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饮食

爆米花

中国人发明了爆米花。明朝科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玉蜀黍,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爆米花。

拌饭

비빔밥 

中国人发明了拌饭的吃法。唐代《云仙杂记》云仙杂记卷之七“陈蕃待客”上有记载:“陈蕃待客,拌饭以鹿脯,笔羹以牛脯,未尝别为异馔。” 

拌饭的种类很多,其中“石锅拌饭”是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特有的米饭料理。石锅拌饭材料主要为米饭、肉类、鸡蛋,以及黄豆芽、菌菇类和各式野菜。

冰淇淋

冰淇淋是中国人发明的

唐朝就已经发明了冰淇淋,将冰块在盘中堆成山峦造型,然后将奶油加热融化,滴淋到冰块上,上插花草作为装饰,名为酥山。在唐章怀太子墓“仕女图”和唐代壁画“野宴图”中,都出现了“酥山”。

元朝时期冰淇淋称为“奶冰”。129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离开中国时,将用牛奶和冰块制作“奶冰”的配方从元大都带回意大利。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一书中提到:“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后来奶冰的做法在欧洲迅速流传开来。

是中国人发明的。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古书记载,当时的人们已使用醋作为调味剂,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醋,距今已有2460 - 2700多年了。

《齐民要术》引述了《食经》中的”做大豆千岁苦酒法。苦酒即醋,说明至迟西元6世纪时已用大豆作制醋原料。

蛋炒饭

有关蛋炒饭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其中出土的竹简上记有“卵熇”。卵熇就是蛋炒饭。

淀粉

中国人发明了淀粉的生产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粉英(淀粉)的作法是“浸米”、“淘其醋氮”、“熟研”、“袋滤”、“杖搅”、“停置”、“清澄”。 

豆腐

西汉淮南王刘安是刘邦的孙子。他在炼丹时偶然地将石膏点入丹母液即豆浆中,经化学变化形成了豆腐。

与豆腐相关的发明还有豆腐干豆腐花豆腐乳油豆腐豆浆、豆豉、豆瓣酱等。

最早有关豆腐的记载

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东汉墓中的《制作豆腐工艺图》壁画表现了东汉时期人们制作豆腐的完美过程,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豆腐的记载。【】  

豆芽

豆芽是中国人发明的。汉代已出现豆芽,时称“黄卷”,可供药用,后来才用鲜豆芽做蔬菜。

豆酱

豆酱是中国人发明的。据《大金国志》记载,当时女真人日常生活中已“以豆为酱”。

豆豉

豆豉是中国人发明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朝已有经营豆豉千石以上的商人,说明当时以大豆制成的盐豉已是普遍的食品。

豆油

大豆油是中国人发明的。有关以大豆榨油的记载,始见于北宋《物类相感志》。

豆饼

豆饼是中国人发明的。做豆腐和榨油的副产品豆饼和豆渣是重要的肥料和饲料。

炖肉汤

中国人发明了炖肉汤。世界上最古老的肉汤发现于陕西咸阳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鼎里发现了半鼎骨头汤,鼎里炖的是半只年龄不足一岁的雄性幼狗。

方便面

方便面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4000年的商末周初陕西礼泉县,发明了烙面。其存贮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周武王带回营中,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 这也是:

粉条

中国人发明了粉条。《辞源》列有粉条条目,解释说:“亦称‘粉条’、‘线粉’。淀粉制品之一。淀粉来源以直链淀粉含量较多的豆类为主,如绿豆、豌豆、蚕豆、豇豆、小豆等,其中以绿豆淀粉的制品最佳。也可用山芋、玉米等为原料。一般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提粉、打糊、漏粉、拉锅、理粉、晾粉、泡粉、挂晒等加工步骤制成。

宋代陈叟达著《本心斋疏食谱》中写道:“碾绽绿珠”,形象的描述了绿豆粉条的制作方法。

瓜子

中国人发明了炒瓜子。

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瓜子”。 根据书中描述,在当时河北幽州有一种名为“瓜子”的土产十分出名,并向朝廷进贡。 之所以有瓜子,是因为幽州盛产西瓜的一个变种——打瓜,又称籽瓜。  

除炒西瓜子外,中国人后来又发明了炒南瓜子与炒葵花子。【

酱是由中国人首先发明的。据有的史书称:“周公作酱”。周公是周朝初期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据春秋和战国时的文献记载,周朝时确已有酱。如此说来,中国人制酱的历史已有3500 - 4000年之久,甚至更长。

酱油

酱油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中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了。

腊肠

中国人发明了腊肠。腊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始见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灌肠法”,其法流传。

辣条

中国人发明了辣条。

湖南平江县具有十分久远的酱干、麻辣酱干、麻辣豆筋制作历史。1998年湖南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平江县酱干产业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的产能下降,直接对酱干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为了养家糊口,平江县农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江县三市镇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在探索使用面粉代替豆粉,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单螺杆挤压机械加工,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盐、植物油等佐料,创新发明了麻辣味的辣条,行业叫面筋,平江人叫麻辣。 【

冷饮

冷饮是中国人发明的。冷饮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 唐朝时更是发明了夏日制冰之法。到了宋朝,夏天吃冷饮已是城市居民的普遍喜好了。

炼乳

炼乳是中国人发明的。13世纪,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大军在征战欧亚大陆时,曾携带过一种糊状的浓缩牛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乳。

