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

化石

最古老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浙江波西溧阳发现的四千五百万年以前的中华曙猿化石,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比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一千万年。它暗示着高等灵长类动物起源中国。

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

步氏巨猿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其直立身高可达3米,体重最大可达300公斤,曾成群结队地漫步于中国广西崇左的喀斯物地区。1935年首次发现并命名。29.5万-21.5万年前环境发生变化,对摄食行为和食物偏好的执着导致步氏巨猿走向灭绝。【

最古老的披毛犀化石

在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发现的西藏披毛犀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披毛犀化石,距370万年

西藏披毛犀的生存时代为上新世中期,它在系统发育上处于披毛犀谱系的最基干位置,随着冰期的显现,西藏披毛犀离开高原地带,经过一些中间阶段,最终来到欧亚大陆北部的低海拔高纬度地区,与牦牛、盘羊和岩羊一起成为中、晚更新世繁盛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甘肃临夏泥河湾披毛犀距今250万年 )

最古老的蛋白质

考古学家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的鸵鸟蛋化石中检测出了蛋白质序列。这些蛋白质距今650万年,年代远超此前于非洲坦桑尼亚发现的380万年前鸵鸟蛋化石中保存的蛋白质。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蛋白质。【

熊类的最近祖先

戴氏祖熊化石发现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地质年龄约为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早期熊类都没有发现过完整的头骨和连在一起的下颌骨,这个空白已被临夏的化石标本填补。戴氏祖熊是一种大型的祖熊,在体型、比例和形态上介于绝灭的小鼬熊和现生的黑熊之间。由于在早期熊类祖先中高度进步的地位,戴氏祖熊的头骨和下颌骨相比其他熊类祖先拥有更进步的接近于现生熊类的特点。综合证据显示,戴氏祖熊毫无疑问是现生熊类祖先中最晚和最进步的一个种,构成现生熊类支系的最近姐妹群。 【

最古老的近剑齿虎

2023年,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临夏盆地约900万年前的大深沟动物群化石记录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大型剑齿虎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证明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近剑齿虎。因其发现于和政县,化石被命名为“和政近剑齿虎”。【

最古老的麝牛化石

麝牛起源于中国。麝牛现今仅生存于北美阿拉斯加,其祖先由中国迁徙至北美。

世界上最古老的麝牛化石是出土于甘肃临夏的和政羊,距今1200万年和政羊虽然在个体大小和体态上与现生的羊很接近,但其头骨的构造、角的形态和颈部的特征表明它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和政羊具有短而粗的角心,其横切面呈三角形,左右角心的基部在头骨上非常靠近甚至愈合,这是麝牛亚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最古老的羚羊化石

羚羊起源于中国。

现代非洲声名远扬的“萨瓦纳动物群”及当中极具代表性的各种羚羊,它们在非洲的化石记录一般不早于距今700万年,其起源何处一直成谜,也吸引全球古生物学界长期关注和持续研究。 

2022年,中国科学家对采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后山动物群、时代约900万-1000万年前灞河期“邓氏临夏羚”化石的最新研究发现,邓氏临夏羚为现仅存于非洲的新小羚族(又译为岛羚族,现存麝岛羚和贝氏岛羚两个种)的唯一化石祖先,也是目前所知非洲种类繁多的“小羚羊类”在上新世(距今约530万-260万年)之前的唯一化石。 此项研究揭开了非洲羚羊起源之谜。【

铲齿象动物群化石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是铲齿象动物群化石最丰富的国家。

铲齿象是一类现已灭绝的古代象,其颊齿仍然为低冠齿,但下颌特化,前端伸长变宽,一对门齿变长板状,恰似一把大铁铲,故名之。它生存于距今大约1500~1200万年的中中新世,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东部,是这一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性动物。铲齿象的化石虽然在整个旧大陆到处都有所发现,但最典型、最好的材料主要是在中国发现的。中国是铲齿象动物群化石最丰富的国家。【

