所著《蚕书》。

最早的菜单

中国人发明了菜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菜单是宋朝的。

最早的印刷历书

在唐代中期以前,民间已广泛用雕版印刷历书,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虽然皇帝下令禁止,但实际上禁而不止,因为历书是民间需要量很大的书籍,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所以民间一直未停止印刷。特别是到了唐代的末期,更从四川、淮南等地发展到江东一带。  

在现存的唐代印刷品中,有两件民间印刷的历书。一件是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印本历书,内容除记载节气、月大、月小及日期外,还印有阴阳五行、吉凶禁忌等杂记,与后代宋、元、明、清的历书已无太大差别。另一件是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印本历书残本,虽然残帙不全,却非常难得地保留了“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字样和中和二年的纪年。这两种历书同为现今世界最早的历书之一,都藏于敦煌石室,现两份均存于伦敦博物院。【

最早的棋书

北周武帝宇文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棋书《象经》。

最早的农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封诊式》是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共25节,3000余字,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以文书格式出现,具体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

文书内容在主体称谓上仅使用“某令史”、“某所”、“某里士伍丙”、到某亭百步“等泛指代名词,并未记载官员、尸体及参与勘查人员的姓名。这些文书格式具有代表性,起着规范化的作用,是:

最古老的技术书籍

出自《周礼》的《考工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技术书籍。它以经验知识为基础制订技术规范,详细明确提出了兵车、青铜、陶瓷、弓箭等产品的制作材料、大小、体积、重量以及制作过程和技术规范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对产品进行测试,以保证产品质量。 【】【

现存最早的天文地理专著

春秋时代的《周髀》。

最早的帛书

湖南长沙市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的缯书,是世界上最早的书。该楚帛书面积47厘米×38厘米,出土于20世纪30年代其内容有两组文字,一组13行、一组8行,并配合四周图像,文字内容记载伏羲氏女娲事迹。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最古老的长文木觚

湖北云梦县城关镇郑家湖战国晚期墓M274出土的长文木觚(一种多棱体木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文木觚。木觚正反两面各七行,每行约50字,全文约700字,以秦隶字体书写。觚文记载了一位名叫筡的谋士,前去游说秦王的故事。

同一地点一次出土最多的古代文献

1996年,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街一口古井中出土了10万余枚三国孙吴纪年简牍,超过此前全中国已发现简牍之总和,震惊了整个考古界。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与 “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世界在一个地点一次发现数量最多的古代文献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

先秦时代的《山海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理引用《山海经》达八十多处。

最早的太阳历

夏朝流传至今的历法《夏小正》,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夏小正》将一年分为十个月,每月36天。全年剩下的五至六天为过年日。

《夏小正》也是:

比如其中记录的正月物候是柳树长花序,梅、杏、山桃相继开花;田鼠出来活动,野鸡鸣叫,雌雄交配;鱼儿由水底上升到近冰层的地方;农田害虫蝼蛄也叫了。

档案

最早的档案

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除刻有占卜活动的卜辞外,还有记录刻辞和表谱刻辞,是当时的政事记录和商代王家的重要档案,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档案。

最早的地名规范化工作

地名档案指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文字、图表、音像等材料。地名档案是地名管理的专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地名管理、推行地名标准化、开展地名研究的基础。

中国地名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汉代至明清各朝,都重视《地理志》、《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的编修工作,充分说明国家对地名档案和文献管理的重视。早在唐代天宝初年就曾改地名“不稳定及重名”者达110处。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地名规范化工作。

最古老的国家武器档案

西汉长安城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出土了六万余枚骨签。据考证,这些骨签是截取的弓弭末端样本,是当时的弓弩档案,记录了弓弩的编号、制作机构、射程、张力等核心精确数据。

这批骨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武器档案。【】【

最早、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

江苏连云港出土的《尹湾简牍》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

延伸阅读:

造纸印刷书店教育字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