猫耳朵

猫耳朵是山西晋中、晋北等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面食,俗称“碾疙瘩”、“碾饦饦”等。猫耳朵历史悠久,北魏《齐民要术》中称为“馎饦”。其形制如猫耳朵,小巧玲珑,筋滑利口,是长盛不衰的大众面食佳品。

馒头

馒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为“包子”的本称,中国传统面食之一。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米饭

中国人发明了米饭。湖南玉蟾岩出土的水稻,距今1.8万年,从此以后,中国人就吃上了米饭。【

米粉

米粉是中国人发明的。

1974年,长沙市在新建火车站时发现了西汉墓葬,经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西汉铜器、滑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的8件滑石器均刻有器名,分别为仓、井、磨、灶、鼎、釜、甑、镜。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仓储米谷,井水淘米,石磨碾粉,炉灶生火,鼎釜煮浆,甑蒸粉皮,平镜摊切。这些滑石器集中葬在一起,正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米粉作坊! 【

后世的米线、饵粉、濑粉、河粉、粿条、肠粉,都是源自米粉。

面条

面条是中国人发明的。2005年,在青海齐家文化(前2400年-前1900年)喇家遗址的出土了4000年前以粟制成的世界上最的面条。

(在新疆的苏贝希墓,也出土了距今2400年的小米面条。)

奶粉

奶粉是中国人发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的记述,中国元代的蒙古骑兵曾携带过一种奶粉食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奶粉。

奶酪

中国人发明了奶酪1934年在新疆罗布泊的小河五号墓地发现了距今3600年的奶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奶酪。

肉夹馍

中国人发明了肉夹馍。

把馍(烧饼)掰开加食材的吃法,就叫夹馍。夹肉的叫肉夹馍,夹菜的叫菜夹馍,还有大油夹馍、辣子夹馍等。据史料记载,腊汁肉在战国时称为“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腊汁肉了,秦灭韩后,制作工艺传进长安。 匈奴被汉朝击败后溃逃至欧洲,带去了肉夹馍,后来欧洲人根据肉夹馍的制作方法做出了汉堡包。

泡菜

中国人发明了泡菜。传说三千二百年前,彭祖利用食盐、水、陶坛,通过渍或腌的方式保存蔬菜,创造了最早的泡菜,朝鲜语至今仍将泡菜称为“腌渍”(김치 )。

商周时期,分封朝鲜的箕子把中原泡菜技术带到了朝鲜半岛,这背后预示着朝鲜进入到农耕文明。

公元753年,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泡菜技术带到日本,于是有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奈良渍。【

皮蛋

中国人发明了皮蛋。据《益阳县志》记载,皮蛋是明朝初年湖南省益阳一户人家偶然发明的。他家的鸭子将蛋产在了石灰卤里面,待到主人发现时已经成了皮蛋。

肉松

中国人发明了肉松。蒙古骑兵就曾经携带肉松驰骋欧亚作战

寿司

寿司是中国人发明的。在日语中,“寿司”只是音读,意思是醋饭,而相应的汉字,除了“寿司”,还有“鮨”(yì)或“鮓”(zhǎ)的写法。经考证,这两个源自中国典籍的汉字,隋唐时代随留学僧东传日本。“鮨”,是指一种腌制的鱼肉“鮓”是指一种从边陲蜀地传入中原的腌制鱼肉。《齐民要术》中对鮓有极为详尽的描述。 东晋末年,一部分为逃避战乱的汉人渡海东去,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西部和西南部一带漂流上岸并定居下来,有关鱼鮓的做法便在该地区流传开来并沿袭至今。  【

糖葫芦

탕후루 

最迟在宋朝,中国人就发明了糖葫芦。《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 

月饼

中国人发明了月饼。月饼起源于殷、周时期,在唐宋时期盛行。世界上最古老的月饼实物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宝相花月饼”,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小麦粉为原料,用模具压制后烘烤而成。但因为无法破坏性取样,至今仍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馅料。

粽子

中国人发明了粽子。约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粽子——角黍。汉代以后,粽子逐渐融入端午节,并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唐代以后,糯米粽取代了黍米。

2014年于江西上饶弋江镇铁拐村徐氏家庭墓地出土的两只粽子,不晚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是

江西德安博物馆内保存的粽子,制作于南宋咸淳年间(1274年)。

最早的菜谱

世界上最早的菜谱是北魏崔浩所著《食经》。原书已佚,但在后人摘录中留存了不少《食经》中记录的菜谱。比如北魏贾思勰记载于《齐民要术·卷八》中的莼羹:《食经》曰:「莼羹:鱼长二寸,唯莼不切。鳢鱼,冷水入莼;白鱼,冷水入莼,沸入鱼。与咸豉。」

最早发明一日三餐制

中国人发明了一日三餐制。周代“列鼎而食”的贵族,一日三餐已步入生活日常。按照《周礼·膳夫》的说法,周天子的“朝食”必须“杀牲”,以新鲜肉类入肴馔,剩余的中餐和晚餐则不再另杀新牲(王日一举,古代称一次杀牲陈设盛馔为“一举”);而如果是斋戒日,则一日三餐都要杀牲备餐(王齐(斋)日三举)。【

最早利用发酵来加工食品

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加工食品的国家。三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用曲酿酒和制酱。

营养学

最早的营养师

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是周朝宫廷的“食医”。《周礼·天官·冢宰》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齐”是剂量的配方,一副中药叫一剂”,剂来源于“齐”。所以,“食医”是古代的营养师,专门负责调配饭菜,为的是实现一个“和”字。食医首先要考虑口味与季节的搭配:”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古代以五行配五方,五方配五味。