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

三趾马动物群是以该动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动物——三趾马命名的,主要生存于距今约1100~500万年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是哺乳动物演化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物群,不但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已发现超过100种脊椎动物,而且是由古老类型向现生面貌转变的过渡型动物群。甘肃临夏和政地区的三趾马动物群的化石数量最多、质量最好,且绝大多数是保存完好的头骨,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

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

2650万年前起源于中国的天山副巨犀,又称天山准噶尔巨犀。其化石标本高5米,长7米是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巨犀出现之后向西扩张,足迹遍布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地,最西端到达东欧的格鲁吉亚、罗马尼亚等地。 【

最大的巨犀聚集地

巨犀是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可达24吨,相当于4头最大的非洲象的体重总和。巨犀的腿部很长,站立时的肩高5米,头部可伸达7米的高度,像长颈鹿一样取食树冠的叶片。巨犀主要生活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从始新世中期4200万年前的始巨犀开始,巨犀演化出6个不同的属,最终在中新世早期的2100万年前绝灭。在甘肃临夏盆地距今2650万年前的渐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了临夏巨犀、牙沟吐鲁番巨犀和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犀聚集地。 【

最完整早期鸵鸟标本

甘肃临夏市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展出了一具比较完整的鸵鸟化石。经中科院专家鉴定,该化石是全世界现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早期鸵鸟标本。 

这具比较完整的化石是晚中新世大型地栖鸟类腰带骨骼,属于早期的鸟纲平胸目鸵鸟科鸵鸟属的一个新种类,因首次发现于临夏盆地被命名为“临夏鸵鸟”。 【

最古老的拟声鸟类化石

甘肃临夏出土的和政盘绕雉化石距今700~1100万年前,保存了迄今为止最早的鸟类特化卷曲加长的气管化石,以及进而产生拟声行为的最古老证据。盘绕雉的体重约2.5公斤,其气管长度甚至大于其体长。鸟类的声音发自鸣管,鸣管以上的气管属于声道,所以盘绕雉演化出超级加长的气管是为了发出更加嘹亮且浑厚的声音,使其听起来像一种体型更大的鸟类。这种“欺骗性信号”有利于恐吓捕食者和竞争者以及更好地吸引配偶,与许多哺乳动物演化出较长的气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和政盘绕雉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拟声鸟类化石。【

最古老的食果鸟类

热河鸟是除始祖鸟以外唯一具有骨质长尾的原始鸟类,其鸟类基干的分类位置和独特的身体结构,令它一经发现便世界闻名。 中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的地层中发现的热河鸟化石,距今约1.25亿年。科学家在其胃容物中发现了许多完整的植物种子化石。经研究表明,热河鸟并非是一种取食种子的鸟类,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果鸟类。也是:

热河鸟的发现证明了早期鸟类和结果植物之间存在演化上的联系。【】【

最早有嗉囊的鸟

201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张福成、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郑晓廷和美国学者,在辽宁省出土的朝阳会鸟化石和高冠红山鸟化石中寻找到迄今最早的鸟类嗉囊,距今约为1.2亿年。

最早的鸟类肠积食化石记录

在辽宁热河中生代生物群燕鸟化石肠道中,发现一些小石块。古生物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些小石块位于肠中,而非砂囊中,且大小也与真正的胃石不相符,因此不应该是胃石,而是世界上鸟类肠积食的首次化石记录。

最古老的食鱼鸟类

燕鸟是发现于辽宁省的热河生物群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它和现生的鸟类在形态上已经非常相似,并且具备和现代鸟类相似的、很强的飞行能力。科学家们曾推测,这种鸟生活在水边,并以捕鱼为生。 燕鸟科分为“短胸似燕鸟”、“李氏别鸟”、“马氏燕鸟”三个属种。

燕鸟生活在距今1.25亿年的白垩纪早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鱼鸟类。【

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

世界上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是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弥曼始今鸟,发现于河北丰宁四岔口盆地花吉营组,距今约1.3亿年。此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发现于热河生物群的义县组,距今约1.25亿年。【

