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

通讯

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是世界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导航卫星系统。首创三种不同轨道构成的混合星座。【♥22

首个覆盖多家运营商网络的空中基站

2022年6月20日,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双尾蝎无人机,成功完成高空基站技术验证飞行任务,搭载中国电信、移动和联通空中基站,开展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高空基站技术验证飞行,利用空中基站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2G、3G、4G网络覆盖和服务。

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最高实时传输速率

太赫兹无线通信被普遍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2022年1月5日,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鹏城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国移动等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搭建出首个360—430GHz频段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首次实现单波长净速率为103.125Gbps、双波长净速率为206.25Gbps的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20倍,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通讯速率较5G提升10~20倍。

海拔最高的直播

2020年5月27日11时,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通过5G信号完成了一次世界海拔最高的直播。

最早实现短报文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完成组网的中国北斗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短报文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

最快的光纤传输

2016年武汉邮科院创造了新的光传输世界纪录,达到每秒400T。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可容纳全球48亿人同时在线通话。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在于攻克了特殊多芯单模光纤技术,它能支撑超大容量光传输。【

传输距离最远的光传送网

2014年,中国国家电网新疆信通公司成功调试完成基于遥泵技术的310 公里光传送网系统(OTN),并顺利通过相关性能测试和业务测试,刷新了OTN传输系统在电力通信网中超长距离传输的世界纪录。

最早利用声光通讯

东晋王嘉著《拾遗记》载:(商纣)使飞廉等惑所近之国,侯服之内,使烽燧相续。早在商朝,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烽燧,利用声光进行通讯了。

最大尺寸的光纤预制棒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直径230毫米、长3米,单棒可拉制光纤长达10000公里。

在长飞光纤的拉丝车间内,有一座约30米高的拉丝塔。这座塔的光纤拉丝速度为每分钟3500米,是

量子通讯

真纠缠比特数目最多的量子系统

202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团队与北京大学袁骁合作,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实现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的演示。该项研究将各个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突破至51个,充分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系统优异的可扩展性,对于多体量子纠缠研究、大规模量子算法实现以及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最佳城际量子密钥率

2023年6月20日,中国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科学家将异步匹配技术与响应过滤方法引入量子通信,创造了世界上最佳的城际量子密钥率。传输距离201公里下量子密钥率超过每秒57000比特,传输距离306公里下量子密钥率超过每秒5000比特。【

最先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2023年3月14日,中国科学家潘建伟、徐飞虎团队宣布,开发出高速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将国际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这也是:

光纤振动传感的最远距离

2022年5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的同时,实现了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 这是世界上光纤振动传感的最远距离

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最远距离

2022年5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光纤量子密钥分发最远距离

2022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韩正甫院士团队通过改进的四相位调制双场协议,并进一步提升了独立光源的锁相稳频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而且将安全码率提升了50倍~1000倍,是世界上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的最远距离。

历史纪录:
2021年6月,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利用中科院超导探测器,基于“济青干线”现场光缆,突破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分别实现428公里和511公里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

最长的量子直接通讯距离

2022年4月12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团队和陆建华团队共同攻关,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通信距离达百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首次实现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网络

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陈险峰团队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网络中15个用户之间的安全通信,传输距离达40公里。

最先实现无噪声光子回波

2021年9月,中科大郭光灿团队,在世界上最先实现了无噪声光子回波,成功将背景噪声从1光子降低到0.015光子,首次观察到单光子的光子回波并实现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储。

最先利用超纠缠光子对纯化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础,但纠缠态非常脆弱容易消失。2021年1月,中国科学家李传锋、柳必恒团队,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将两对低纠缠度的纠缠态“纯化”成一对高纠缠度的纠缠态,并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

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

2021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中国已建成世界上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该网络集成了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覆盖了中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总距离4600公里。╬21

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2020年2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

2019年中科大的潘建伟教授等科学家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完成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限于通信光纤的损耗和探测器的噪声等原因,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内获得较高成码率。目前最远成码距离是潘建伟团队于2016年实验实现的404公里。

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巧妙地利用单光子干涉的特性,让量子密钥分发的成码率在长距离也维持较高水平。

最高的量子密集编码的信道容量

2018年7月,中国科学家李传锋、柳必恒团队首次利用四维纠缠态实现量子密集编码,达到2.09的信道容量,超过二维纠缠能达到的理论极限2创造了世界纪录。

与比特系统的二维纠缠相比,高维纠缠具有信道容量高、抵抗窃听能力强等优势。  

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2017年9月29日,世界上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对接,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首个光量子电话试验网

中国科学家潘建伟、郭光灿团队的量子通信研究,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制备了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态,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

首个五代半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


最大的企业级5G核心网

2021年10月,在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上,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科院、中国电信、华为公司联合发布“5G+智慧矿山”创新应用,标志着全球最大的企业级5G核心网落地神东。该系统也是:

首个规模商用的5G独立组网 

2020年11月7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宣布5G独立组网规模商用,这是在全球运营商中率先规模商用的5G独立组网(SA)网络。

目前5G网络分为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两种模式,非独立组网是在5G建设初期通过改造4G网络,将5G基站接入4G核心网的混合组网方式,而独立组网则是完全独立建设的5G网络,独立组网将更好发挥5G的技术特性。♥21

首座5G无人矿山

2019年,河南洛阳钼业在三道庄露天矿建设了世界上首座5G无人矿山,首次将5G应用到无人矿山领域,实现了矿山装备的远程控制和无人驾驶。

首张5G商用牌照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世界上首张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首个基于5G网络切片的智能电网应用

2017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华为展示了全球首个5G网络切片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该应用通过5G网络超低时延通信能力,帮助电网在300ms内快速恢复线路受损区域电力供应,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首个5G端到端网络切片

华为从2014年起开始进行5G核心网网络切片的研究,与多个全球领先的运营商开展5G网络切片的联合创新,并在2016年世界移动大会上展示了全球首个5G端到端网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