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单元( MCU)是一种控制设备操作和特定系统的集成电路。作为一个系统半导体,中央处理器和相关模组集成在一个芯片当中,用于控制机器和电子设备,如同一台小型计算机。因此,微控制单元又被称为单芯片计算机。
2024年11月22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网络空间内生安全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强网”拟态防御国际精英挑战赛上,紫金山实验室正式发布ESC0830内生安全微型控制单元,将传统微型控制单元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提升了100倍。这是全球首款内生安全微型控制单元,其问世标志着长期以来网络防护较为薄弱的工控系统从附加安全向设计安全转型。 【源】
2024年10月,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究研发的世界首款X/γ核辐射剂量探测芯片成功实现量产。该芯片应用前景广阔,使用人员只需基于芯片数据手册进行简单二次开发,即可应用于涉核领域放射工作场所、人员、环境等辐射剂量监测场景。同时,芯片采用了标准化接口设计,可作为通用辐射传感器器件,适用于回流焊,能够快速集成于手机平板、智能头盔、无人机等各类智能装备,可用于开发具有辐射探测功能的智能终端产品。【源】
2024年7月27日,蔚来宣布世界上首颗车规5纳米高性能智驾芯片流片成功。这款芯片拥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源】
2024年5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天眸芯”借鉴人类视觉原理,基于一种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将开放世界的视觉信息拆解为基于视觉原语的信息表示,并通过有机组合这些原语,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特征,形成两条优势互补、信息完备的视觉感知通路。其不仅突破了传统视觉感知范式的性能瓶颈,而且能够高效应对各种极端场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源】╬24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双向脑机接口芯片,有65000通道,世界领先。
脑机接口技术能赋予假肢真实的触感并且通过意念自由控制,还能为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可能,如癫痫、帕金森、抑郁等,甚至未来可以实现对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进行控制。【源】
2021年6月10日,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发布了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
2020年2月,中国电科38所发布了一款高性能77兆赫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两颗3发4收毫米波芯片及10路毫米波天线单封装集成,探测距离达到38.5米,刷新了全球毫米波封装天线最远探测距离的纪录。
华为麒麟9000芯片是世界上第一颗采用5纳米工艺制程生产的芯片。这颗芯片也是世界上:
晶体管最多的芯片——153亿个。
功能最完整的芯片。
2019年清华大学开发出了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该芯片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原则上,一个人工通用智能系统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绝大多数任务。
“寒武纪”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2016年3月发布的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