在中生代,今鸟型类、反鸟类和其他更为原始的鸟类生活在一起。但在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的生物大灭绝中,反鸟类和其他更为原始的鸟类都灭绝了,只有今鸟型类的部分进步类群存活下来,并最终演化成现生鸟类。 

最早的有喙鸟类

中英科学家2005-2006年在河北丰宁县发现一件新鸟类化石。此新鸟类被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它是孔子鸟类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约1.31亿年。

孔子鸟类群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牙齿退化的原始鸟类。以往发现的孔子鸟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2-1.25亿年。这一新的发现把孔子鸟类群的生活历史前推到了1.31亿年前,也使孔子鸟类群成为早白垩世早期鸟类中生活历史最长的一个类群。【

最早的鸟类化石

发现于中国内蒙宁城地区大约1.6亿年前的耀龙(Epidexipteryx)和树息龙(Epidendrosaurus)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原始的鸟类化石,距今约为1.69亿年。

而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只不过是被误认为是鸟类化石,其实属于原始恐爪龙类,是伶盗龙的祖先。【

最早的拇指可对握的动物

2021年4月,中国北票翼龙化石博物馆研究人员发现一具1.6亿年前的鲲鹏翼龙化石的前肢爪子能够对握。这只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拇指可对握的动物。

最早的滤食性海生爬行动物

2023年,由中国科研人员主导的 项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发现于湖北境内的古代海洋动物化石——南漳湖北鳄是世界上最早的滤食性海生爬行动物,距今约2.48亿年。其摄食方式可能类似现代海洋中的须鲸,采取滤食方式摄食小型浮游动物。【

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

四足动物支系包括传统定义的四足动物(陆生脊椎动物)和与它们亲缘关系最近的化石鱼类,后者也被称为基干四足动物。3.7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基干四足动物中的一支登上陆地,衍生出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并最终演化为人类。

 世界上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是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的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 ,距今约4.09亿年。 【

最古老的鱼类化石

世界上最古老的鱼化石——凤姣昆明鱼,长28毫米,宽6毫米1999年发现于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距今约5.3亿年。这也是:

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

2022年7月,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一块尘封的标本库的化石,发现3.9亿年前中泥盆世的盔甲鱼类——东方鱼。这是世界上拥有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其鳃囊数目最多达45对,是志留纪时期最原始盔甲鱼类的7倍以上。

东方鱼拥有有史以来数目最多的鳃囊可能是盔甲鱼类对早泥盆世反复出现的海洋缺氧事件的一个演化响应,也是东方鱼幸存到中泥盆世的秘诀所在。

最古老的真盔甲鱼化石

2022年在江西武宁发现的两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距今4.38亿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真盔甲鱼类化石。

真盔甲鱼是一类已灭绝的“穿”着盔甲的鱼类,是东亚地区特有的一种无颌鱼类,目前仅发现于中国和越南北部。

最古老的三尖鱼化石

2021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的“刘氏镰角鱼”,距今4.19亿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盔甲鱼类三尖鱼科化石。

最古老的疣齿鱼化石

2021年,中国科学家徐光辉团队在贵州盘州发现了2.44亿年前的一种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齿鱼科化石,被命名为“盘州暴鱼”。

最古老的肋鳞裂齿鱼

2021年10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云南发现了一种距今2.44亿年的鱼类化石。经研究确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鳞裂齿鱼化石。

最古老的鲤鱼化石

2021年研究人员在梳理江苏油田岩心样本时发现了两种鱼化石,经鉴定,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鲤科和鲿科化石,距今约6000万年。

最古老的兔形动物

安徽模鼠兔(Mimotona wana Li),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为距今约6200万年的早古新世。

197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研究并报道了在安徽省潜山盆地发现的这类化石,将其命名为模鼠兔,意思是它是类似于兔的动物。其标本现收藏于中国古动物馆。

癸卯兔年(2023)春晚的吉祥物“兔圆圆”标志性的四颗门牙,就取自安徽模鼠化石的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

