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

望远镜

最早的望远镜

中国人发明了望远镜。

春秋时期的《淮南子·泰族训》记载:“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射快” 。对此,东汉高诱注解说:“金目,深目,所以望远近射准也。”

金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望远镜。【

最早的军用望远镜

明代薄珏于崇祯七年(1634年)或之前一二年制成折射式望远镜。崇祯八年(1635年)在安庆战役中以此镜观察农民起义军之远近,并指挥炮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军用望远镜。【

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位于四川稻城县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由313部直径6米的单元天线构成,又称“千眼天珠”,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2023年正式建成

该项目是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之一,将为中国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23

首台中红外太阳磁场望远镜

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望远镜,位于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AIMS望远镜将填补国际上没有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空白,揭开太阳在中红外波段的神秘面纱。

最大的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

2018年,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直径4.03米口径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将用于太空望远镜。

发布光谱数据最多的望远镜

2023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郭守敬望远镜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2229万余条光谱数据,是世界上其它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这和的2.9倍。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发布光谱数据最多的望远镜。【

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

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的燕山主峰南麓。架设在此的郭守敬望远镜,属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简称LAMOST)是一架横卧于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应用主动光学技术控制反射施密特改正板,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由于它的4米通光口径,在曝光1.5小时内可以观测到20.5等的暗弱天体; 由于它的相应于5度视场的1.75米焦面上可以放置数千根光纤,连接到多台光谱仪上,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成为:


最大的全可动低频射电望远镜 

2020启动研制的云南普洱市景东县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全可动低频射电望远镜(JRT。它将通过对脉冲星高精度计时观测,开展低频引力波探测、脉冲星——黑洞物理、强引力场相对论检验等前沿科学研究,并实现基于脉冲星的时间标准体系。

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2016年7月3日,“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完工,成为世界上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21 ♥21

中国天眼也是:

首套毫米波太阳射电观测仪

太阳耀斑爆发是灾难性空间天气的主要源头,直接威胁人类空间设施以及太空探测安全,会导致导航误差,通讯中断等,但传统太阳射电仪器无法获得辐射频谱的完整测量。

为填补毫米波频段观测数据空白,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空间电磁探测技术实验室(LEAD)的科学家们2022年初成功研制世界上首台套工作在 35-40GHz 的毫米波太阳射电频谱观测系统。

该仪器实现了 35-40GHz 范围内 5GHz 带宽的扫描观测,系统噪声系数~300K,系统线性度>0.9999,时间分辨率为 5ms~1.3s(~134ms, 默认),频率分辨率为 153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