最古老的半水生哺乳动物

最古老的半水生哺乳动物是獭形狸尾兽,生活在生活在1.64亿年前的侏罗纪。其化石于内蒙古。

大多数中生代哺乳动物体型较小(不超过50克),而且一般都在陆地生活。由于受其小体型的限制,加之生活在巨大恐龙的阴影之下,因此它们大多数食性单一,均食虫。然而,獭形狸尾兽是个重要的例外,十分不同于典型的小型陆地生活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獭形狸尾兽的身体全长至少42.5厘米,头骨长度超过6厘米;估计体重在500克—800克之间。 或许部分因为其体躯较大,狸尾兽可能才具有了食鱼和游泳的生活习性。 

獭形狸尾兽也是:

最古老的树栖哺乳动物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栖型哺乳动物是攀援灵巧柱齿兽,生活在1.65亿年前的侏罗纪。其化石2011发现于内蒙古宁城。

最古老的地穴哺乳动物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穴型哺乳动物是短指挖掘柱齿兽,生活在1.65亿年前的侏罗纪。其化石2011年发现于河北省青龙县

最古老的滑翔哺乳动物化石

2014年在辽宁省建昌县和河北省青龙县距今约1.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两种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动物化石,分别被命名为似叉骨祖翼兽双钵翔齿兽它们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均为哺乳动物演化树的早期分化绝灭支系——贼兽类的新属种,是世界是上最古老的滑翔哺乳动物化石,现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胚胎化石

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胚胎化石是2004年在湖南发现的。这些5亿年以前的寒武纪三维海生无脊椎动物胚胎化石保存精美,包括了从卵裂阶段到孵化前各个阶段的胚胎。

最古老的脊动物化石

1991年发现于中国云南澄江县帽天山的云南虫化石,生活在约5.3亿年前寒武纪前期的浅海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2022年7月,中国古生物学家运用先进的实验技术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此前,云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脊索动物。【

最古老的多门类生物化石群

2012年,云南澄江化石遗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里有最古老的多门类生物化石群。

最早揭示节肢动物的起源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对澄江生物群中处于蠕虫状前节肢动物和节肢动物各个不同演化阶段化石的发现与研究,首次再现了节肢动物是如何由能行走蠕虫状祖先演化为今天所看到的多彩多姿的节肢动物世界。

刺形态数量最多的化石植物群

从2016年开始,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队连年在青藏高原中部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新生代沉积盆地进行古生物科学考察,几年里积累了晚始新世(距今约3900万年)的大量植物刺化石。这些来自伦坡拉盆地和尼玛盆地的刺化石标本共有44份,根据形状、大小、生长方式等特征,被划分为皮刺和枝刺,共计7种形态类型。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的刺形态数量最多的化石植物群。

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这批化石,探知到了带刺植物演化历史及其成因的直接证据。 由于新生代开阔林地的存在,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享有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来源,这必然会造成动物对植物的取食压力增加,进而促进了青藏高原中央谷地开阔林地植物刺的演化。这比非洲发生的类似转变早了约2400万年。 

最古老的单子叶植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于2021年在内蒙古宁城县发现了1.25亿年以的“宁城中华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子叶植物。小麦、水稻、高粱等大部分粮食作物,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最古老的蚂蚁化石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收藏的蚂蚁化石,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村。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约相当于距今1.67-1.60亿年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蚂蚁化石。

最古老的花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团队,2018年在南京东郊发现了200多块远古化石花的标本。这些花朵距今至少有1.74亿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科研人员将之命名为“南京花”。这也是:

此前,1998年在辽西北票地区发现的辽宁古果和2000年在辽西凌源地区发现的中华古果化石,迄今1.45亿年,属于“古果科”,也是非常古老的被子植物。

最晚保持牙齿构造的乌龟

出土于新疆的腔齿四川龟,距今约1.6亿年,其口腔上方仍保有牙齿残留的㾗迹,是世界上最晚保持牙齿构造的乌龟。【

最古老的龟化石

半甲齿龟(学名: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是属于齿龟科(Odontochelyidae)的一类动物。化石发现于贵州省,年代属于三叠纪,约2.2亿年前。半甲齿龟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乌龟。 【

最古老的动物化石

 2015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殷宗军博士在贵州瓮安生物群发现了贵州始杯海绵化石,距今6.09亿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化石。这个发现意味着地球所有动物的祖先都起源于中国。

最古老的陆生真菌化石

2021年在贵州发现的6.3亿年前真菌类生物化石,是世界上最早的陆生真菌类化石,说明在6亿多年前,蘑菇、酵母、青霉等真菌生物的祖先已经从海洋登上了中国的土地。此前,最早的陆生真菌发现于苏格兰,距今约4.1亿年。

最古老的三胚层细胞结构生物化石

人类是三胚层细胞结构生物 ,五脏六腑为内层,肌肉、血管为中层,皮肤毛发为外层。

安徽“淮南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三胚层细胞结构生物,是1962年发现、1979年命名为“淮南生物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淮南虫”所在的岩层结构,早在7.4亿年以前已经形成。

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

199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在河北迁西县和宽城县发现了一个新的碳质宏观化石生物群,命名为“高于庄组化石群 ”,并证实此为迄今在前寒武纪发现的证据最充分、年龄最古老、个体最巨大的底栖多细胞藻类植物群。 保存较好的标本共58块,为面积达分米级大小的特大型碳质薄膜化石群。发现的化石包括带状、舌状、楔形和长卵形等多种形态类型。其中一种最大的舌状化石长达28.6厘米,宽度近8厘米;另一种带状化石长度达30厘米以上,宽度达4.5厘米;部分标本可见明显固着器官。同时,在含大化石群的岩石中,还发现了保存精美的生物多细胞组织碎片。 研究者认为这些化石是一类形态各异的多细胞藻类生物,它们也许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固着生活在距今15.6亿年前的浅海中。 

该发现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

最长的象牙化石

湖北省丹江口市博物馆内存放的一枚古象牙化石长3.2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剑齿象门牙化石距今大一百万年在古象牙化石层下面,有一个面积约16平方米由鹅卵石铺成的石头层,这些卵石全部为火烧之后的灰黑色,而且现场发现了大量的碳屑、灰烬等物质。这说明这头三层楼高、长约八九米的剑齿象是被一百多万年前的古代中猿人捕猎后用火烤熟并分食的

中生代鸟类最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中生代鸟类最为丰富的国家。【

首次发现患骨化纤维瘤鼬科动物化石

2022年6月,中外科学家联合团队在甘肃临夏盆发现了一小型副美洲獾颅骨,其上颌牙齿的远中区域有明显的增生病变,经研究确定为骨化纤维瘤的鼬科动物,距今630万年。这是世界上首个患骨化纤维瘤鼬科动物化石。【

首次在真兽类中发现麦氏软骨

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及美国同行合作在《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报 B辑》发表了早期真兽类演化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早期真兽类中的骨化麦氏软骨和内耳形态,为哺乳动物听觉器官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最古老的昆虫婚飞行为

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广西贺州市西湾盆地下侏罗纪石梯组中发现了丰富的海陆相动植物化石。化石中有一层壮观的蜉蝣成虫集群化石,蜉蝣个体数量高达数百只。这些蜉蝣归入沙蜉科,属于蜉蝣的基干类群,这是沙蜉科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并且是该科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化石。 蜉蝣成虫之后存活的时间仅有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婚飞行为证据。这也是:

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昆虫粪便化石

2021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9900万年前的琥珀化石中发现了短翅花甲及花粉、粪便。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琥珀中发现的昆虫粪便化石。

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2019年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团队在白垩纪中期(约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真双子叶植物经花蚤科甲虫进行传粉的直接证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惟一一件完整的对齿兽类骨架化石

1993年在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发现的“五尖张和兽”化石是世界上惟一一件完整的对齿兽类的骨架,时代为早白垩世(约1.25亿年前)。

首次展示最早有颌类的解剖学信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2022年向世界首次展示出最早有颌类的牙齿、头部、身体以及偶鳍的雏形等过去完全未知的最早有颌类身体结构与解剖学信息,为解答“从鱼到人”探源最初阶段的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确凿证据,改写了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历史的各个方面。【╬22 

最古老的牙齿

“贵州石阡化石库”距今约4.39亿年,含有数量多、保存好的有颌类微体化石。其中,双列黔齿鱼(Qianodus duplicis)的齿旋代表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将牙齿最早化石证据前推了1400万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牙齿。 【

唯一保存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化石库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距今约4.36亿年,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堪称“鱼类的黎明”。这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中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将若干人类身体结构的起源追溯到4.36亿年前的化石鱼类中。 【

中生代最古老的特异埋藏化石群

贵州贵阳市及其周边发现的贵阳生物群,埋藏时期距今2.508亿年,是世界上中生代最古老的特异埋藏化石群,距离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仅过去约一百万年时间。贵阳生物群中大量出现了鱼类和虾类化石,其中一些虾类,如龙虾,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龙虾化石记录。 【

系统最完整的古生物化石群

辽宁热河古生物群是世界上系统最完整的古生物化石群。

海拔最高的树木化石

2011年,中国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希夏巴马峰地区海拔5900米的石缝中,发现了150万年前的高山栎树叶化石。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树木化石。

最大的迁地木化石林

辽宁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有世界上最大的迁地木化石林,占地50000平方米,拥有木化石1200余株。

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

湖北郧阳恐龙蛋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

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面积约4.2平方千米。该化石群发育有6个产蛋层,每一层均呈窝状分布,由于分布密集,最多一窝达77枚恐龙蛋化石,整个化石群仅裸露地表的恐龙蛋就达7000余枚,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群。 

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种类最多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种类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发现的化石标本,从早侏罗世到晚白垩世,组成了近乎完整无缺的恐龙演化史。两大目,五大类,数十个科群的恐龙,国都能找到其中的代表。

最大的恐龙化石

河南省汝阳县发现的巨型汝阳龙,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门外,陈列着复原后的巨型汝阳龙骨架,体长38.1米,体宽3.3米,脖子长17米,是已知世界上复原装架的最粗壮、最重、最大的恐龙。推测其活着时的体重可达130吨,相当于20头大象的重量

最大的鸭嘴龙化石

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新属种化石,现陈列在“恐龙之乡”潍坊诸城博物馆恐龙馆内。化石骨架垂直高度超过11.3米,身长超过21,被命名为“巨大华夏龙 这具化石骨架也是:

1964年在山东诸城发现的“巨型山东龙”,其骨骼化石拼装后的复原骨架体长14米,站起来约为8米高。

最小的窃蛋龙化石

2013年,河南省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化石,命名为迷你豫龙。这种恐龙像鸡一样大

最古老的剑龙

2022年3月确认的元始巴山龙,生活在1.69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剑龙。中国剑龙属种类型丰富,约占全世界的40%。元始巴山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剑龙类型,而且使得在全球4种最古老的剑龙中,中国独占一半(摩洛哥的Adratiklit boulahfa、阿根廷的Isaberrysaura mollensis、中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太白华阳龙以及元始巴山龙 )。

脖子最长的恐龙

2023年3月,一组中外科学家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表明,在中国发现的一个马门溪龙标本的颈部长度达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

尾巴最长的肿肋龙科化石

2022年,中国古生物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一个距今2.44亿年的海生爬行动物新属种——长尾红河龙。它全长47厘米,体型像水生蜥蜴,是世界上尾巴最长、脊椎骨总数最多的肿肋龙类。

最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

2021年,科学家们在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地层中的一枚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鸭嘴龙类胚胎,距今7200至6600万年。目前收藏于福建南安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昵称为“英良贝贝”。胚胎所在的恐龙蛋,是一个长径约9厘米的椭圆体,容积约660毫升,胚胎部分约占整个蛋的40%。

首枚翼龙的胚胎化石

中国科学家在热河脊椎动物群的研究中,发现了世界首枚翼龙的胚胎化石,为翼龙“卵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

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群

山东诸城恐龙涧,出土了一万多块化石,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群。

最大的恐龙蛋遗迹

河南西峡恐龙遗迹园保存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遗迹。发现的蛋化石达1000多枚。在它的下部地层至少还有16个产蛋层,现已确定蛋化石分别归于6科9属13种,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完好都是世界之最 

首例能分泌毒液的恐龙

1999年发现于辽宁义县的千禧中国鸟龙(S. millenii) 化石,距今1.25亿年。千禧中国鸟龙上颌中段有长牙,后侧有一条明显的沟痕,与许多现代有毒动物类似。除此之外,长牙上侧的上颌骨内有带状空间,可能用于容纳类似毒腺的软组织

千禧中国鸟龙是世界上首例被确认的能够分泌毒液的恐龙。 

首例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中华龙鸟化石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1996年,全身披覆着原始绒毛的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朝阳北票市四合屯村。 中国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推动了鸟类起源的研究。 【

首例小型恐爪龙类群体足迹化石

2015年山东郯城发现的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世界上首例小型恐爪龙类群体足迹化石。这也是小型驰龙类群居性的首个确凿证据 。

首例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

中国古生物学家在对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的研究中,为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提供了最新、最重要的证据,提出了羽毛演化四个阶段的假说,对羽毛的飞行起源假说提出了挑战,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翅膀恐龙的证据。该项研究获得了200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最大的化石

最大真马化石

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化石,现陈列在甘肃省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古哺乳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古动物群还有以下世界纪录:

最大的鬃狗化石

甘肃临夏出土的巨鬣狗化石表明其体重可达380多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鬃狗。

巨鬣狗生活于距今1160— 530万年的晚中新世。【

最大的猛玛象骨骸化石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猛玛象骨架化石,体长9米,高4.7米。晚更新世(距今3.4万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玛象骨骸化石。【

最大最完整的剑齿象骨骸化石

1973年在甘肃省庆阳市出土的剑齿象骨骼化石骨架高4米,长8米 ,象牙长达3.05米。整套骨骸仅缺失了尾椎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剑齿象骨骼化石。该化石现于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展出

最大的巨猪头骨化石

上海叶文于2018年10月26日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巨猪头骨化石,长90厘米,宽70厘米,发掘于甘肃河政。【

最大的亚洲鳞齿鱼化石

江西上饶付国忠1992年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三叠纪亚洲鳞齿鱼化石,长130厘米,宽35厘米,发掘于贵州省。【

最大的无盾龟化石

上海周易杉1996年6月24日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第三纪无盾龟化石,尺寸为36×35×14厘米,发掘于广东省茂名市。【

最大的寒武纪直角石

上海周易杉1996年10月15日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寒武纪直角石,长150厘米,最大直径18厘米,发掘于湖北省宜昌市。【

最大的白垩纪陆龟化石

上海周易杉2005年7月9日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白垩纪陆龟化石,长128厘米,宽83厘米,发掘于江西省赣州市。【

最大的侏罗纪安康鱼化石

上海周易杉2012年5月27日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侏罗纪安康鱼化石,长42厘米,宽16厘米,发掘于辽宁省朝阳市。【

最长的鱼龙化石

贵州安顺陈正明1995年10月9日收藏的鱼龙化石,年晚三叠世卡尼期,发掘于贵州省兴义市,骨架全长10.97米该鱼龙体型庞大,骨骼清晰,保存完整,是世界上最长的鱼龙化石。

西藏定日县采集的鱼龙化石身长10米以上

人类化石

唯一完整拥有现代人类进化证据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的现代人类进化化石证据链的国家。

中国也是:

最早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

2015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多位研究员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湖南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万至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福岩洞人是世界上最早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

中更新世脑容量最大的古人类

1974年在山西阳高县古城公社许家窑村东南 1公里的梨益沟西岸的断崖上,发现了很丰富的古人类古文化遗址。迄今为止获得人类化石共17件。许家窑人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之间,年代距今大约20万—12.5万年。

2022年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复原出许家窑人较为完整的头盖骨,并成功推算出许家窑人的脑容量,约为1700毫升。这是中更新世脑容量最大的古人类。

延伸阅读:

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